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小三:领导干部应有“大情怀”

 指间飞歌 2012-03-02
李小三:领导干部应有“大情怀”
2012年03月01日09:47   来源:《求是》
  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感人至深。他不论在职还是退休,始终拥有倾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大情怀”,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如何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考验,始终拥有倾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大情怀”,是每一个党员干部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对群众的疾苦和困难,绝不能漠然、马虎、懈怠,而要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解民之忧,排民之难,谋民之利。为群众办一两件好事并不难,而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没有深厚的感情是做不到的。领导干部有了这种“大情怀”,就能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了群众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凝聚力,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和自己的职责,心里没有群众,更谈不上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有的只考虑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得失,甚至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捞好处;有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情,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有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劳民伤财。这种种现象,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树立起心系群众的“大情怀”,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领导干部培养“大情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封建社会当官是做老爷,“千里做官为发财”。这种封建等级观念、特权意识决定了他们必然会凌驾于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而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 人民群众是主人,党的干部是公仆。在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我们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服好务的责任和义务。拥有“大情怀”,意味着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把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放在头等位置,把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自觉地把掌握权力看成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把行使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努力为群众多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培养“大情怀”,还要不断增强责任感。职务就意味着责任。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干部,守土有责、富民有责、兴业有责,肩上的责任可谓重大。干部有了责任感,就能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做了有利于人民的事,就会感到满足和欣慰。拥有“大情怀”,意味着想问题、做事情,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对人民群众负责,不能站错立场;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偏离方向;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标准,不能失职失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