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隋代玉器 二![]() 东晋 玉珩 长7.1,厚0.3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富贵山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院 青白玉质,通体受沁,表面呈浅白色,玉光莹莹,扁平形状,形如如意云状,又如抽象的鸟形,光素无纹,上面穿有一小孔,下面穿有两小孔。 ![]() 东晋 玉珩 长8,宽2.8,厚0.4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白玉质,大部分受沁呈浅褐,灰白色,润泽可爱,形如祥云,光洁扁平,通体无纹,上端琢一小孔,下端穿二小孔,用于垂挂坠饰。 ![]() 东晋 玉带钩 长5.8,宽1.4,高1.8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白玉质,滋润温泽,局部带黑褐斑沁,钩首为回首螭龙形,钩腹微微隆起,两侧各琢一突面,犹如动物两翅,钩纽较宽。 ![]() 东晋 玉带钩 长9.5,宽1.8,高2.3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墨绿色玉质,局部沁泽,器形完整,钩体舒展,钩腹隆起,钩首为一回首的螭龙,钩腹前端高浮雕小螭龙,作游动状,钩两侧细线刻变形云纹,下出蘑菇状纽。 ![]() 东晋 玉带钩 小长5.9,宽1.6,高1.9厘米 大长6.5,宽1.6,高1.8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2件。白玉质,质地光亮细润,保存完好,形态基本一致,大小略有不同,曲首弯钩形,以螭首作钩首,钩腹舒缓,钩腹中间琢磨二道突弦纹,形成三块叶形弧面。 ![]() 玉杯 三国曹魏 高11.5,口径5.2厘米 河南省洛阳市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玉色白中泛青,玉质莹润,光洁,杯为直筒形,直口,柄形高圈足。通体抛光。 ![]() 玛瑙璧 西晋 直径9.7,孔径2.8厘米 河南省偃师市山化乡玉瑫村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透雕勾连盘龙纹,通体抛光。 ![]() 玉耳杯 南北朝 长径16.95,短径9.8,宽13,高4.8,壁厚0.15厘米 安徽省芜湖市月牙山3号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青白玉,受沁严重呈灰白色,仿漆耳杯形制,杯口作长椭圆形,平口,左右各有一月牙形耳,弧圆腹,假圈足,平底,杯内一侧有一类似横隔挡的痕迹,素面无纹,外壁抛光,亮泽。 ![]() 玉璜 东晋 外径6.8,内径2.8,厚0.6,孔径0.12厘米 安徽省马鞍山市慈湖乡林里村六队东晋墓出土,现藏于马鞍山市博物馆 一侧有两个穿孔,另一侧一个穿孔,素面。表面能看到打磨形成的牛毛状打磨痕。 ![]() 琥珀兽形饰 六朝 长3.2,高2.4厘米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紫红色,圆雕,兽首呈张望状,身体浑圆,四肢短小,下腹有一穿孔。造型憨态可爱,刀法刚劲,制作精致,器表光滑。 ![]() 饰金玛瑙球 六朝 高2.74,直径2.35厘米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紫色,玛瑙纹理清晰,球形,中间贯穿一孔,顶与底部各饰一花瓣形金饰片,上端有一环形纽,通体抛光亮丽。 ![]() 玉猪 六朝 长11.23,宽2.51,高2.64厘米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色玉,玉质温润,上有灰白色沁斑,长条形卧猪,圆雕,短吻小耳,身略长,四肢卷曲前伸,尾卷曲,雕刻精细,轮廓分明。 ![]() 玉带钩 六朝 长7.1,宽1.47,高2.24厘米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玉,微透明,上有土斑,“S”形,圆雕凤首,呈回首状,采用浅浮雕勾勒出喙,鼻,眼,凤身为椭圆形,浅浮雕刻出羽翅及尾,背面扁平,线刻尾羽,正中凸出一圆饼形扣,上线刻一花瓣图案,器型造型优美,线条流畅,雕技精良。 ![]() 玉璜 六朝 外径7.2,内径2.8,宽2.2,厚0.3厘米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六朝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玉,微透明,玉质温润。有土斑,半圆环形扁平体,线刻外廓,内阴刻一张牙舞爪卷尾的瘦长白虎,背面阴刻变体卷云缠枝纹,璜上端两边各有二和三个穿孔,制作精致,线条流畅。 ![]() ![]() |
|
来自: 书楼寻踪馆 >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