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摄影报

 zzm1008图书馆 2012-03-03
严怿波:摄影能安慰我自己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0-10

    严怿波,男,1980年生,上海人。“摄龄”才短短10个月,就在2007爱普生彩色影像大展上捧得了摄影类特选奖。“他的黑白作品以大胆的视角、锐利的风格、新颖的并置方式获得称道,他影像下的上海带有一种强烈的超现实视觉风格”。因此,他去日本领了奖,今年在爱普生先后办的两个展览中秀了自己的作品。知名度在上海摄影圈内有迅速蹿升之势,搞得策展人们欣喜之余也不约而同地都盯上了这棵好苗子,仿佛他的出现使当今摄坛生力军的队伍又发展壮大了。当然,对于一个刚拿起相机没多久的人来讲,作品入围未必就能说明什么,或许只是偶然,但他因此已坚定地要向摄影之路发展。他说这个“偶然”最重要的是让他有了生活目标。对于一个快要“奔三”且不善交际的人来说,有目标当然是件好事,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严怿波自己说,摄影是想收藏一些东西,也为了安慰自己。

 

“马路上的私摄影”

     中国摄影报:你大学学的是法律,现在却搞摄影,这两个行当实在有点儿搭不上。
     严怿波:我其实不喜欢法律,填志愿时,要好的同学报我就报了。学了一年,不喜欢,被劝退了。过了一年多又学了室内设计。后来想专门做平面设计,但问了一些这个圈里的朋友,都劝我不要做。可能是干一行怨一行吧。自己就像“小马过河”故事一样,没过之前总去问别人水深不深,能不能过,其实不应该问别人,还是应该问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假如做了平面设计可能会更早接触摄影。我是2006年7月20日才买了自己的第一台单反相机,8月开始拍照。
    中国摄影报:听起来你很在乎朋友,高考、工作这些人生大事,你全听他们的意见?
    严怿波:我其实特别在乎朋友。性格是很合群的,不过属于慢热型,得慢慢接触。
    中国摄影报:你觉得摄影有前途吗,还是以前学的法律更有前途?不会觉得遗憾?
    严怿波:现在还不清楚,但肯定不会遗憾。我特别喜欢拍照,觉得特别有意思。如果现在没选择摄影,我可能还在想要干什么,现在真的蛮充实的。
    中国摄影报:想过摄影能为你带来什么?
    严怿波:我倒没有想太多。我喜欢这件事情,就想很认真地去做好它。自己拍的很多东西肯定会想让大家看一下,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没有想太多会带来什么。如果它会给我带来些什么也没什么,我欣然接受。我觉得还是顺其自然吧。
    中国摄影报:从获奖到现在快一年了,你觉得自己有哪些变化?会不会是昙花一现?
    严怿波:变化嘛,感觉最明显的是打开了自己的眼界,要不然我不会“上道儿”这么快。摄影界的人以前我一点都不认识,摄影作品也接触不多,获奖后新认识了更多和我一样的年轻摄影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至于以后能不能在摄影圈里站稳脚跟我倒没想什么,我现在才刚刚开始,只是想多拍点照片,有更多的积累。
    中国摄影报:谈谈你的照片吧。你的照片很多都是两张拼接、并置成一张,视觉构成很好,也有一些很强的主观表达在里面。看你照片的人都说你很有潜力,这是不是他们喜欢你照片的原因?
    严怿波:我喜欢把照片根据自己的意愿排列组合,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触。虽然我的照片都是“扫街”之作,但不是特别纪实,我称之为“马路上的私摄影”。别人的评价都是“挺好的”,但没有具体的信息说照片怎么好,好在哪里。也有人说看不太懂。
    中国摄影报:你认为好的标准是什么?
    严怿波:有感觉的地方我就去拍了,把这些东西拔高不是我的任务啊,是以前经历、积累的一些反映。
    中国摄影报:主观表达就是仁者见仁的事,你也可以在作品上加个标题,是不是有助于别人理解作品?
    严怿波:我觉得没太大必要,语境这个东西很奇怪,看得懂的人一定看得懂,有感觉的人一定看得出离别、惆怅……看不懂的人你跟他解释也没有用。我的照片也不太想把人拍进去,虽然没人,但你可以感觉到是有人味的。我本来想给一组照片起个类似“睡不着睡不醒”这样的总题目,因为这句话跟自己的生活状态很像。但还是有惰性,没太想好。
    中国摄影报:是不相信文字还是觉得有照片就够了?
    严怿波:因为我太懒了。有的人可能喜欢用文字去表达,但我没有这方面天分。但拍照片就觉得不一样。自己写的东西自己都不想看怎么还能拿出来示众呢?
    中国摄影报:你现在拍摄欲望很强?
    严怿波:还可以吧,有感觉的时候就拍的很多。有时也给一些单位拍拍,收入不多,但基本可以维持,买买胶卷什么的。
    中国摄影报:你一直用胶片?
    严怿波:一开始拍的时候相机带得多,尼康D200也带着,胶片也带着。现在数码不带了,包可以轻一点儿。胶片对我更有吸引力,总有一种期待感。现在最常用的是HOLGA,一款LOMO相机,用120胶卷,还有一台玛米亚。

用照片收藏情感

    中国摄影报:怎么会喜欢拍照的?
    严怿波:可能我有收藏癖吧。小时候喜欢收集雨花石、卷笔刀、邮票、钱币、卡通人等等。连小学生的学习手册我都留着,分数一格格写好,有家长签名,老师评语,还有班长评语。后来看心理学的书,说小孩子在人际交往上遇到障碍了,把这个情感就转移到收集东西上面了。我比较恋旧,喜欢回忆过去。可能拍照也和我这些癖好有关吧,拍照也是一种收藏。
    中国摄影报:那过去对你来说是怎么样一个感觉?是好的,还是青涩的?
    严怿波:回忆是带有欺骗性的。当你回忆一个场景时,其实是有选择性的,多半带有点美好、感伤,当然也有遗憾。我特别喜欢同学聚会,大家可以讲以前的事情。我也喜欢去自己有记忆的地方,我爸以前的单位、学校、奶奶家等。回忆对我蛮重要的。
    中国摄影报:有人说看你的照片有不确定感,有种悲哀情绪?
    严怿波:可能我有点杞人忧天的性格吧。陆元敏非常有意思,他说:“以前一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死就会觉得非常非常可怕。”他骨子里有一种想留下什么东西的感觉。我就是这样。我性格里缺乏安全感。有时候拍照片,同一个场景我会按两次——我怕有一张会没了。很滑稽的想法,同一个构图、光线、角度,完全没有任何区别,我就会按两次。这就像电视上看过的一个心理测试:一个花瓶放在桌子上,有些人会想去买些花插在里面,有些人会想拿起来占为己有,我就会怕它掉下来摔得粉碎。
    中国摄影报:你现在是拍上海,以后呢?
    严怿波:我现在还没有考虑。街头的很多东西其实已经给你摆好了,只等着你去发现。有些人可能不一定会有感觉。我的照片并不是纪实那么简单,也不好归为城市题材吧?其实是很主观很个人情绪化的。即使我走出上海,可能拍出来的感觉还是会跟在上海拍的一样。我曾说过自己想要的是带有stage photography味道的街头影像。我喜欢拍自己有感情的或者自己比较向往的地方。比如我以前去过大连,我还想去那儿拍点东西。想去敦煌、西安、甘肃天水这些地方。其他城市我觉得差不多啊,还不如在上海,上海的东西斑斑驳驳的,挺丰富的。
    中国摄影报:除了摄影你还喜欢什么?
    严怿波:最喜欢听英式摇滚、喝啤酒,这是最享受的时候。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我会把旧的东西反复听。还喜欢看电影,最喜欢希区柯克、库布里克、黑泽明、蒂姆·伯顿的片子。喜欢比较诡异一点的,像黑泽明的《梦》,这些电影对我拍照片也是有影响的。其实摄影史什么的我看的很少。他们说我拍的像森山大道,我不知道。去日本时看到他的一些照片,比如他拍的新宿和上海。
    中国摄影报:这样说来看你的拼接照片确实有点悬疑效果。跟你喜欢的电影、恋物的性格、恋旧的癖好都有关系。
    严怿波:可能吧,其实不管哪个时代人的本质里都有相近的东西,恐惧啊、不安啊。没有时代的分别。我喜欢有点神秘的、迷离的或者凋零的场景。使用的机器也带有不确定性。我这人有点优柔寡断,总是不确定。其实照片就有这种魔力,你通过照片想要确定什么,但又确定不了,就会吸引你再去拍照。
    中国摄影报:照片是个人情感的宣泄?
    严怿波:我有时想的太多。一个人活着会牵扯到很多人,这些人会对你有压力也会有动力。有的人高兴、不高兴时可能去唱歌,我就会去拍照片,没什么不同。我觉得我是找到了一种寄托,觉得有个事情在做。有段时间很空虚,现在倒蛮踏实的。
    中国摄影报:但如果拍下去,没什么进展,与你的期望值不符的话,还会坚持吗?
    严怿波:可能会有停顿吧,每个阶段与上一个阶段会有不同,可能会有转变,但我应该还是会拍下去。我蛮相信命中注定的。就像我一开始莫名其妙学法律,绕了一个远路,最终还是按照自己的本性绕回来了。
    记得学法律时,我就买了一些学法律的人不可能穿的衣服,还收集旧鞋子什么的,经常穿上这些衣服把自己拍下来。当时就感觉一定要把这个样子拍下来,想留点证据。就拍自己,不同的衣服、鞋子搭配,大概有100多张吧。这可能是我最早的私摄影。
    中国摄影报:现在接触的摄影作品多吗?喜欢看什么书?
    严怿波:看了一些黛安·阿勃丝、南·戈尔丁、寇德卡的作品,还有很多但我记不住作者的名字。不喜欢布列松的,太刻意了。我性格里有时有点儿飘忽不定,看别人东西太多对我反而有害。还是从自己的性格和经历里去找感觉比较好。喜欢的书有《麦田守望者》《挪威森林》《围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我还非常喜欢王朔的书。
    中国摄影报:有特别想表达的关于摄影的感受吗?
    严怿波:热情和好奇心吧。一定要非常喜欢,才有这个动力,促使你不断去探求。就像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一样。当然,在影像感觉上我觉得还是要有那么一点点天赋。
    中国摄影报:你觉得让你进入商业领域,或者是说签约画廊,作品进入市场什么的是不是有点过早?
    严怿波:不管签不签,最好是让我自由地去拍照。我还要多积累,多学多看一些东西,触类旁通。摄影是与个人经历有关,要突飞猛进、一下子脱胎换骨是不现实的。当然,我已经28岁了,闭门造车肯定不行,照片如果能卖当然好,有人认可,还有钱赚。

    后记:小时候课本里有篇课文《寒号鸟》,寒号鸟因为懒,冬天到了没有准备好而冻死了。严怿波说,因为觉得他做事特别拖沓,老师让他把这篇课文抄了20多遍。他知道自己惰性很大,也知道自己爱喝酒的毛病会误事:曾有段时间,他连拍照片还要随身带酒,“不管什么,只要原料是乙醇就行”。喝得最多的一次是拍了一下午照片,喝了两瓶黄酒。不仅如此,还总爱丢东西:“今年已经完成丢两个手机的指标了”。这些都是他不太好的性情。但就像瞄准了射击赛场上的靶心一样,有了目标的严怿波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枪枪打中靶心。这是他的目标,当然也是我们这些看好他的人所期待的。

采写 本报记者 李晶晶 摄影 严怿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