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富兰民俗博客(267)图文(60)老画家

 沪学 2012-03-03

民俗博客(267)图文(60)老画家

(2011-11-15 13:05:35)[编辑][删除]

 

海派宗师钱慧安和他的风俗画



民俗博客(267)图文(60)老画家

  《祖孙俩》


钱慧安(1833-1911年),祖籍浙江湖州,生于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为海派代表性画家之一。他是晚清上海“城隍庙画派”代表画家。布衣,于沪上邑庙一带鬻画自给。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海上墨林、清代画史、近代六十名家画传》,记述开埠后之上海“ 桥居卖画,公寿、伯年最为杰出。其次画人物则湖州钱慧安……皆名重一时流传最盛。”


民俗博客(267)图文(60)老画家

钱慧安先生像


民俗博客(267)图文(60)老画家

《圯桥进履》


民俗博客(267)图文(60)老画家

《羲之戏鹅》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海派画家群在中国近现代画坛掀起了狂涛巨澜。任伯年、虚谷、吴友如、王一亭等海上画派领袖,在人物、肖像和花鸟画领域,各擅胜场。其中,人物画又属最具代表性的。这方面的杰出者就是钱慧安(1833--1911),他笔下的风俗人物神仙女等题材,成了一时之贵。

晚清时代,欧风美雨东来,在上海形成的“海上画派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从内容到艺术表现上的雅俗共赏。这类画不仅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容量,而且兼容雅俗之美。与任伯年、吴昌硕相同,钱慧安也来自民间,来自溪山深处。仔细品读钱慧安的画卷,印象是恬静、谨慎、明洁、秀逸、醇正,境淡品清。他的笔下圣贤神佛、天上人间,无所不能。特别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赠汪伦”、“天寒翠袖薄”、“琵琶行”等题材,充满人情味。还有诸如“桑农图”、“村童学”、“耕读传家”、“渔家乐”等对世俗民风的真切写照,更是将俗情俗调描绘得尽情极致。

钱慧安笔下的人物仕女,虽然带有古貌衣冠,美好谐喻,但画面中反映出来的是一股清气祥瑞之意,生动地表现与应和着十九世纪浦江之滨崛起的大都会的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时代风采。在其欢悦祥和的背面,钱慧安笔下也有着深切的褒贬和隐忧。著名的一例就是他画的钟馗青面红鼻蓝眼,是对十里洋场鬼子横行的讽喻和鞭笞,说明钱氏画中并非一味吉祥,而是有着真正的良心,也有绵里藏针的一面。他的通俗,可以感受到民间的脉搏和心跳。


民俗博客(267)图文(60)老画家

《细柳屯军图》


民俗博客(267)图文(60)老画家

《婴戏图》


民俗博客(267)图文(60)老画家

《老牛舐犊图》


民俗博客(267)图文(60)老画家

《洗砚烹茶图》


有专家在分析钱慧安的绘画风格时这样说道:“钱慧安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他的用笔线描,可以说是一气回旋,线中虚实枯淡,颇为入味。他长于用枯笔淡彩,枯中有老,甚为不易。正如他的室号‘双管楼’,可能有多重的意味,但在艺术上他能枯淡由之,左右逢源,能生能躁,得心应手,这确是自具功力。他的枯与虚谷的喜用焦墨枯笔,又不相同。虚谷的枯,冷冷的,极具睿智和深沉。钱慧安的枯,却是热烈的、欢悦的。如果以前人称虚谷为管弦场中‘一声清’,钱慧安则是海上画派中的江南丝竹,他的线描和画面中流泻出来的是吹不断的清音袅袅。他的枯淡,与任伯年的湿笔水墨,又形成了有意味的对照。”

钱慧安还在画坛留下了一个美丽的话题:参与创办了“豫园书画善会”,并任首任会长。从艺术史角度考察,这是海派艺术与市场、与慈善事业结合的一大范例,也是钱氏来自民间又回报民间的一项义举。这种艺术精神,体现了海上画派艺术宗师崇高的人格风范、浓郁的人情味和高尚的艺术胸怀。

钱慧安绘画擅民间祈福吉祥故事题材,所作颇为各地年画作坊乐于借用。光绪中叶,一度应邀北上;先后为天津杨柳青齐健隆、爱竹斋诸画铺出年画样稿,计有《红楼梦》、《皆大欢喜》、《谢庭咏絮》及唐人诗意稿样四十余种,广泛印发,深入北方乡村,不啻为海派绘画以印刷为媒介之北上交流。

钱慧安是乘船来到天津杨柳青的。关于钱慧安客居天津的具体时间,史料多以“光绪年间”记载。钱慧安所绘杨柳青年画,稿本中具体年月的落款并不多见,《笑掷骰盘呼大采》题识为“时在庚寅夏六月”,《风尘三侠》题识为“辛卯仲春”。另外,至今行市的《南村访友》题识为:“己丑龙华会日仿新罗山人本,清溪樵子钱慧安并记于双管楼中。”己丑年为光绪十五年,即1889年;庚寅年为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辛卯年为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钱慧安在杨柳青的时间因此明晰,他当时已年近60岁。

钱慧安弟子众多;其中如沈心海、徐小仓、谢闲鸥等皆负名于时。宣统元年(1909),与高巨之、蒲作英、吴昌硕、杨东山、程瑶签、王一亭、汪仲山、张善男、马骆等发起“豫园书画善会”于得月楼,会员数百人,钱以“画名久著”、“敬重伦常”被推为首任会长。订立章程,陈列作品,标价出售;得款半归作者,半归会中储蓄,公议拨用;施米送药,助赈各省水旱灾馑。

钱慧安处于晚清社会变革时代,他的人物画继承了传统绘画的精髓,特别是民间年画的优良传统,同时注意吸收西洋美术的特点,力求贴近生活,以雅写俗,俗而不媚。年画生产历来注重大众的审美取向与市场变化,风行江南。对于民俗文化题材及画作,可圈可点。

对于海派画坛的宗师,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较少研究,聊发此文,意在抛砖引玉,使更多的治海派艺术史的专家能引起重视。

 


仲富兰

        2011年1115日于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