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Bob Dylan--鲍勃 迪伦 象一块滚石

 风的口哨 2012-03-03



界线已经划出,咒语已经发芽
现在缓慢的,一会儿会变快
现在存在的,一会儿会消失
现在的秩序,正飞快瓦解
在最前面的,一会儿就落后
因为时代在改变

迪伦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60年代
如果没有迪伦,无疑摇滚乐将走一段弯路
将不会有“披头士”《佩珀军士》
将不会有“滚石”的《乞丐的宴会》

然而他对音乐的最主要的贡献是歌词的深刻寓意
他的歌词比他的音乐更浪漫、更激动人心
他对工业国家整个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的音乐对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关重要

他早期优美而不失激烈的歌词和诗篇
在大西洋两岸唤醒众多摇滚歌手
其中包括约翰·列农和米克·贾格尔
迪伦使他们从狭隘的情爱题材中醒来
视线转向更宽广的社会、政治、文化领域

他在歌词上的创作深受法国象征诗派影响
歌词中充满广阔的暗示和哲理性的意象
早期是枝叶纷披的隐喻和意象
后期是大量的《圣经·旧约》典故
迪伦将晦涩多义的现代诗与民间歌唱质朴的旋律结合在一起
使60年代的民谣成了知识分子的先锋艺术

共20首(点击曲名,查看歌词)

1。

Highway 61 Revisited(重访61号公路)




1.Like A Rolling Stone
2.Tombstone Blues
3.It Takes A Lot To Laugh, It Takes A Train To Cry
4.From A Buick 6
5.Ballad Of A Thin Man
6.Queen Jane Approximately
7.Highway 61 Revisited
8.Just Like Tom Thumb's Blues
9.Desolation Row
附加:10.blowin' in the wind


2。

Blonde On Blonde(无数金发女郎)



11.4th Time Around
12.Absolutely Sweet Marie
13.I Want You
14.Just Like A Woman
15.Leopard-Skin Pill-Box Hat
16.Pledging My Time
17.Rainy Day Women
18.Sad Eyed Lady Of The Lowlands
19.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
20.Visions Of Johanna





1941年5月24日
Bob Dylan出生在明尼苏达州
在大学时他接触欧美杰出现代诗人的作品
逐步进入左翼的民谣演唱圈子
与Bob Dylan交往的有
民歌手伍迪·加思里
嚎叫派诗人艾伦·金斯堡



1961年与Columbia公司签约
在这一时期(1961-1964),Bob Dylan成为民歌界和激进分子的英雄
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民歌复兴的主流之音
曲调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通常取自传统民歌题材
Bob Dylan的演唱技能
无论在演唱方面还是在吉他与打击乐的演奏方面
在民歌音乐界中来说是纯朴自然的
但Bob Dylan的影响却引人注目
歌曲成为参加民权和反战运动的白人学生的圣歌
在更为广大的流行音乐界中,Bob Dylan的歌曲却被认为不过是“最适于别人来翻唱”



扮演的激进分子领袖的角色和流行音乐的定位使Bob Dylan恼怒
1964这种恼怒表现在他的歌曲中
第4张唱片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最为明显
以及下一张唱片Bringing It Back Home
在唱片封套上Bob Dylan尖刻地写着:“我已放弃对尽善尽美的追求。”
这一时期的唱片Highway 61 Rivisited 和双唱片 Blonde on Blonde
代表着Bob Dylan的录音生涯的顶峰
这些歌曲结构仍很简单,采用陈腐的反复乐句,但它们通常更长一些、更流畅一些
丰富的风琴乐音使Queen Jane Approximately 和《像一块滚石》等歌曲具有权威性效果
Bob Dylan的抒情诗是至关重要的,丰富的、无数的形象蜂拥而至
他们的景象是具有强大而特殊的梦想逻辑性的内心景象
有时Tombstone Blues 和 Desolation Row中它充满着有关联奇怪的历史人物
有时它们极具抒情性表现在歌曲Visions of Johanna和Sad Eyed Lady of theLowlands中
使人看到一种把布鲁斯改变成乡村音乐的原型形象
滑稽又面无表情的幽默感在Rainy Day Women和 Leopard Skin Pill Box Hat中仍明显可见




1966年8月Bob Dylan的事业突然被一次摩托车祸中断
他的音乐在隐蔽的环境中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录制的唱片被歪曲为可探查Bob Dylan要成为新的摇滚乐歌王的想法
有些歌曲是令人狂笑的滑稽的酒后胡言
Please Mrs Henry、Million Dollar Bash
但是那些较忧郁的歌曲决定了整体情绪是悔罪的、充满不详的预兆感
在Tears of Rage和Too Much of Nothing中他似乎对他的过去感到罪责难逃
并对他所扮演的公认的那些角色感到懊悔
在歌曲I Shall Be Released和Wheel's on Fire中
Bob Dylan以哀怨而又不加雕饰的声调演唱这些歌曲
在1967年演唱的所有歌曲被冠以The Basement Tapes
它是Bob Dylan最有美感、最直截了当的唱片
如果说唱片Sgt Pepper和Blonde On Blonde
是对60年代新反主流文化的乐观主义之最好的庆祝
那么唱片《地下室磁带》则是对这种乐观主义的另一面的关键表达
在这一方面,它必定会被列为70年代非乌托邦式的探索流行语言的一系列主要唱片中的先驱




1968年发行的唱片John Wesley Harding表明Bob Dylan对一般公众的新的态度
与复杂性流行趋势形成鲜明对照,这些歌曲是直截了当的和简洁的
并且继续探索犯罪和自疑的主题
但是最后的两首歌Down Along the Cove和 I’ll Be Your Baby Tonight
趋向后来接着录制的两张乡村音乐唱片的那种柔美的音调
Mashville Skyline,1969和 Self Portrait,1970
这些唱片给Bob Dylan招致自1965年转向摇滚乐以来第一次真正的抨击
他被谴责倒退到乡村音乐的平淡和伤感之中
这些唱片标志着摇滚乐与乡村音乐之间具有重要意义的重新融合的开始
然而这些唱片是Bob Dylan最后的一些具有先驱作用的唱片

在70年代,Bob Dylan对摇滚乐的发展小有作用,他的一些唱片冗长而且优劣不均
在唱片 New Morning,1970和 Planet Waves,1973
他的发音常常是自然的、甚至是陈腐的
通常代表着远远摆脱早年那刺耳尖利的爱情歌曲传统的爱好家庭生活的角色
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1973是一张电影插曲唱片
其中包括一首经典歌曲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与70年代以往的唱片形成对照
唱片 Blood on the Tracks,1975中
包括令人痛苦的 Idiot Wind
含义模糊的Lily,Rosemary,and the Jack of Hearts
和矫柔造作的 A Simple Twist of Fate等歌曲
由此可见迪伦正有意进行探索
在有关Reuben Garter被非法监禁的故事的歌曲 Hurricane,1975中也明显有类似的感觉

Bob Dylan仍受到他在前10年中所受到的注意
1971年他出版了一本片面的、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
他在萨姆.佩金帕的影片《帕特.加勒特》中扮演一个简短而突出的角色
1974年与“乐队”进行的美国巡回演出的门票售出600万张
还录制了实况唱片Before the Flood
从这张唱片可以看到Bob Dylan和“乐队”都有效地回到他们早年最好时代

70年代中期
Bob Dylan与妻子萨拉的关系正在恶化,
痛苦与绝望充满于唱片《路上的血迹》(1974)和Desire,1975中
1977年Bob Dylan与萨拉正式离婚
Bob Dylan又投入到另一次“滚雷”乐队巡回演出中
并从中产生了一段长达4个小时的影片Renaldo and Clara
该影片中插入了一段由迪伦表演的半自传性的音乐会




1978年,Renaldo and Clara上演的那一年
又发行了唱片 Street Legal
从这张唱片可以明显地听到Bob Dylan正发生着宗教信仰的改变
那生动形象的描述和类似福音音乐的伴唱不久就使他着了迷
1979年迪伦声称自己是一个再生的基督教徒

宗教的主题是Bob Dylan后面4张唱片的核心
这4张唱片是Slow Train Coming,1979
Saved,1980
Shot of Love,1981
Infidels,1983





1985年发行了Empire Burlesque和《烂醉如泥》(Knocked?Out?Loaded)
1986年,Bob Dylan又回来进行巡回演出
由Daniel?Lanois制作的怪异恐怖的《噢,天啦》(Oh Mercy)也成为迪伦成功专辑之一
由名为“永不停止的巡演”(Never Ending Tour)的巡演
和1992年的专辑《像我一样对你好》(Good As I Been to You)中可以看出
Bob Dylan的那种独特的木吉他加沙哑嗓音的民谣形式风格已日渐衰败

为庆祝Bob Dylan50岁生日
CBS公司发行了令人注目的3张一套专辑《私录卡带系列》(The Bootlegs Series)
收录了Bob Dylan1961-1991年的非法出版的歌曲






——读鲍勃·迪伦的《像一块滚石》(第一卷)

by 孙孟晋

无论人们曾经给了迪伦多少重量的美誉,在读完他2004年完成的编年史(第一卷)之后,都将显得不太重要。迪伦给了另一份重量:坦率而真挚,不再以历史的虚华来掩饰什么,而是将一切放置于时间的过滤器上。迪伦在个人事业高峰过了大约三十多年后,又一次接受了挑战。



犀利与坚硬的感觉
回忆细节的柔软度
以及对待个人重大事件的随意而具有洞察力
这部回忆录在西方已经获得了空前的一边倒的高度评价
对于一个忠实的迪伦迷
史料与文字魅力的确无与伦比
但对于一个只从文化角度深入此书的读者
《像一块滚石》是否给出了一个饶有趣味的鲍勃迪伦?



(一)


中国摇滚乐迷至今还对嬉皮士的人生哲学
以及《在路上》所包含的精神张力备加神往
当然,两个西方朋克分子的颠覆性的《请宰了我》在出了中译本之后
一度被“杜撰”的神坛光环一下子又被拉回到动物性的肮脏角落
在一个缺乏辨别力的时代
《请宰了我》因为突出既往摇滚的某一部分的真实
而使相当一部分读者的那杆内心的秤发生了茫然的震动。



神化与恶贬
是智者们惯用的伎俩的两端
我们没必要过多计较行进中的人的价值判断的调整
鲍勃迪伦就是这种特别善于调整方向
在时代的隙缝里发掘自己位置的人

《像一块滚石》解答了很多疑问
他和“垮掉的一代”之间的距离
他在嬉皮士如蝗虫一样布满美利坚时抽身的缘由
他的渊源关系,也就是究竟巧取了多少前辈的心血



历史,往往是因为转过很多弯而变得富有隐秘度
迪伦曾经传奇般地置身于时代旋涡的中心
他或多或少地给自己蒙上了面纱
而那层面纱如今对他宛如裹尸布
这个善于在人生旅途中抛弃疑惑的智者
非常可信地袒露着最原始的心迹
他明白现在不需要征服你
而是以冬天暮气里的暖意打动你
迪伦特色的粗哑嗓音应该已经供给博物馆陈列了
尽管你能隔着岁月再次聆听真实
但在读这部回忆录时
我相信不少人会厌烦于众多人名
即使细致地了解美国民谣史、爵士史、布鲁斯史、摇滚史、流行音乐史的人
也会觉得放大了一些人的背影
而在中国这样的人不会上百



但《像一块滚石》一上来给人的惊喜
是迪伦在文学上的造诣
以及他到达小说大师级别时流露出来的沉着
很快,那种意识流般的叙事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鲍勃迪伦的记忆力惊人
他能回忆到某个歌手当年穿衣服的任何细节
这无疑也是一部关于民谣的小说



在看马丁斯科塞斯的纪录片时
发现一个名叫戴夫范容克的民谣歌手对迪伦当年“急功近利”的行径大为不满
有一点必须明白
由于迪伦像巨人一样挺立于那个时代
他同时代的相似人群必然处在这个人的阴影之下
“我站在起点,但不意味着我是一个新手”
迪伦的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他当年跑到纽约来
就不想淹没于民谣歌手多如鸡毛的格林尼治村
“我的意志坚定得就像一个夹子,不需要任何证明”
迪伦一度像个浪荡子一样地身无分文
但他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在他身上有一种异常坚定的品质
这种品质还包含了极强的判断力
他一眼就看出了哪些文化是过时的
哪些是属于未来的
当一些只停留在性情层面的民谣歌手在乎于观众的热情时
迪伦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人记住我唱的歌”



努力超越一切
看来是鲍勃迪伦的秉性
他并不关心周遭昙花般凋零的风云人物
他继承了他最尊敬的歌者伍迪格斯里的传统——话题民谣歌曲
他勤于记录那些时代性的新闻
比如“约翰哈代在西弗吉尼亚前线开枪打死一个人”等等
迪伦的歌词一直是在事件的残骸上表述生动立场的
他那块滚石一直以草根性和人文情怀双重的使命向前滚动着
迪伦描述道:
“很难讲究竟是什么使得关于一个人物或者一个事件的一首民谣歌曲变得有价值
也许是某种公正、诚实、开放的人格。一种抽象的勇敢”





(二)

透过他的回忆录而不是以往对他的印象
他身上有这样一些品质:
有才华而雄心勃勃
反映敏捷,记忆力惊人
洞察力和判断力超越常人
有怜悯心而参透民众的思想
性格里阴郁的一面弥补了做事坚定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不拘泥于小节甚至为人有点小毛病
文学与文化上的修养……



以往我们可能过多讨论了迪伦的激情
那些在一把吉他一只口琴的简单之中的征服力
而对他的智慧方面的估计还不够充分
迪伦的回忆录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还是睿智逼人
他几乎给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作出了结论
尽管有些评判不免给人老人说话累赘的感觉
但整部回忆录更具有中年人的开放度和力度
迪伦拨开了那个时代的喧嚣
一盘沉淀得很到位的美餐与一道令细节有光彩的点心
可能更严格地说
迪伦的回忆的翅膀被控制得很好
但回忆录有个明显让人难以承受的毛病是他的跳跃性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讲七八十年代的某些经历
而直到回忆录第一卷结束
迪伦只是走到他出第二张唱片时的地方



其实,《像一块滚石》更是小说的结构
在这个时空被打乱的结构里
迪伦的穿越更为自由
而评判也更加无所顾忌
他的判断是精确的
他的描述方式是意识流的
这种吸引人的搭配是一种方法
迪伦一向是个懂得方法的高人
即使在他得罪别人的时候也并不莽撞
斯科塞斯的纪录片里有个细节
迪伦在端起电吉他的那一刻是在观众嘘声中很不自信地度过的
他跑到后台拿了一把木吉他
被迫迎合观众
下一次演出他改变了方法
上半场唱民谣
半场玩电声民谣摇滚
这一次他成功了




有意思的是,迪伦公布了他从伍迪格斯里那里偷了多少
记得多年前,我曾经发现有个比他早出道的歌手和他唱得一摸一样
原本我以为他会避而不谈的
但他的诚实一方面证实了我当年的疑惑
另一方面则让我从内心深处佩服他



“这是真的,杰克艾略特是民歌之王
但他在大洋彼岸的欧洲
在自我流放中,美国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他
好的,我希望他待在那里”
迪伦当年真正畏惧的就是格斯里和杰克艾略特



看完回忆录
是能隐约感觉到迪伦对“垮掉的一代”的距离
他没有直接表达心中疑惑
但金斯伯格精英分子的立场不是迪伦路子里的
迪伦继承的是伍迪格斯里身上的“草根性
他也不是一个嬉皮士

他说:“我对‘及时行乐’这种嬉皮精神失去了兴趣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把这种精神描写得那么好
那本书曾经是我的圣经,现在不是了”
在回忆录中
迪伦还对嬉皮士当年如何打扰他的生活而动怒:
“蠢货们每时每刻都在打扰我和妻子的生活……
我也被涂抹成叛逆的佛陀,寄生虫的领袖,无政府的主教”。



“真实地面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与其说我是一个仙笛神童
不如说我是个放牛娃”

最后迪伦对外界把他说成“时代的代言人”心有余悸
他反复强调话题歌曲和抗议歌曲的区别:
“民谣是个地下故事”。
这应该是鲍勃迪伦的真正的骄傲,
将神话打回人性的原形,
并且在人生的迟暮之年来到之前,
自如而有回旋余地。



但无论如何
迪伦在六十年代西方反主流文化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对向往真实的人们,这是最有力的回忆录

一个敏感的歌唱者的路途
充满了鲜花,也充满了危险
迪伦的人生就这样接近了本质

如果天堂也有七情六欲
那么列侬会妒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