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部分3

 零基础手绘 2021-04-12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猪西汉残长13厘米

江苏省铜山县拾屯苏山头幕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玉质,沁泽较重。玉猪由嘴、身两部分构成,猪嘴呈扁平梯形,猪身呈方柱形、头部斜切。嘴、身间侧面琢有一对小孔,用木栓连接。整器造型简洁、风格抽象。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猪西汉

长13、宽2.5、高2.9厘米

江苏省海州市网疃庄西汉墓葬出土,现藏于连云港市博物馆。1对。黄玉质,质地细纯,光亮滋润。圆柱状,卧伏形,刻划精细,"汉八刀"刀刀毕现,锋芒毕露。尾部有一小孔。出土时置于男性双手旁,当为握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猪新莽

长11.4、宽2.6、高2.8厘米

江苏省扬州市刊江区杨寿宝女墩104号新莽墓出土,现藏于扬州市刊江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l对。和田青白玉,质地细腻,光泽明亮。圆柱形,以典型"汉八刀"工艺琢形象生动又加适当夸张的卧猪形象,吻下及尾部各穿一小孔,便于佩携。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串饰西汉每件1厘米左右

江苏省扬州市刊江区甘泉姚庄101墓葬出土,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由多种材料与形态构成的玉串饰,计9件,小巧玲珑,应是利用玉石边角料加工而成。材质由和田白玉、玛瑙、煤精、琥珀等构成,形象由羊、鸟以及方胜、压胜、管等组成。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舞人西汉

高31、宽1.4厘米

江苏省扬州市江区甘泉"妾莫书"基出土,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考白玉质,表面带浅褐色沁洋。女性形象,扁平形,双袖舞动,为汉代常见的玉舞人姿态。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卮

西汉口径6.7、底华出,现藏于徐州号归润光亮,局部有深褐色斑点、斑纹。圆简形西汉

通高1以出市狮子山楚无经够东雅成。青白玉部出三足,足上部各雕有一兽头。精在器盖,意通高11.6、口径6.7、底径6.1厘米

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现藏于徐州博物馆。

由盖、身两部分组成,一块整玉雕成。青目玉质,温润光是,局部有深褐色斑点、班口沿下饰一周勾连纹带,外周壁通饰连运纹。眠品出三足,足上部各雕有一兽头.,精形,名困透雕柿蒂纹,外圈饰翻滚浪花,富有想象力。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卮西汉

高59、直径8.8 厘米

江苏省扬州市刊江区甘泉巴家墩墓葬出土,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青玉质,因卮在墓中被毁坏,玉片处于不同的位置、朝向,故带有色泽不同、深浅不一的的沁泽。圆筒形,直壁,通体光素无纹,一侧带云形把手。下出三个乳丁状底足。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高足玉杯西汉高11.7厘米

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工苏有体个性转添明,细腻滋润,局部有天然纹理及土沁斑。圆简形,平口,弧腹,矮困足底用位扩分,分为上、中、下三组,上、下两组花纹基本相同,饰宽连云纹,中间一组饰细三组花纹间分别以突弦纹间隔。外壁通体抛光,内壁没有磨光,掏膛痕迹依稀可见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銮金铜架玉枕西汉

通长37、高11.3、宽16.5厘米

江苏省徐州市后楼山西汉墓出土,现藏于徐州博物馆。鉴金铜枕架,四角附饰四条行龙。枕芯用木,木枕芯外镶贴玉板,并以销钉固定在枕架上。枕面玉板上刻有两条"S"形龙。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羊纽玉印西汉高1.6 厘米

江苏省盱眙县东阳3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玉质,器表沁泽较重。方形印,羊纽,雕琢简约,形象不失生动。羊身下穿有一孔,用于系挂。印面无文。轮廓圆润,系长期把玩所致,当为玉挂饰。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玛瑙虎纽印东汉高3厘米

江苏省扬州市邢江区甘泉东汉2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黄色,透明光亮,洁纯无瑕。蠡顶方形印台,印面无文。印纽圆雕一虎,半卧半立,虎视眈眈,神情并茂。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耳坠东汉

省52厘米有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椭圆形的玛瑙纹理自然,黑白分明。垂挂在下

长5.2厘米

江苏省徐州市土山东汉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队出玛现玉石管、红宝石三部分构成,以金丝串连。椭圆形的玛瑙纹理自然,黑白分明,新面的是红宝石珠,琢磨光滑。中间以玉石管间隔,色泽艳丽。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司南佩东汉长19厘米

江苏省徐州市土山东汉蔡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质地细腻,表面有沁泽,微损。器呈"工"字状,四面外弧,面与面间有明显的过渡,上下端出细小圆柱,是司南佩的简化形式。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琥珀司南佩东汉{长2.5厘米

江苏省扬州市刊江甘泉东汉2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红色琥珀,也称血珀,内部脂质清晰可见,表面经土沁略为粗糙。"工"字形,为简化司南佩,可以佩挂。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司南佩东汉长2厘米

交苏省扬州市邢江区甘泉东汉2号慕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的名不,晶莹纯净。"工"字形,方柱状,器身以中间宽槽为界一分为二,下面有碗形小柱,上面出状如小勺的司南、仿佛是一测向的司南。按汉礼制规定,玉司南佩需用白玉制作。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严卯东汉长2.2厘米

江苏省扬州市形江区甘泉东汉2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和阳白玉,清白无瑕。方柱形,上下大小一致,中间穿一小圆孔,外壁四面阴刻八竖行女书,计32含内容与文献记载相符,为辟邪吉祥语。玉刚卯与严卯的区别,仅在第一句话"正月刚卯"与"疾日严的语字之差、没有形状、质地之别。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琥珀天禄东汉高2厘米

江苏省徐州市土山东汉慕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血红琥珀,品质上等,表面带沁泽。依天然形状精雕细琢成蹲立的天禄,状如熊,神态狰狞,是传说中的神兽,多见于汉魏时期。身中穿一小孔,便于垂挂。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天禄东汉高2.1 厘米

江苏省徐州市土山东汉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玉质,沁泽较重,器表多有缺损。蹲立状,瞪眼嘶吼,面目凶狠,形态与工艺,与同墓出土的琥珀天禄,基本一致。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献麟东汉高2.2厘米

江苏省徐州市土山东汉慕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玉质,沁泽较重,器表多有缺损,与玉天禄同一玉料雕琢,故色泽、沁蚀完全一致。路立状,侧首远眺,神情安静。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贴金箔玉猪东汉

长10.3、宽2.3、高2.5厘米

江苏省宝应县汜水镇汉墓出土,现藏于宝应县博物馆。1对。通体沁蚀。猪形,形体修长,四肢曲蹲,半蹲状,东汉晚期常见玉猪形态,原全身贴有金箔。大小、形象相同,应为左右手握。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翁仲东汉高41厘米

江苏省扬州市江区甘泉东汉2号基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青白玉质,局部路带白斑沁。中年男性形象,脸形较长异于常人,神情严肃,头戴高冠,宽带博衣,衣邻右衽,长裙曳地。腰际横对穿一孔,以系挂。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宜子孙"玉璧东汉

高9、直径7、厚0.4 厘米

江苏省扬州市形江区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青玉质,晶莹温润,局部带褐色沁泽。主体呈璧形,上面出廓,东汉时期典型出廓璧形态。通体透雕,出廓部分透雕仰身凤鸟,璧面透雕一对相背游动的螭龙、廓内外透雕"宜子孙"三字,构思奇妙。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龙形玉环东汉

直径10、孔径4.7、厚0.4厘米

江苏省扬州市邢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青白玉质,边缘带红黄色斑,似为巧留的玉皮。全器圆雕首尾相接的团螭龙,龙身盘曲两周。一小螭在红黄色斑中缠绕龙身,位于大螭前面。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辟邪形玉壶东汉

壶高6.8、宽6、厚4.5厘米

江苏省扬州市邛江区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和田青白玉质,质地细腻,滋润光洁。一跪坐状辟邪,圆睁双目,张口露齿,舌尖上卷,右手平托灵芝仙草,左手撑地,背负双翼。腹腔掏空,头顶开圆口,上置环纽银盖。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带钩东晋

小长5.9、宽1.6、高1.9厘米大长6.5、宽1.6、高1.8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

物馆。

2件。白玉质,质地光亮细润。保存完好,形态基本一致,大小略有不同。曲首弯钩形,以螭首作钩首,钩腹舒缓,钩腹中间琢磨二道突弦纹,形成三块叶形孤面。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带钩东晋

长9.5、宽1.8、高2.3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蔡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墨绿色玉质,局部沁泽,器形完整。钩体舒展,钩腹隆起,钩首为一回首的螭龙,钩腹前端高浮雕小螭龙,作游动状。钩两侧细线刻变形云纹。下出蘑菇状纽。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带钩东晋

长5.8、宽1.4、高1.8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

物馆。

白玉质,滋润温泽,局部带黑褐斑沁。钩首为回首螭龙形,钩腹微微隆起,两侧各琢一突面,犹如动物两翅。钩纽较宽。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珩东晋

长8、宽2.8、厚0.4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白玉质,大部分受沁呈浅褐、灰白色,润泽可爱。形如祥云,光洁扁平,通体无纹,上端琢一小孔,下端穿二小孔,用于垂挂坠饰。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珩东晋

长7.1、厚0.3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富贵山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通体受沁,表面呈浅白色,玉光莹莹。扁平形状,形如如意云状,又如抽象的鸟形,光素无纹,上面穿有一小孔,下面穿有两小孔。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珩东晋

长9.6、宽29、高0.35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青白玉质,玉质细腻,局部带土沁。略作半环形,主体是一云形状的怪兽,在其上下以镂空及阴线刻技法分别琢刻一螭龙、一猴。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心形玉佩东晋

长9.6、宽8.6、厚0.3-0.4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2号慈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青白玉质,中间纯白,两边沁泽呈褐色。主体呈心形,预端起尖,底部微孤,一面浅浮雕一施龙,中透圆孔。两侧透雕尽情嬉耍的龙、凤,并附以祥云,衬托出龙、风的动态之美。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心形玉佩东香

长89、宽8、孔径3.9、厚0.3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玉质,局部沁泽泛褐色。主体为心形状,顶部起尖,下部微孤突,中透圆形大孔。两侧镂雕云龙纹,明线加深云龙图像,但线、图结合不够娴熟,反映晋代玉作的衰微。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猪东晋

长11.5、宽2.4、高1.9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青白玉质,底部未经磨平,残留玉皮。长方柱形,刀法简洁,笨拙可爱,与东汉玉猪明显有别,当为晋代时作。下颌及尾部穿有一小孔,可以系挂。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猪东晋

长10.4、宽2.6、高2.9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青白玉质,温润光洁,保存完好。圆柱状,身躯浑圆,四肢曲伏,头尾两端平整,以"汉八刀"技艺琢磨猪的细部,具东汉玉猪遗韵。下颌及尾部均对穿小孔,便于垂挂。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柄饰东晋

直径3.1、高1.8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青白玉质,局部有褐色沁斑。圆形,平顶,中空,外壁饰凹弦纹两道,顶部阴刻柿蒂纹。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剑首东晋

长3.3、宽2、高2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蔡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白玉质,质地细腻,外表部分受沁。略呈菱形,顶部平整,底部有一椭圆形凹槽,用干固定创首。前后两面浅浮雕兽面纹及变形云纹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压剑格东晋

长6、宽1.8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白玉质,出土时穿在铁剑上,因长期与铁剑为伍,大部分受铁沁。菱形状,中穿椭圆形孔,两端中央有凹槽。前后两面浮雕兽面纹及变形云纹。玉剑格出土时与铁剑相连。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剑璏东晋

长9.1、宽2、高1.6 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蔡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日玉质,局部带褐色沁斑,光洁滋润。形体扁平、修长,下面笑出长方形穿孔,表面高浮雕一对螭龙纹,大小相配,嬉戏相对,并用阴线刻绘螭龙细部,形象较为生动。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剑珌东晋

长3.2、宽2.1、高1.9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仙鹤门外仙鹤山6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白玉质,保存较好。内有长条形凹槽,两侧各有一小穿孔斜向与凹槽相通,便于固定。两面浅浮雕兽面纹。玉剑首、剑格、剑琖、剑秘同出一墓,同系一剑,系同块玉料琢刻,图像工艺稍逊,应是东晋时作实用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璧南朝早期直径4.5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石门坎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透明光亮,表面带有均匀的褐、白色沁斑。扁平圆形,中透圆孔。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蝉南朝早期

长63厘米石门坎墓葬出土,现率尽形体细长,双翼斜收成尖状,腹部以阴线刻绘,陡长6.3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石门坎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青白王质,带白色沁斑。蝉首圆弧如峰,双目外突,形体细长,双翼斜收成尖状,腹部以阴线刻绘,雕工远不如东汉道劲,但仍不失韵味。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马头南朝早期长4.7、宽1.3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石门坎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通体沁成褐色,表面带白斑。圆雕成马首状,形象生动逼真,颈部简化,较短,似可嵌入它物,可能为杖首饰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龙凤形玉佩南朝早期

高5.8、厚0.4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邓府山3号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青白玉质,通体沁呈淡黄色。团龙凤形。主体透雕一螭龙,蜷曲成环形,首曲转,弯尾稍残,背上栖一俏凤,作回首状,寓意龙凤呈祥。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人物抚鹿纹玉佩唐代

高7.7、宽4.3、厚1.1厘米

江苏省无锡市南郊邓湾里顾林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无锡市博物馆。

青白玉质,沁泽如甘粟,遍布牛毛纹。椭圆形状,中间较厚,边缘稍薄。通体以浅浮雕技法,琢刻人物抚鹿图,人物、侍童、神鹿错落有致,神情并茂,旁边以卷草云纹装饰,浑然一体。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联珠形玉环元代直径3厘米

江苏省吴县吕师孟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江办自关品郑润上个圆形花瓣围成一个圆形花朵,是宋代花卉形玉饰到明代联珠纹玉饰的

态,颇具装饰效果。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带扣元代长10.5 厘米

江苏省吴县吕师孟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江苏省吴县台品浅提色,透明光滑。椭圆形状,器形扁平,中间随形琢椭圆形孔,通体光素无纹,白玉质,器表受沁呈浅褐色,透明光滑。椭圆形块m 与元人画作服饰玉带扣一致,应是元代典型玉带扣。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螭纹玉带扣元代

通长7.6、宽6.2厘米

江苏省溧水县城南柳家村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青白玉质,表面带沁。利用一椭圆形子料,先琢出一直径为1.8厘米的半环孔,然后从侧面剖成两片,连接处琢成扣环,使两片玉张合自如,张开时形状犹如"8"字形,在两玉片的正面用高浮雕的手法各琢一螭龙,大螭口衔灵芝,小螭面对大螭,形神兼备。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天鹅水草纹玉带环、钩元代

坏长8.3、宽6.7、厚2.2厘米 钩长7.4、宽2、高2.4厘米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钱裕夫妇合葬蔡出十,现藏于无锡市博物馆。

环、钩由同一块玉料设计雕琢而成。青白玉质,通体遍布土沁及灰斑。环以镂空技法,正面雕琢惊心动魄的"春水"场数,背面以一圆环衬托浮雕的画面。环的一侧附一带钩,不以玉质一致,花纹也完全吻合,应是同时琢磨与环配套使用。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桃形玉洗元代

长11、宽6、高3.2厘米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钱裕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无锡市博物馆。

青白玉质,通体沁泽呈褐色,间有杂斑。形态与众不同,以对剖的桃实为器身,以桃枝、桃叶作把,构思巧妙。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贯耳螭龙纹玉瓶明代高18.7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牛首山弘觉寺塔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青白玉质,纯洁无瑕。形体修长,高颈两侧有一对螭龙纹贯耳。瓶腹外壁以回形纹为地,浮雕生动活泼的云龙纹。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提梁卣明代高6.8 厘米

江苏省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明沐睿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青玉质,器表带有褐色沁泽。用一整玉雕琢盖、身,器表分区琢刻夔龙纹,器形及纹样均为仿古形式。肩部出方形双耳,上系金链。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婴嬉图玉杯明代

高45、通宽14.4厘米

苏省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明蔡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青白玉质,全器沁透呈褐色,杯体呈八边形,口沿、圈足外傅均饰回形纹。杯左右两侧各雕两个童子和树权作为把手。杯明后一侧亦雕一童子、手持竹繁,回首张望,与其他四童子相呼应。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双螭耳玉杯明代

口径6.5、底径2.1、高4.5厘米

江苏省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明沐睿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青白玉质,里面有似乎在流动的褐色斑纹。双耳小杯,杯口微外敞,弧腹内收,器壁较薄,小圈足底。两边透雕对称螭龙把,螭龙作躬背攀爬,为明代典型螭龙形式。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双螭纹玉盏托明代直径18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明幕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日玉质,表面带有程度不同的沁泽,滋润光洁。形作八角盘状,盘心出八边形突棱、是为盏托。盘内壁雕有两条首尾相接的游动状螂龙纹,形象清秀。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花卉形玉盏托明代

长径19.5、短径14.5、高0.7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明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考白玉质,带有天然黑斑点及裂络,沁泽不重。形若椭圆花卉状,盘底光素无纹。盘心出圆为盏托。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莲花形玉碗明代

口径10、底径3.1、高4.8厘米

交茶省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明沐咨基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位

卫公质,玉质较好,质地细纯。形如莲花形,口沿微内敛,弧腹,内、外底雕琢一朵盛开的煤花,壁为脉理分明的莲叶,别出心裁。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荷叶形玉碗明代

口径8.3、底径3.8、高5.2厘米

江苏省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明沐睿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碧玉,表面带不同程度的褐沁。花卉形碗,形如一朵展开的荷叶、以叶为碗身,以茎为碗底,口微内敛,弧腹,线条流畅,形体优美。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琥珀杯明代

杯口径7、高4、连把长13.6厘米

江苏省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明沐容幕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呈紫红色,俗称"血珀"。全器用一整琥珀雕琢而成,由杯身、杯把两部分构成,杯身呈圆筒状。杯把作正在捕捞的渔翁,渔娄、鱼鹰一应俱全。渔翁右手拉杯沿,左手抓大鱼,构思巧妙,是少见的"渔翁得利"题材玉雕作品。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琥珀束发冠明代

高3.7、长6.7、宽3.2厘米金簪长7厘米

江苏省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徐铺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

博物馆。

冠用整块血红色琥珀雕刻而成,色泽艳丽,光亮透明。冠呈半月形,中空,后部高于前部,上部饰五道直梁。两侧各穿一小孔,对插圆头金簪一副,以固定琥珀冠。五梁冠的形制.与徐铺官职相符,是一件实用束发冠。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镶金玉带明代

英形转长、宽7.6厘米 提携葵形转长8.8、宽7.9厘米 半葵形转长3、宽4.5 厘米统尾长8.4、宽4.2厘米

①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张家洼汗兴祖幕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日玉,洁纯滋润,白如凝脂。共15块。玉带分前后两部忍'制面为四块葵形玉饰、两块带提携,左右钝尾,上面高雌云龙纹。后面为七块半葵形玉饰,雕琢祥云纹。玉带用金托镇包,显得异常精美。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金蝉叶形玉饰明代

金蝉长2.4厘米,玉叶长5.1厘米

江苏省吴县五峰山墓葬出土,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由金蝉、玉叶组合而成。在一透明扁薄的玉叶上,一只金光闪烁、形神毕肖的蝉,栖息在玉叶上奏鸣,寓意封建社会的金振玉声。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双龙戏珠玉镯明代直径8厘米

江苏省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明沐睿慕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

物馆。1对。圆环形、一端连接处琢双龙首,龙首间含一宝珠,是为双龙戏珠"玉镯。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鹦鹉纹水品环明代直径4.3厘米

江苏省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明沐睿墓出土,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洁纯无瑕,晶莹透明。随形施艺,琢一首尾顾盼的鹦鹉,神情生动。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罗汉宋代高9.5 厘米

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天宫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青玉,玉料表面带皮并有沁泽。罗汉面相长圆,前额宽广,额间有白毫和皱纹,双目前视,鼻翼高挺,双耳垂肩,上有穿孔。身着祖右袈裟,双手合十,双脚直立,佩臂钏、手镯和足钏。通体圆雕,形神兼备。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环宋代直径4.4厘米

上海市卢湾区打浦桥明顾氏家族墓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青玉,通体有黄褐沁色,系长期把玩所致。环内外有边廓,环体剔地浮雕谷纹,谷纹形体瘦小。此环形态与装饰系仿东周玉环风格。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式必45、宽2.厚08 且米

古尤江区李塔地宫出土,现戒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器表验有沁蚀。正面刻两枝相并的竹节、背面平整,上下两端钻有牛鼻孔。青金石多用于西方字石装临,中国玉器家族中并不多,弥足珍贵。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舞人金代

高4.7、宽1.8、厚0.6厘米

上海市嘉定区法华塔元代地宫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

委员会。

白玉呈乳白色,质莹润细腻。圆雕,舞女头戴高冠,耳上有圆形装饰,身着圆领窄袖长裙,腰束带,脚着尖头鞋。上身右前倾,双膝屈立,右臂从胸腹际绕至左肩下,左臂上举作翩翩起舞状,后颈至脚部有一孔眼。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鹅形玉佩元代

高2.3、宽3、厚0.6厘米

上海市嘉定区法华塔元代地宫出十,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日色,质莹润。圆雕。鹅作回首理习状,尖啄,圆圈眼,长颈,躯体肥硕,双爪贴腹隐起,双翼紧收,翼根部刻出扇形羽毛,中后部刻出整齐横阴线、中部又刻弧阴线两道以区分大翅小羽,羽毛刻划整齐、背腹贯有天地孔,可系带佩挂。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水品摩尼佩元代

尔经26、大径3.2."下地x出土,现藏于上烟业成,形似葫芦。小圆球平顶,上有两个牛鼻孔阻

小径26、大径3.2、高5.2履米

上海市嘉定区法华塔元代地宫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光来澄澈,具有玻璃般的透明度。由大小两个圆球血成,形低湖户。小圆球平顶,上有两个生鼻用于佩挂。摩尼佩是佛教信捷常佩的一种佩件、既可装饰,又能净心。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水品蝉元代

长5.7、宽19、厚1.2厘米

上海市嘉定区法华塔元代地宫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无色透明。圆雕。蝉体呈长椭圆形、纽形双眼鼓凸于顶端两侧,背部刻出两道竖长弧线表示双翅,翅端尖锐。头、背间刻一道横弧线为颈部、胸腹部C以半弧线,和六道横线表示蝉的足爪和皮甲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玛瑙羊距骨形佩元代

长2.7、宽1.9、厚1.5厘米

上海市嘉定区法华塔元代地宫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白色,质莹润透明。仿作羊的距骨形状雕琢而成,中间钻一椭圆形孔。佩挂玉石羊距骨,是北方民俗,此玛瑙羊距骨形佩在南方出土,反映了元代南北文化的交流。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鱼龙纹玉饰元代

高7、宽3.8厘米

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地宫出土,现藏干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白玉,质莹润,圆雕。以湖石为背景,雕刻鱼龙腾跃于海浪祥云中。湖石耸立、通体满布虑眼,石上刻卷云纹。中刻鱼龙图象,龙首昂视,龙须飘电,张口露牙。鱼身没入水中,尾部弯转作击水跳跃状。椭圆形底座,为案头观赏用器。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善财童子纹玉饰元代

高7.6、宽5.4厘米

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地宫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白玉,质莹润,圆雕。该器以灵芝作层层相叠,枝梗繁密,菌盖作云状环纹。顶部平铺的菌盖上脸从童子,头梳发髻,面相圆润,上身穿紧身窄袖衫,下着短肥裤,帛带飘曳,双手持物于右肩上部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炉顶 元代

上海市青浦区北庙村任明募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青色玉质,质地优良。多层接雕。顶部由一张一合两片莲叶组成,莲叶旁是饰菱格纹的莲蓬。莲叶下笔本莫穿插交织,水草厚而长。栖息在丛叶中的鹭鹰神态各异,或昂首正视,或回首顾望,或作俯首不状。鹭鹫头长翎毛,三角形眼,翼羽用细阴线刻出。椭圆形薄底座,有四个穿孔。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玉卧犬元代长6.2厘米

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秦江村明万历年间朱守城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青白玉质,局部带玉皮。圆雕。俯卧,嵌于木质压尺上。头颅狭长伏靠在前肢上,额上有脑门线。吻部前耸,双耳下查,凹点眼。前肢屈曲交搭,后肢弯曲,尾下坠。背部阴刻三条肋骨线。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团龙纹玉带绔明代直径6.7厘米

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白玉质,纯洁无瑕。团龙镶嵌在铜婆金带扣内。龙张口,上唇尖凸起卷,梳形眉厚实,桥形角似飘带,龙身以阴线作脊柱,通体光滑圆润。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龙戏牡丹纹玉嵌饰明代

边长7.8、厚1.1厘米

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白玉。方形,透雕牡丹和龙纹,一条降龙昂首扬尾穿插于盛开的牡丹花丛中,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鱼形玉佩明代长51厘米

上海市南市丽园路明正德年间朱察卿蔡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日色,有褐斑。圆雕,作游动状。大圆眼,鱼口微张衔莲梗,连梗甩向鱼身的一侧,莲梗上有一卷曲的莲叶。所有的鱼鳍郁表现为正在水里游动而张开着,尾绪分叉作甩水状。双线

蛛片。背络下有一系孔。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7)+江苏上海+_部分3

龙首螭纹玉带钩明代长15.5 厘米

上海市龙华乡龙华三队明嘉靖年间墓葬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黄白色。龙首额平坦,有额纹。龙眉上卷,龙眼圆凸,蒜形鼻,大嘴微开,露出上下排牙。猫耳,单股龙角向后分成两叉,龙发长而后飘。钩背上有一潜伏状螭,蟠螭高额,短眉,凸珠眼,蒜形鼻,猫耳,独角,披发,三爪足,长尾分叉,尾端卷起。螭背上用阴线刻出脊柱和肋骨冰纹线,肘、胯、踝关节刻卷云纹,四肢上刻胫毛。花瓣形钩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