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版画?

 南烟舍 2012-03-04
什么是版画?

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只要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版、纸板、麻胶板、塑料板、绢网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自己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均被认为是版画。版画起源于印刷,最终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因此,绝不能将版画等同于一般的印刷品。

版画的种类有多少?

根据制版方式,版画主要分为四种,也有说五种。四种是指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五种是在此之上加上综合版。

凸版是版画中最常见的类型。画家在平面的木版或其他金属等板面上,进行雕刻或腐蚀,将不需要印刷的部分铲除,保留凸起部分形成画面,经上墨、印刷所产生的作品称之为凸版画,最典型的是木刻。(如图一)凹版是指在平面的金属板面上用钢刀将需要印刷的部分雕刻出深凹的线纹,形成粗细、深浅不同的沟槽,然后将油墨填入凹缝中,在经铜版印刷机的压印,使油墨粘在纸面上出现图画,称为金属版画。如人民币上的人像图案或雕版邮票等。金属板有铜板、钢板、铝板、锌板、铁板等,艺术家最常用的是铜板,故凹版画一般指铜版画。

平版不是依靠版面凹凸不平,而是以油水相拒的原理来印刷。平版印刷是现代滚筒印刷术的前身。以往的布告、音乐的五线谱等都是用石版印刷的,由于用手工印刷费力、效率低、误差大,所以金属感光制版术一出现,滚筒式(印刷快速、经济,彩色精美)代替了平版印刷,石版印刷术则被人们逐渐遗忘。然而画家利用平面的石版印刷技术与绘画表现相结合,创作出优美的石版画。(如图二)孔版也称漏版。一般是指通过绢、涤纶、尼龙、丝等材料,利用其织纹的漏孔,将水或油质的颜料,用刮板由下至上的刮印,漏印于纸上。过去印刷版的主要材料是真丝网布故称丝网版画,现在通用的名词是绢网版画。当然,后来尼龙、涤纶也用来印刷版画。在中国,丝网版画是新兴的画种,从开创到兴盛不过二十年左右的光景。

综合版画是利用凸、凹、平、控各版式,两种或采用两种以上结合套印的产物。综合版往往是以一种版式作为主版,其他为副版起作用,有的局部只利用一些特殊肌理效果。

版画的印刷数量

版画因为有了"版",某作品可以反复印制,从数件到数十件、百件,凡有作者签名的都是原作,所以版画被称为"复数艺术",这种"复数性"是其他绘画所不具备的特殊条件。版画的印数,画家必须有严格的限额,被称为印额(Edition),每张版画印出先后应该有次序,称为张次(Edition Number)。一般以分数形式表示,分子是张次,分母为印额,如20/50,是表示这件作品一共印刷了50张,这是其中的第20张。

还有的版画上标有A.P.或者A/P的字样,这说明这件作品是"画家保留试样",即英文Artist Proof的缩写。也有写E.A.或E/A的,这是法文画家保留试样的缩写。所谓试样,是指画家本人或本人监督下试印、修改时的作品。A.P.作品可能稍异或与计数作品相同,数量一般是印额的1/5,也有的画家不论印多少,都自己保留10件作品。由于A.P.作品都是原版最初的印张,所以一般质量优于以后印刷的计数作品。

中国传统版画作品欣赏

传统版画在中国有著悠久的历史;根据史料,古代版画可追溯到西汉,到了明代中期,民间木版画有了空前的发展。三○年代初期,中国新兴版画兴起,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越的版画家。一九四九年以後,新兴版画迅速发展,专业版画家和业馀版画作者遍布全国各阶层。这时期创作的版画除了木刻之外,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也取得新的发展;近年来又发展出儿童版画、农民版画、版画藏书票等,获得各界好评。中国大陆版版画在新旧两代版画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地区风格和流派。中国美术馆所搜集的藏品,向人们介绍中国版画自引进、兴起到发展的整个风貌,是中国版画最为可信的历史依据和缩影。

赵宗藻   《四季青》

赵宗藻(一九三一年—),江苏江阴人。一九五○年开始版画创作,五二年毕业於南京大学美术系,现为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四季青》为套色木刻,表现的是养蚕工人的工作情况;画面构图饱满,打破了空间透视的约束,疏密穿插自然,具有形式美。另外,还采用了黑底阴刻和类似填色的效果,使整个画面极具装饰性。

 

酆中铁   《大江东去》
1963年    90*56公分

     酆中铁(一九一七年—),四川广安人,早年曾任中小学教师、报社编辑等职,一九三七年还参与组织重庆木刻研究会。五○年後,酆中铁的作品多以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主,他将传统国画的构图法、透视法及金石学融入版画,逐渐形成一种注重构思、意境、布局,并以苍劲流利的刀法为特点的民族风格;《大江东去》就是此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力群   《春夜》1962年    42.8*39.6公分

    力群(一九一二年—),山西灵石人,一九三三年参加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木铃木刻研究会,开始从事木刻创作。他早期的版画作品受到苏联版画影响,四九年后则吸取了中华民族民间美术传统的表现方法,形成了富有强烈装饰性和抒情情调的艺术风格。

 

吴长江  《高原牧场》

    吴长江(一九五四年—)天津汉沽人,其作拼曾多次到国外展出。石版画《高原牧场》采用了药墨棒画法,追求多层次的处理方式,具体真实地刻画出藏民的生活风情;此画有别于一般少数民族的风俗画,画面上寂静虚幻的境界,超出了实体所能表达的。

 

伍必端  《丰收的喜悦》

    伍必端(一九二六年—)出生于上海,在南京长大。一九五九年他结束了在苏联的进修学习后,任中国大陆的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及教授。他擅长版画,作品形式多样,构图严谨,富于节律,色调柔菜美,在用刀和印刷上精细考究。

 

《黑牡丹、白牡丹》

1984年    52*71.5公分湖北美术学院论坛

    (一九三六年—),福建人,现任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她擅长水印木刻,作品具有杼情的诗境,感情细腻,格调高雅,富於装饰性。这幅《黑牡丹、白牡丹》曾获中国大陆的“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

 

张敏杰  《城墙上下的舞蹈》 

    张敏杰(一九五九年—),河北唐山人。《城墙上下的舞蹈》一画曾参加中国“全国第十一届版画作品展览”,获得金牌奖。此作不论在用色或构图上,都极为奇特,给人一种新鲜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