分享

儒家思想的中国餐饮文化

 指间飞歌 2012-03-01

 

儒家思想的中国餐饮文化

[ 来源:慧聪网 | 发布日期:2012-03-01  ]

 

  中国饮食文化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个地方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生活在南京的人因为地域问题偏爱淮扬菜,但是南京因地理位置,潮湿,大家也热衷于川菜、湘菜,反之淮扬菜在湖南是卖不动,因为地区限制,使得生活在川、湘一带的人对清淡的菜系是提不起兴趣的。

     在中国有大大小小八大主要菜系,当然各个地方菜系都有本地方的性质,闽粤菜系以汤菜要清,味道要淡,炒食要脆、擅长烹制海鲜佳肴。淮扬菜看相以汤汤水水为主,搭配不但注重营养均衡。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这就如著名的美食艺术大师大董所说,每一道菜都得做大董像艺术品一样。这也符合了一般人在吃饭的时候有个常态,先是嗅觉,闻起来很像,然后是视觉感受,看到菜品的搭配美观,才有了味觉的触动,这就是符合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记者每次出门上班的时候都会发现街上会卖很多营养粥,这里面每样粥的名称后面都有介绍,并且相同的是粥的介绍都带有皇帝内经的注释,《论语》里也有对饮食有很深的说明,这充分的表示了老祖宗早就将食补融入了儒家文化里,让饮食文化和儒家文化深深的融入到了一起,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得到儒家思想的灌输得到根深蒂固的渗透。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曾今有数据显示,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是全世界最标准,饮食搭配是全世界最均衡的国家。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得到儒家思想的贯彻后,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二、中国饮食文化特点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

  综上所述,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仅延续炎黄五千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五大块: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这就是每次养生节目里都在强调,冬季进补血,夏季进补气。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将每一道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

 
(编辑:俞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