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远溪 2012-03-04

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

()摔伤、碰伤或挤伤

常见的有幼儿从床上摔落,从楼梯上滑落,在游戏中摔伤、碰伤或挤伤。由此可见摔伤、碰伤或挤伤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造成幼儿摔伤、碰伤或挤伤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幼儿活动时的个体行为特点,老师照顾是否周到、环境设置是否适宜等。

()扎伤或戳伤

虽然幼儿已经有了“尖锐的东西能伤人”的知识,但在手工活动时使用剪刀仍会划破手指,绘画活动时水彩笔会戳伤眼睛,进食时说笑会被鱼刺卡住喉咙,由此可见,扎伤或戳伤也是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幼儿不知道尖锐物品的危害性,不能小心操作以及成人不能及时提醒孩子注意安全等,是幼儿出现意外伤害的几个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幼儿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好奇、淘气、好动以及手部肌肉的动作缺乏灵活性与协调性也是造成幼儿被尖锐物品扎伤或戳伤不可忽视的原因。

()烫伤或烧伤

有时幼儿喝水会把开水洒在身上,有时吃饭会把热菜汤或稀饭洒在身上,这都会引起烫伤,有时幼儿身上带有摔炮,打火机等易燃物品,经过摩擦,会点燃,会烧坏衣服、烧伤皮肤。由此可见,烫伤或烧伤也是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尤其是烫伤。幼儿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老师的看护不周到以及幼儿园提供了过烫的饮用水和食物,幼儿不知道物品的危险性,不懂得自我保护等。

()咬伤或挖伤

特别是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经常出现用口咬伤对方或用手挖伤对方的现象。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老师要格外的关注和看护。

()异物入体

某幼儿园,大班一幼儿在午睡时,把套在手腕上的珠子塞入鼻孔,小班一幼儿在手工活动时,把团好的纸团塞入耳朵里,都是被值老师及时发现送往医院取出的,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危险性却很大。幼儿做出类似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对小物体的好奇、对行为后果的无知所造成的。老师要做好晨检工作,避免孩子把一些危险物品带入幼儿园。

()走失

幼儿走失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件,老师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接受别人东西的习惯,告诉孩子在接受他人东西前,一定要征得爸妈或老师的同意,这既是一种礼貌,也是避免孩子误入骗局的好办法。

二、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实施安全教育策略

()安全教育要培养幼儿“安全第一”的观念

安全教育应当帮助幼儿逐步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如:过马路时要看交通信号灯及前后左右的车辆,奔跑时要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破旧玩具要维修后才能玩等等。此外,教师平时还应提醒幼儿随时关注周围还有哪些容易被人忽视的安全隐患,并让幼儿展开讨论。

()安全教育要增强幼儿自我

保护能力

教师应通过听故事、看图书、情景表演、演木偶剧等各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掌握安全知识及规则,使幼儿懂得不应在游戏设施上开玩笑、哄闹,以免分散注意力,玩球时,不能向别人头部扔去;跳绳时,要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玩滑梯时,不用挤,要等前面的幼儿滑到底部离开后才能往下滑;玩跷跷板时,要坐稳,并双手抓住扶手;玩游戏棒时,不能打别人的身体,特别是头部;在跑步时,摔倒要两手先着地;玩玻璃球等小玩具时,不能放入口、耳、鼻中等等。此外,老师要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提高其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幼儿的安全与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发展与成长,而且也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乃至社会的安全、国家的未来。因此,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给予他们细心的照顾,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与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既是幼儿父母老师的责任,也同样是全社会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