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唐朝小木匠学管理

 红瓦屋图书馆 2012-03-04
跟唐朝小木匠学管理

      


  柳宗元画像

  □刘黎平

  经理人这个职业不是说在资本社会、商业社会才有的,有人群就有交换,有交换就有商业,有商业就有职场,有职场就有经理,这个是不能以社会形态来划分的。古代的商业,比我们想象的发达,古代的职场经理,比我们想象的精明。我们来看文学名家柳宗元笔下的唐朝经理人故事。           

  印象:

  连床都不会修的笨木匠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有个妹夫叫裴封叔,家住首都长安的光德里。有一天,有人上门来租房子,这人姓杨名潜,自称是个木匠,来长安城干活,至于租金的支付方式,就是替屋主人干活。有一天,杨木匠睡的床坏了一只脚,杨木匠束手无策,居然说:“早晚请个人来修理一下。”柳宗元正好在场,见此,笑道:原来是个只说不练骗饭吃的。

  反差:

  指挥长安市政府大楼装修

  某天,柳宗元经过长安市政府大楼的装修工地,发现工地上堆满了木材,挤满了工匠,他们有的拿斧子,有的持锯子,都百鸟朝凤一般围绕着一个人。那人左手拿尺,右手拿棒,像个导演一般,指挥棒一舞:“动斧子。”马上有工匠屁颠屁颠跑过去挥斧子;那人回首一举指挥棒:“动锯子。”马上有工匠屁滚尿流去锯木。一群能工巧匠都看他的脸色,听他的号令,没有一个敢擅自做主。谁干得不好,一声怒斥,马上走人。那位指挥在墙上画设计图,一尺大小,把整个大厦的构造全表现得精确无比。若干日后,工程完毕,却只署了一个人的名字,就是那个总指挥的名字,总指挥是谁?

  居然就是那个在柳宗元妹妹家租房,连床都不会修的杨潜!

  升华:

  领悟宰相的管理方法

  柳宗元老师在大叹看走眼的同时,做了一个总结:“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在柳宗元看来,这个连床都不会修理的笨木匠,值得学习。

  这个值得学习的“法”就是管理方法。

  杨木匠统管整个建筑或装修工程,手下一帮工匠各司其职,靠自己的手艺吃饭。国家的事务,无非也像一个大工程一般,宰相统管着整个大工程,手下一帮郡守呀、县官呀、押司呀,其实也跟工匠呀,泥瓦匠呀、锯木工一样,听宰相的指挥,靠自己的“行政手艺”吃饭。

  作为工程的经理人,凭着自己画在墙上那几尺大小的设计图,指导实际操作,而完成一个个浩大的工程。作为天下的经理人,心中也有一张图纸,看到城市的情况就能了解到农村的情况,看到农村的情况就知道城市的情况,看到自己国家的情况就知道国际上的情况。柳宗元的原文就13个字:“视都知野,视野知都,视国知天下。”

  木匠指挥工程的最高指导原则:绳墨规矩。宰相最高指导原则是纲纪,法度。提拔人,罢黜人,都是凭着纲纪行事。木匠手里是有形的墨斗、量尺、规矩;宰相手里是无形的墨斗、量尺、规矩。

  木匠作为工程经理人,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完全根据工程的需要和各雇工的特长来指挥全局,谁无能,就退掉,被退掉的人不会埋怨;谁能耐,就用谁,被任用的人也不会感激。工程经理人自己不炫耀,不显摆,不图名,不去亲手代替工匠的工作。宰相也是根据国家的需要来进行工作。哪个官吏无能就罢免,被罢免的人不会埋怨;哪个官吏能干,就提拔,被提拔的人也不会感激。

  总论:

  荣也经理人 辱也经理人

  柳宗元认为,杨木匠和宰相都是职场经理人:杨木匠受雇于长安市政府大楼装修办公室,宰相受雇于皇帝。作为职场经理人要善于统筹,而不是手把手教员工去做什么。总指挥不能夺过工匠的斧子锯子自己操作,上层官员不能坐在下层官员的位置上去操心一个局部的事情。

  木匠心中要有墨斗量尺,宰相心中要有纲纪法度,经理人心中要有规划。否则就不知道做事的人谁能,谁不能。不知道谁能,就根据自己的喜好提拔人,被提拔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好侥幸,下次争取更侥幸;不知道谁不能,就根据自己的憎恶来辞退人,被辞退的人就会满肚子怨气。

  经理人的管理水平和作风牵系着整个业务的成败。所以,大楼装修完了,只署包工头一个人的名。其实,反过来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大楼工程失败,大家就把账算到包工头一个人身上。要么荣也归你,要么辱也全部归你。作为经理人,可不慎重?

  有人问柳宗元,如果雇用他的老板总是喜欢干涉他的设计、调度,使他不能成功,那也能算他的过错吗?柳宗元回答:不屈吾道。不能拿着自己的原则去屈从老板的错误。功成身退固然好,眼看功不成了,也要身退。

  这个故事和这些感想被柳宗元写成一篇好文,名曰《梓人传》。到宋朝,被司马光收入《资治通鉴》;到清朝,被吴楚材收入《古文观止》;到如今,被鄙人介绍到沈阳日报,和大家共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