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睿智人生:莎士比亚的人生智慧总汇(四)

 荷花小女子 2012-03-02
睿智人生:莎士比亚的人生智慧总汇(四)
 
文/陈书凯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睿智人生:莎士比亚的人生智慧总汇(四)

目录

第四部分:附录:名作简介
 
        这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根据考证,这部作品参考罗马戏剧家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改编而成。普劳图斯的作品,对西方戏剧有着很深刻的影响。
 
 
01、喜剧和悲剧(1)
02、喜剧和悲剧(2)
03、喜剧和悲剧(3)
04、喜剧和悲剧(4)
05、喜剧和悲剧(5)
06、喜剧和悲剧(6)
07、历史剧(1)
08、历史剧(2)

01、 喜剧和悲剧(1)

喜剧和悲剧

1. 错误的喜剧 The Comedy of Errors

这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根据考证,这部作品参考罗马戏剧家普劳图斯的《孪生兄弟》改编而成。普劳图斯的作品,对西方戏剧有着很深刻的影响。

此剧描写20年前的一场暴风雨,使得两对孪生兄弟主仆四人,在船难中彼此失散了。而20年后的某一天,这两对主仆竟然在以弗所城相遇,当“大安地福勒斯”遇见“小安地福勒斯”,当“大特洛米奥”遇见“小特洛米奥”,一连串离奇错认的故事便展开了……

《错误的喜剧》是莎士比亚1593年创作的,是他的戏剧中最令人开怀的作品,诙谐逗趣的对话,曾引起无数人捧腹而笑。

2. 驯悍记 The Taming of the Shrew

故事描写一名凶悍刁钻的姑娘凯萨琳娜,在镇上因泼辣而赫赫有名。某日,从远地来了一个聪明的男人彼特鲁乔,竟大胆地向悍女凯萨琳娜求爱。正当全镇的人都想看彼特鲁乔的好戏时,聪明的彼特鲁乔竟将这位悍妇驯得服服贴贴。

其实﹐这出戏跟莎士比亚其他作品一样﹐可以有多种诠释。一方面﹐大家可以把它当作一场闹剧。彼特鲁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让凯萨琳娜了解凶悍之不足为训。另外这出戏也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表面温驯的妹妹﹐结婚后并不听丈夫之命,因而难脱大男人主义的罪名。男主角摆明要娶富家千金﹐婚姻成了男人之间的交易﹐女人则是商品。结尾时三个丈夫以自己妻子的温顺下注﹐也明显物化了女性。

所以用今人观念来论之,《驯悍记》中的驯妻手段不可能被赞同,但在中世纪,彼特鲁乔却被视为成功的男人,而他驯妻的过程也成为引人爆笑的剧情。《驯悍记》是莎士比亚在1593年所写的性格喜剧,是反讽夸张的舞台剧,此时正是莎士比亚人生中最愉快的阶段。

3. 维洛那二绅士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故事描写两名无话不谈的绅士——瓦伦丁与普洛迪斯,这两个年轻人彼此鼓励、彼此祝福,有着深厚的情义。他们似乎有着男性们最在乎的男性情谊,觉得自己待对方比亲兄弟还亲腻,也丝毫不加怀疑。

然而无巧不成书,他们竟然先后爱上了同一个女人,那么朋友间的友谊与爱情的力量,到底孰轻孰重?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百分之百的爱情?又有没有百分之百的友谊呢?

《维洛那二绅士》是莎士比亚1594年早期的喜剧作品之一,虽然故事是个快乐的结局,但其中却有着狡诈及背叛的部分。在此剧中,莎士比亚对人性与爱情的描写十分深刻动人。

4. 爱的徒劳 Love's Labor's Lost

本剧描述拿伐国王与他的三位侍臣所共同立定的誓约,言明在三年之内不与任何女子交谈,并专心研究学术。

但当他们在立完誓约之后,就立刻面临了重大的考验:因为他们分别迷恋上了法国公主与她的三位侍女,那么他们究竟应该严守誓约,还是该勇敢追求心爱的女子?于是这四人便徘徊在矛盾之间。

《爱的徒劳》为莎士比亚在1594年的作品,此剧中莎士比亚以幽默的笔法,讽刺当时装腔作势的社会风气,剧中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非常适合在舞台上演出。此剧也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作品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戏码。

5. 罗密欧与朱丽叶 Romeo and Juliet

爱情能够战胜一切吗?真爱是永恒不朽的?感情能至死不渝?世界知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1595年的代表作,为莎士比亚笔下最引人悲泣、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相爱的男女之间为坚贞的爱情义无反顾,排拒所有外来的阻碍。

这一故事发生在两个互相仇视的大家族中,而他们彼此的儿女——罗蜜欧与朱丽叶却是对一见钟情的爱侣,但他们的恋情却因为上一代仇恨而成为牺牲品,最后演变为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部在舞台上表现极其成功的戏剧,早在这部作品中,便可看出莎士比亚在悲剧方面的天才,它也是许多电影故事的原型。


02、喜剧和悲剧(2)

6. 仲夏夜之梦 A Midsummer-Night′s Dream

莎士比亚最富浪漫色彩的喜剧是《仲夏夜之梦》,创作于1595~1596年。轻松有趣的故事充满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

该剧描述的是在英国某处田野乡间住着仙王、仙后和一群小精灵,他们快快乐乐地自在生活着。在一个仲夏夜时分,仙王发现两对产生误会的情侣,便希望“帮助”这些年轻人,以及长年居住乡间的乡下人,因仙王的迷药而对仙后的出现产生幻想的故事。

《仲夏夜之梦》称得上一部结合戏剧与童话的作品,全剧发展于美丽景色的绿色森林中,莎士比亚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出色彩缤纷的奇幻世界。当它首次在伦敦上演时,更因为风趣的对白及夸张的肢体动作,为当时保守的英国写下了一个崭新的注解。

7. 威尼斯商人 The Merchant of Venice

《威尼斯商人》为莎士比亚著名的喜剧之一,于1596年首演。

心胸狭隘的犹太商人夏洛克,主要靠放高利贷为生,这位商人除了小气外,还是位报复心极强的人。这时,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娶波西娅,向夏洛克借钱;但安东尼奥未能如期偿还,夏洛克便要求安东尼奥割下身上的一磅肉来还。聪明的女子波西娅便化装为律师,与夏洛克展开对谈。她对夏洛克提出待人宽恕的请求,最后还使这位小气的犹太商人得到了小惩罚。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笔下一位令人憎厌的典型商人,与现代奸商类似。莎士比亚以其惯用的手法,巧妙地将喜剧与悲剧结合,使《威尼斯商人》剧情发展至悲哀之际,居然又峰回路转地出现了喜剧结局。

8. 无事生非 Much Ado about Nothing

故事描写温柔单纯的新娘希罗,因小人散布谣言,使得她在婚礼当天,在神圣的教堂圣殿下,遭到未婚夫的当众羞辱,使她伤心欲绝。

另外,希罗的好友琵特丽丝与裴尼狄克这对怨偶,经过一番斗智与冲突后,在神父的妙计之下,却互相体谅而相爱,最后终于结成佳偶。

《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1598~1599年作品中的一部浪漫喜剧,于1598年首次上演。这是莎士比亚喜剧写作最成熟时期的创作,内容热闹欢乐,富有哲思,探寻的是男女关系中的自我意识以及真诚与尊重。

9.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莎士比亚在1600年的作品。故事描述温莎镇一位嗜财贪色的约翰·福斯塔夫爵士,凡是任何能够赚取金钱的事情,他都会汲汲营营,而且其为人极度小气,是位典型的守财奴。

有一次,他看中了镇上两位有钱绅士的妻子。福斯塔夫在这两位夫人面前,露出了自己贪财好色的本性,但这个可耻的计谋被两位聪明的妇人发现了。后来她们将计就计,不但想借机整整平时就爱胡乱吃醋的丈夫,更想戏弄一下福斯塔夫,令他在众人面前出丑。于是,两位妇人的整人计划便一幕幕上演。

在英女王伊丽莎白时代,由于戏剧得到了王室和贵族的支持,发展的步调就更快速了,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就是莎士比亚应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之邀,前往皇家的温莎古堡后创作出的著名作品。

10. 皆大欢喜 As You Like It

故事描写男女主角因为各自的原因逃离宫廷,并在亚登森林不期而遇。这出剧让人沉醉在如梦幻般的田园中,有甜蜜浪漫的情节,炽热的爱情故事,加上女扮男装产生的诙谐对白,形成了皆大欢喜的美丽结局。

这是一出牧歌风格的浪漫喜剧,它承袭了一项悠久的人文传统:文人雅士、失意政客避世于林野,过着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西洋的牧歌文学与中国的田园文学有着相似之处,理想中的“亚登森林”(Forest of Arden) 也类似桃花源,一个是牧羊人在田野水泽歌咏大自然,另一个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清幽,两者皆暂时抛开束缚,重返与天地合二为一的纯真心态。

莎士比亚将其大部分的场景都设在亚登森林,陆续来自宫廷的公爵、贵族、仕女、弄臣等只是过客,只有牧羊男女才真正属于森林。《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所著惟一的田园喜剧,此剧在1599年于伦敦首演,后经多次修改,才有今天的面貌。


03、喜剧和悲剧(3)

11. 第十二夜 Twelfth Night

由于新年一月六日是耶稣诞生后的第十二日,依照当时的风俗,宫廷中在这天晚上会上演戏剧,以此娱乐。莎士比亚作此剧,以供当时上演之用,故名《第十二夜》。

剧中描述发生错认他人和托人求爱的故事。剧中角色的女扮男装,再加上恋爱故事,使之成为莎士比亚极其成功作品。

这出戏以爱情为主轴。船难之后,一对双胞胎兄妹失散了,妹妹扮男装去侍候公爵。公爵原本正在追求女伯爵奥丽维亚,屡屡吃闭门羹,因为奥丽维亚悼念亡兄,誓言七年之内不见男人。

不料,奥丽维亚竟爱上了替公爵传达仰慕之情的信差——双胞胎兄妹的妹妹,而扮男子的妹妹则爱上了公爵。后来哥哥代妹妹与奥丽维亚成婚,公爵转而与妹妹结为连理。此剧完成于1601年,也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喜剧。

12. 终成眷属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该剧描写身份寒微的女仆海伦娜,原是一位名医的女儿,她爱上了英俊尊贵的少爷贝兰特。在某次偶然的机会下,海伦娜使用父亲的特殊药方救了国王一命。

后来,海伦娜也在贝兰特母亲及国王的倾力帮助之下,对贝兰特表达了心中的爱意。但是,高傲的贝兰特却对海伦娜说道:“当你能从我手上取下这枚我永远不取下的戒指时,我才承认是你的丈夫。”为此海伦娜特别乔装,把自己打扮成主人的情妇,最后终于得到少主人的欢心,终成眷属。

此剧在1602年首演,是莎士比亚众多剧本中最富有讥讽性的一部,且在故事中处处讨论道德引发的矛盾与人性的挣扎。

13. 一报还一报 Measure for Measure

《一报还一报》为莎士比亚1604年所发表的作品。故事描写维也纳公爵文森迪奥出国旅游,将国务交给摄政大臣安吉洛掌管。安吉洛一向以执法如山著称,对犯罪臣民施以严厉的惩罚,但事实上,安吉洛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另一方面,文森迪奥公爵也没有真正出国,而在暗中探查民情。

城中有位年轻的绅士克劳迪奥,与恋人裘丽叶在婚前发生亲密行为,因而触犯了当地法律,必须处以死刑。克劳迪奥的姐姐依莎贝拉为了手足之情,向安吉洛求情。而居然解救其弟的惟一方法,竟是牺牲自己的贞操。最后,文森迪奥发现了安吉洛虚伪的面目,及时制止了安吉洛的恶行。

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此剧中,探讨中世纪的道德观与贞操观,并借以讽刺清修主义的过分夸大。

14. 泰特斯·安特尼格斯 Titus Andronicus

剧情描写为罗马立下丰功伟业的大将军泰特斯·安特尼格斯,在屡建战功之后,被罗马人全力拥戴为王,但他并未接受,却将王位让给前王子撒特尼纳斯。

撒特尼纳斯在登基之后日益嚣张,欲强娶其弟的未婚妻,也就是泰特斯的女儿,因而遭到众人反对。撒特尼纳斯一气之下,遂立战俘哥斯女王妲摩拉为王后。妲摩拉称后之后,为报泰特斯杀子之仇,于是设下一连串计谋杀害泰特斯全家。而泰特斯为了儿女的深仇,也展开了一场血战,写下了一出血腥而残酷的复仇记。

《泰特斯·安特尼格斯》是莎士比亚早期1592~1593年的作品,剧中对于政治犯心理及生理所遭的创痛有深刻的描写,其中对暴虐屠杀的残酷场面亦刻画入微。但许多学者对于这部作品是否完全出自于莎士比亚笔下,却持怀疑的态度。

15. 凯撒大帝 Julius Caesar

《凯撒大帝》是莎士比亚在1599年的作品。莎士比亚撷取罗马历史上公元前44年凯撒遇刺的前后事件,铺陈为英雄坠落的悲剧。剧中对政治阴谋以及群众被轻易操弄的描绘深刻,似乎是专为人们书写的政治斗争寓言。此出戏也是所有莎剧中对群众暗讽最有力的一出。

剧中描写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将军裘力斯·凯撒,虽然战功彪炳,却三度拒绝人民给他的王冠,不求任何名位。但是毫无疑问的,树大招风的结果使可怕的阴谋正在进行着,一群嫉妒的叛徒鼓动人民发动暴动,进而谋杀凯撒。

在凯撒不幸身亡之后,以副将安东尼为首的三人执政,他们以一席真诚的宣言唤醒人民,盛誉凯撒大公无私的遗言感动百姓,一项歼灭叛徒的行动于是展开……


04、 喜剧和悲剧(4)

16. 特洛伊围城记 Troilus and Cressida

这出戏的背景是特洛伊城。一群心性高傲的希腊王子,怀着满腔的愤怒,把他们满载着准备一场恶战的武器的船舶会集在雅典的港口,浩浩荡荡向腓利基亚出发,立誓扫平特洛伊城。

因为特洛伊坚固的城墙里,有位米尼劳斯的王妃海伦,她被风流的巴里斯所诱拐,且长住他国,王子们领军到了泰尼陀斯,在达丹平原上扎营,特洛伊城的6个城门也用铁锁重重锁住,两方各自提心吊胆,不知谁胜谁败,之后两方的种种情感纠葛于剧中一一 凸显,即构成这部《特洛伊围城记》。

《特洛伊围城记》是莎士比亚1601年的作品,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所写的历史讽刺剧。

17. 哈姆雷特 Hamlet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在1600~1601年的作品,也是最常演出的剧作之一。

该剧讲述了天伦相残的故事,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发现叔父是毒毙生父国王的凶手,而皇后——自己的母亲却在父王过世还不到两个月,便与叔父结婚。

王子心中,充满着各种怀疑,而这位由叔叔登基的新国王,实在与父王有着天壤之别,有着极为卑鄙下流的性情。于是大家开始怀疑新国王是为了争夺王位,而谋害了自己的亲兄长。 这个怀疑同样出现在哈姆雷特心里。直到某天,父亲的亡灵出现,对哈姆雷特说明了一切,凶手原来真的就是新任国王。于是一个复仇计划就要展开了。

哈姆雷特一方面哀悼父亲的死去,一方面又为母亲的婚姻感到羞耻,他在哀悼与羞耻的心情下,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中。哈姆雷特一步步走上复仇之路,不惜装疯卖傻,抛弃爱情,最后甚至牺牲性命。莎士比亚给了哈姆雷特一个悲剧结局,也使其成为古今文学、戏剧中永远的悲剧人物。

 

 

18. 奥赛罗 Othello

此剧的情节发展算是相当单纯的,内容就如同耸动的社会版新闻。故事叙述威尼斯一个官家年轻貌美的女子仰慕年纪大她许多的将军,进而私下以身相许。两人的婚姻方才开始,就发生不幸。罪魁祸首是将军手下的掌旗官,他因为自己没有被提拔为副将而记恨在心,同时又怀疑对方跟自己妻子有染,决意报复。

生性直爽又品德高尚的奥赛罗将军,是一名黑皮肤的摩尔人,与美丽的威尼斯小姐苔丝狄蒙娜结婚。却因为无耻、狡诈、爱搬弄事非的军官伊阿古对他煽动进谗,暗示其娇妻与英俊副官暗通私情,而使他心乱如麻。终至他因为嫉妒而杀妻﹐并且在真相大白之后羞愧自戕。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之一,写于1602~1603年。全剧围绕着“家庭”和“嫉妒”两大主题发展,人性“妒恨”的可怕常常被引述来说明人性的弱点。也许莎士比亚早就洞悉,便明确点出人心最大的可悲之处!

19. 李尔王 King Lear

不列颠的国王李尔已经八十多岁了,每天仍为国事操劳,身体也因此衰弱了下来,老国王想在过世之前将国事交给孩子去治理,于是他将三个女儿叫来,想从她们口里得知谁最爱自己,然后再依她们爱他的程度,分配国土的大小。

故事在国王与女儿的对话中拉开了序幕,虚伪谄媚的大女儿与二女儿以花言巧语诉说着对父亲的爱,老国王信以为真,冲动之下各分给两个女儿三分之一的国土。然后,他转向问他最宠爱的小女儿,因小女儿十分厌恶姊姊们的阿谀奉承,于是她向老国王说:“我照着做女儿的本份爱着您,我对您的爱不多也不少。”国王一气之下,竟将原本留给她的土地收回来,平分给两个姐姐。

年老昏庸的国王李尔,将余生寄托在两位虚情假意的女儿身上,却将真心孝顺的小女儿赶离身边,原本打算就此颐养天年,万没想到悲惨的命运即将来临。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在1604年所写的四大悲剧之一,整部作品中将人性的孝道以及儿女的贪婪表露无遗,它告诉我们,子女要对父母尽孝,而为人父母者,则要明辨是非,不可太过固执,是一部充满讽刺的经典悲剧。


05、喜剧和悲剧(5)

20. 麦克白 Macbeth

苏格兰军中的两名大将麦克白与班戈击败敌军,赢得一场激烈的胜仗。在凯旋归国的途中,遇上了三个女巫,女巫们预言麦克白将会成为未来的国王,而班戈虽然当不成国王,但他的子子孙孙都会成为苏格兰国王。

女巫消失后,麦克白心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并燃起了登基的欲望。当他回到家中,把女巫的预言告诉他心怀不轨的妻子。于妻子怂恿之下,夫妇俩野心勃勃联手展开谋杀现任国王的举动。

麦克白并不因登上王位而满足,他为了不让班戈的子孙继承王位,不顾朋友间的道义,再度展开谋杀班戈父子的计谋,他一方面进行着暴力与血腥的争夺,一方面却又受到良心的谴责,使他不时地产生幻觉而终致疯狂,麦克白一心想改变命运的安排,最后却不得不臣服于命运的作弄。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在1605年忧郁时期所写下的四大悲剧之一,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是一个不知足之人,由于过度的野心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21.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Antony and Cleopatra

故事主要描写罗马三执政时代,执政者安东尼迷恋上美丽动人的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于是沉溺热恋,日日与克莉奥佩特拉大开盛宴作乐,因此引起另一位执政者推翻安东尼的野心,并发动罗马人民群起反对。而此时的罗马,对外还有伏尔人的威胁,安东尼面临重重打击,进而一蹶不振,走向与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同归于尽的绝路。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晚年的一部罗马历史悲剧作品,于1606年首次上演,以描绘爱情与政治之间的冲突为题材,故事高潮迭起。

22. 雅典的泰门 Timon of Athens

本剧是莎士比亚在最忧郁时期1606~1607年所创作的悲哀故事。故事描写一位挥金如土、慷慨大方的雅典贵族泰门,家中天天设宴,时时济助朋友,因此万贯家财从用之不尽到所剩无几的过程。

在泰门后来最贫穷潦倒之际,昔日与他共同欢乐的朋友忘恩负义一一鄙夷地远离了他。面对如此残酷的景象,使得这位曾经乐善好施的贵族将军,竟对人生任何事务均愤世嫉俗。此剧是莎士比亚透过戏剧的演出,对人生的阴暗面做最深层的剖析,称得上是一部充满悲剧性质的讽刺剧。

23. 科利奥兰纳斯 Coriolanus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士比亚于1607年上演的作品,此剧是莎士比亚在其晚年忧郁时期所写下的四大悲剧之一。

故事描写傲慢的罗马将军科利奥兰纳斯,获得人民同意当选为执政,他刚正不阿的个性,使得他经常无法对臣子妥协,因而得罪了两位护民官。于是这两位护民官鼓动民众抗暴,科利奥兰纳斯因此被冠上莫须有的罪名而遭受驱逐的命运。

之后,科利奥兰纳斯立誓要风风光光重回罗马,竟然投靠了敌军伏尔人,并率领伏尔军队进攻罗马城,真正走上了叛国之途。莎士比亚在《科利奥兰纳斯》中,对一位英雄被迫走上叛国之途,其内心挣扎及复仇的怨恨,有极为深入的描写。

24. 泰尔亲王配力克尔斯 Pericles

本剧描写泰尔亲王配力克尔斯,与他即将临盆的妻子在海上遇到了一场暴风雨,妻子在惊涛骇浪之下产下小公主之后,却因过度疲累而昏厥过去,水手们误以为王后已死去,认为这属于不祥的征兆,便请亲王依迷信传说将她抛入海中,以向天祈求平息暴风。

之后,哀恸的亲王因丧妻之痛,将女儿托付给曾受他恩惠的总督夫妇抚养。想不到14年后,总督夫妇为了争夺王位与权利,竟雇人谋害公主玛琳娜。但经过重重危劫,当过奴隶的公主终究还是与生父生母重逢,最后以喜剧收场。

《泰尔亲王配力克尔斯》是莎士比亚1608年的作品,此剧篇幅较长,情节亦较为复杂。

25. 辛白林 Cymbeline

此剧描写不列颠国王辛白林,他的女儿与青梅竹马的恋人普修默私订终身,令辛白林大怒,一气之下将普修默放逐到遥远的罗马。

遭放逐的普修默深信,妻子绝对会对他忠贞,但普修默的朋友埃契摩却认为公主铁定会改嫁。两人于是打赌,埃契摩若能取到公主手上的手镯,普修默便输,并将戴在自己手上象征爱情的戒指输给他。

奸诈的埃契摩为了赢得那只手镯,使出各种谎言与骗术,甚至还厚颜向公主求爱,但聪明的公主化解了埃契摩所有的骗局,证实了自己纯洁的心意。

传说中的辛白林,是在公元一世纪时抵御罗马人入侵的不列颠国王。这是莎士比亚后期1610~1611年的喜剧作品。


06、喜剧和悲剧(6)

26. 冬天的故事 The Winter's Tale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后期1610~1611年的喜剧作品,这部剧情复杂的作品主要叙述嫉妒成性的专制君主利翁提斯怀疑他的女儿是私生女,狠心将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弃之门外,他的妻子荷美温妮在悲伤中死去,从此利翁提斯过着懊悔与悲伤的日子。

牧羊人收养了利翁提斯抛弃的女儿,此女长大后经过重重波折终于回到利翁提斯身边,哀恸死去的王后荷美温妮其实也是假死,最后一家人团圆以喜剧收场。

开始是主角受难,历经沧桑终于最后大团圆了,怪诞的情节却厚实了戏剧成份。剧末,众人揭开王后荷美温妮的雕像,品头论足之际,那看似鬼斧神工的超绝艺术作品竟然一变而为活人。这时所有观众—— 无论舞台上或舞台下——  才知道已被蒙骗了。这是莎士比亚最令人惊叹﹐也极为高明的戏法之一。

27. 暴风雨 The Tempest

《暴风雨》为莎士比亚晚期的作品,在1611年上演,可算是一出大和解式之喜剧。故事描写巫师普洛斯彼罗统治着一个小岛,之后不幸被亲弟弟安东尼谋取篡位,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后终于恢复其统治地位的故事。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文学名作,它包括了《仲夏夜之梦》的精灵童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加上全剧弥漫于优美的歌谣音乐当中,属于莎士比亚戏剧中较特殊的风格。此剧也是莎士比亚最后的艺术创作。

莎士比亚饱经了一番风霜后,正值女王伊丽莎白时期的繁荣景象逐渐消退,詹姆士一世的社会时代进入了创作核心。在这种不安的氛围里,洋溢在他早期喜剧中的乐观消失了,但生活应该是光明且美好的,这依旧为莎士比亚所一贯坚持的信仰。


07、 历史剧(1)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由于出场人物非常繁多,再加上对英国中古史的陌生,使得这些作品远比悲、喜剧更加复杂了。如《约翰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及《亨利六世》《亨利八世》,按写作年代,《亨利六世》最先完成。

从《理查二世》至《亨利六世》,时序纵贯英国史百余年,为英国历经内战、对外战争逐渐走向统一安定的重要时期。

1. 约翰王  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John

描写13世纪封建王朝内部的明争暗斗,极力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与对人性的禁锢。《约翰王》是近代较少演出的莎士比亚作品。有关于约翰王的事迹,莎士比亚把重点放在富有戏剧性的“王位争夺”上。英王亨利二世之后,英法王室纠缠不清的血统之争就此开始。

亨利二世与王后育有三个儿子,长子是知名的狮心理查,在亨利二世死后继位,但不久竟不幸战死了。狮心理查临终时遗命由三弟约翰接任王位,然而二弟之子亦想争其位,此人也是本剧关键人物。

由于这名皇侄儿与母亲长期居住法国,早已成为法王的附庸,法方希望他回英争取王位制造纷争,瓦解英国势力;但是此计划终究还是没能成功,反而失败身亡了。最后,王位还是交付在约翰王手中,继续传承下去。莎士比亚用约翰王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加以编造,创出跌宕起伏的戏剧效果。

2. 理查二世 King RichandⅡ

史实错综复杂并非舞台戏剧所能完整表达,但历史剧毕竟乃戏剧,而非史书,所以半真半假。理查二世因专横昏庸,引发诸侯造反终至废黜;哪个是赢得王座的人呢?篡位登基的是亨利四世,他希望建立强大统一的王权。

在传统神授君权的封建思想中,篡位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亨利四世等于自己为宫廷政治的谋反做了示范。因此在莎士比亚的描写中,夺位的亨利四世忐忑不安,于名不正言不顺之下戴上王冠,面对着贵族们。

莎士比亚在这递嬗频繁的历史舞台场景中,安排拿手的内心独白戏。当理查二世步步失去手中的令牌之时,莎士比亚用理查王后的悲伤来烘托国王失去王冠且被迫与亲人分离的深沉,凸显出失去王位的理查二世的悲惨遭遇。

并且,公爵夫人问她那已投靠亨利四世的夫君—— 约克公爵,回到京城的理查受到人们何种待遇,约克回答“这好比舞台上,一个走红多时的名角下场了,观众只是没精打采地,冷眼看着那接下来出场的角色”。(《理查二世》第五幕第二景)

于是,理查二世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切,孑然一身的他带着百般无奈惨死狱塔中。

3. 理查三世  KingRichandⅢ

理查三世是英国历史上颇为出名的暴君,剧中表现了阴险狡诈的贵族理查如何登上王位,以他血腥双手除掉了六个合法继承人的故事。

《理查三世》是莎士比亚为当时英国人民对抗西班牙的爱国主义情绪,以霍林谢德的《英格兰与苏格兰编年史》为材,所创作的历史剧作之一,创作年代于1592~1593年期间。描写篡夺王位的爱德华四世死亡后,同族贵族理查三世运用狡诈、血腥、毒辣的手段,登上统治宝座,但又很快为敌手所杀,而结束了玫瑰战争。

《理查三世》描写的是一部王室阴谋史,莎士比亚在本剧中突显了王权争夺之战以及理查三世这个暴君的残暴本性,深刻地揭露了理查三世的虚伪、狡诈和残暴,用来揭示所谓的人性之恶。

4. 亨利四世 KingHenry Ⅳ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分为上、下两篇。亨利四世在位15年间(1399~1413)叛乱不断,这在《亨利四世》上篇开场第一句话便已展开:“动荡多难,是我们眼下这时世”。除平定谋反之外,《亨利四世》最知名的场景是市井中的“野头猪酒店”,这也创造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受欢迎的无赖角色—— 福斯塔夫。

剧本一方面描写了亨利王子平定北方大贵族的叛乱,表现了统一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胜利;另一方面描写王子同福斯塔夫一伙人始而交往,终于断绝关系的过程,来表示一个英明君主的成长。剧中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他利用拍马、吹牛、逗笑、取乐来谋取生活。莎士比亚通过一系列难忘的喜剧场面,塑造出这样一个从封建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时期的寄生者的典型。

5. 亨利五世 King HenryⅤ

《亨利五世》是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悲剧作品。该剧的主要场景是—— 对法战争,以法国太子嘲笑年少的亨利五世掀起战事,并以亨利五世与法国公主卡莎琳的婚礼结束。

亨利五世加冕后,福斯塔夫的毫无顾忌使亨利五世处于尴尬境地,亨利五世告诉他:“我已经丢弃了过去的自己,也要同时丢弃过去那些与我在一起的朋友。当你听见我重新回复了我原来的本色的时候,再来见我吧……”亨利五世下定决心和过去告别,也使自己成为深为英国人民爱戴的一代君主。


08、历史剧(2)

6. 亨利六世 King HenryⅥ

《亨利六世》共上、中、下三篇,开始便以亨利五世的殡丧展开,其后的十余年间,对法百年战争还未结束,英国国内即掀起北部两大家族对立的“玫瑰战争”(《亨利六世》上篇第二幕第四景)。由中篇开始,《亨利六世》便陷入无休无止的战争风暴之中,直至亨利六世不幸被害而结束。

评论家视《亨利六世》为莎士比亚历史剧中较不成熟的作品,它在刻画人物、语言、个性方面都明显不足。但与其后完成的历史剧中弱女子的形象相较起来,《亨利六世》中的法国圣女贞德,以及亨利六世的王后玛格丽特(法国安佐公爵之女),皆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但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贞德,评论家认为其歪曲史实、文风粗鄙,因此对于是否出于其笔便有所争论。

历史剧乃莎士比亚创作历程的早期阶段,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全盛期,在当时社会氛围下,剧本里洋溢着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繁荣盛世消失,那些政治下的人性,充满残酷与挣扎,才在其后的四大悲剧渐渐显露了。

后记

倘若问“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与“生物学是什么”或者“音乐是什么”相同,那么究竟文学的定义或功能为何呢?

文学的定义:文学就是诗歌、小说、戏剧等体裁,各有不同的构成特质。又或许是“文学是虚构”或“文学是想像性的书写”等等。其实,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并不是要告诉我们事物“是什么”,而是提醒事物对观赏者所引发的感觉。

它们将真实生活加以剪裁整理,把经验集中强化,抽离现实生活,置于我们眼前。作品延长了我们观赏的时间,使我们不觉厌烦反觉可喜。因为身为艺术欣赏者,重视呈现的过程而不是它的抽象结果,重视作家对生活本质的独特观照而非生活的直接临摹。

朱光潜先生为文学作品立下了一个标准——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艺术,它与图画、雕刻、音乐及一切艺术具有共通性:作者对人生必定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观感,而这种观感也须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表现。

但是“观感”和“表现”如何才能“独见又有新鲜感”?表达独到的内容是与群众的认知脱离?是标奇立异?写实和想像在创作中哪种占了主导地位?

文学无法提供像声音、色彩等可以直接刺激读者感官的形象,它所依赖的只有用文字来表现文学技巧而已。因为一幅画人们无妨再多看一眼,但一篇写得不佳的文章没有人愿意再阅读一遍。因此,文学作品要比图画、雕刻、音乐更讲求题材的创新。

许多博学多识的才子学者的作品文采极佳,但在隽永的智慧风貌下,却又不免迂腐拘谨,所以欠缺平易近人的情调。但非学院派的天才莎士比亚,其通俗又高雅的作品绝对不会如此!

对于文学创作而言,独特的个性、强烈的情感是作品的生命灵魂,亦是成败的关键。莎翁将其丰富的情感转变为自由奔放的想像力,由具体创作而论,继承了历代成就但又有所创新。与其他学术大师作品相比,其意识更明确,而且有丰厚的民间文学基础,包含了作者澎湃的创作激情与智慧。

文学是通过写和读来产生意义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作家要唤起一种经验过的情感,这种情感要以别人可能体验到的方式交流”。当读者接受作品的影响时,也许就证明了文学语言的功能:它创造了一种让我们感受事物的形式。所以,莎士比亚的作品才能够老少咸宜、百读不倦、历久弥新。

莎士比亚名言:

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红尘男女均只是演员罢了。上场下场各有其时。每个人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从出生到死亡有七种阶段。

——《皆大欢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