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金波:我比文青更爱钱

 eva88 2012-03-04

路金波:我比文青更爱钱

2008-12-31 09:47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张玲玲

旗下聚集了几乎所有一线畅销作家,同行视之为行业公敌,路金波特立独行地把文学创作变成了一条商业化的流水线

路金波说自己现在是“行业公敌”,圈儿里口碑极差的人。据说“北京的书商吃饭,没事儿就骂骂路金波,说我在捣乱”。

被骂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他抢了人家的生意。并且这个生意抢的还不仅仅是比别人多赚了钱那么简单,而是这几年他使的那些招儿,让人羡慕、嫉妒,暗生向往,学还学不来。

这个目前国内畅销出版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拥有国内最赚钱的出版公司;旗下聚集了韩寒、安妮宝贝、王朔、石康、张悦然、冯唐、饶雪漫、郭妮、安意 如、蔡智恒、春树等几乎包括所有一线畅销作家的“超豪华”阵容。他第一个掀起价格战,几百万几百万的预付稿酬给作者,却又能在后来以低于市场两三成的价位 拿到他们的书稿。他建立“文学流水线”,把故事小说类型化,制造出“亿元女生”郭妮,一年销量400万册,码洋(图书定价总额)一路绝尘,让人只有兴叹的 份儿。

更要命的是,不管他走到哪里,替人打工还是自立门户,“超豪华”阵容都会乖乖跟着走,不离不弃。当年在贝塔斯曼旗下贝榕公司(原榕树下网站)是如此,现在与辽宁出版公司合作成立的新公司“万榕”还是如此。

“他们已经离不开我们了,已经对我们公司有依赖性了,除了钱之外,我们给他们提供了更好的服务。现在我们的作家基本上都是全约,他们所有的版权都在我们手里,而且新写的也会给我们”。他不无得意地说。

至于被视为行业公敌的感觉,长得有点像明星吴彦祖的路金波慢悠悠地说:“我觉得挺好,骂我是因为害怕我,感受到了来自我的威胁,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我的实力和影响力。”

33岁的他表情通常很温和,只有在说出上面的话时,脸上会流露出一刹那的狂妄,但转瞬即逝。

“我要做一个大生意,并不是规模有多大,而是包含了那种强和好的概念,有品牌、有核心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公司。”

这是当年的“网络第一写手”李寻欢、现在的出版红人路金波的“世俗理想”。

我比他们更爱钱

路金波本来是有文学理想的。

但现在,除了博客,他几乎什么都不写了。他承认是“心态变了”。“写东西,尤其是写小说不能太聪明,要有困惑,有幻想,有痛苦,做生意则需要很有 理性,很有安全感,这两个需要的情绪是反的。其实有时候我认为自己还很有文学的天赋,也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应该是能写好的,但就是没有办法找到那种心境, 那种情绪了”。

曾经,大家都叫他“李寻欢”,虚拟世界中仗剑走天涯的风流侠客。现实身份是“中国黄页”(阿里巴巴前身)西北代理的总经理,但“玩物丧志”,“生意做得不好,天天混在网上玩”。

那是1998年,中国的网民刚过百万,在网上写字的更是少之又少。李寻欢、安妮宝贝、宁财神……他们都聚集在某一个论坛里,玩文字游戏,李寻欢还 用武侠小说的体例给安妮宝贝写过情书,当然是开玩笑。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自己会成为日后所谓的“网络作家”,没想到那些当作帖子随手发发的文字日后会价值几 百万,更没想到日后都走上了与文字密切相关的道路:李寻欢成了书商,宁财神成了编剧,安妮宝贝成了作家。三人中,也只有路金波还了俗,除了回顾历史时还会 提提“李寻欢”,他叫回了原名。其他两人,则继续用网络中打出的名号行走世间,并无返意。

“我是比他们更入世的,更会规划,性格更客观;财神呢,小天才,坏坏的,适合编剧;安妮宝贝很孤独,所以适合写作。”路金波说每个人都是时间的函数,今天是昨天积累的结果。

199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的他,曾和安妮宝贝、宁财神共事于彼时国内赫赫有名的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那是2000年,他已经在北京做过一年“网络北漂”,帮别人攒过书,写了一部自己都想不起名字的剧本,被榕树下招安,成了网站主编。

2001年,互联网的第一个冬天来临。2002年2月份,榕树下“甚至是有点幸运的”被贝塔斯曼收购。“我们的主营业务就要从互联网转到有收入的 业务里面。贝塔斯曼当时在国内的业务是书友会,是卖书的,我们是文学网站,相加除以二,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我们应该转型,把我们的内容出成书,然后依托贝塔 斯曼的资源卖掉。”路金波回忆说。

网站转型后,办公室里,那棵著名的大树变成了普通的格子间,大家整天开始忙买纸、发行、汇款这些“庸俗”的事情,形色匆匆。这种“务实”让原本天 天“务虚”的文学青年们逃离了,原本包括安妮宝贝、宁财神、陈村、赵波、瘦马在内的100多人“豪华”团队,创始人只剩了李寻欢一个,其他还有20几个, “都是会过日子的”。

也是从那天起,李寻欢重新变回路金波。“为了生计”开始和印刷厂、批发商,甚至仓库管理员打交道。一年交道打下来,对出版还是一窍不通。“比如开本。大32开,国际32开,小32开……连这个都没弄明白。开窍是三年以后,2005年才想明白这个行业的一些规律。”

这一明白就不得了。他慢慢放下了曾经的文学理想,转而全力向“世俗理想”狂奔。一点都不掩饰跟当年的几个文青相比,“我比他们更爱钱,更爱当个生意人”。路金波说。

把市场细分,再细分

2005年,路金波一口气砸给韩寒和安妮宝贝每人200万。

这是当年让出版界感到地动山摇的一个重要段子。大家感到震动的原因,不仅仅是400万是个“天价”,还有更重要一点:这400万是预付稿酬。书还 没出呢,就一下子给这么多?还“多补少不退”:如果书的册数卖不到那么多,也是给这个钱;卖多了,版税还会继续追加给韩、安二人。摆明了就是扰乱市场嘛。

但愤怒的出版商们没有想到,这只是路金波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要鼓捣的更多足以让他们眼镜大跌、牙根痒痒的大动静,还在后面。

2005年的路金波,已然不是那个随便出出拼凑的网络文集、漫画书、旅游书、财经管理……各处都会搂一耙子的小出版公司的老板了。在出版业摸爬滚打了三年后,他突然“一下子开窍了”,眼睛里放出了野心勃勃的凶光。他要开始折腾了,朝着那个已经明确规划出的未来。

“当时我对于整个成品线,对于企业的战略,已经有了自己全新的规划。这个规划是我们不做别的成品线了,只做文艺类,文艺类里面我们只做面向青少年的,我们需要做那些有品牌的作家,把自己变成高端的面向青少年的出版机构。”路金波说。

而韩寒,是他找的第一个品牌作家。那是夜里12点,他跟韩寒在办公室用10分钟谈妥了合作,然后在楼下的小饭馆一人吃了碗面。之所以能够迅速谈 拢,路金波坦承是因为自己舍得砸钱。“韩寒本身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我早先跟他打过几次交道,本身是熟人,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一次性给了他200万。那年 安妮宝贝之所以答应90%也是因为那200万,因为我们跟其他公司相比没有别的优势,就是给的钱多。那时候我们只有几百万,400投资给他们,大概赚了 800万。”

当然,现在路金波不用再用钱去砸谁了。他的名气、掌握的资源及能提供的服务,已经开始吸引大牌作家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这是他“开窍”后规划的公司“品牌+技术”战略中“品牌”部分的主要内容。他要用巨额稿酬、妥贴服务拿下那些已经成为品牌的作家,用他们降低交易成本。“有人看见是安意如的,总会买一本,也许她回去没看”——这就是忠诚粉丝的力量。

至于“技术”,则是另一场声势浩大的“造星”运动。比如2006年横空出世的“畅销女王”郭妮,本是他公司的一名年轻员工,在他突然发现一个新兴市场后大手笔包装,“制造”成了“第三代青春文学偶像第一人”。

“当时业内有一个畅销书作者,可爱淘,是一个韩国的小女生。她的走红让我们意识到有一个比韩寒、郭敬明更低年龄层次的市场是未被满足的。对他们来说,郭敬明太老了,杨红缨又太小了。”路金波说,郭妮就是针对这个市场制造的。

这个市场后来被证明深不可测。2006年,由郭妮署名的14本小说,最多的《天使街23号》卖了140多万本,最少的《恶魔的法则》也有19万本,全部产品退货率只有1%,创造了1亿的码洋。

如此战绩让路金波放了心。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类型化小说”的“流水线生产”了。让作者写“这样”的故事:“先有人去做市场调研,看消费者需要 什么样的东西。然后看我们需要的东西由哪些东西构成,开始征集素材。把这两者结合之后一般出来一个2000字的故事大纲,交给郭妮,要她尽量不要偏离这个 大纲,因为这是我们做过调研的最可能获得成功的故事。然后她会把它变成一个10万字到12万字的小说”,“每本书的包装方式都不一样,根据故事看适合送便 签、拼图,还是写一首主题歌做成光盘。当时郭妮的书都是一个盒子,里面都是赠品,比时尚杂志的赠品夸张多了,价值比书的价值还要高”,这些极端的推广方 式,直击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命门,想不中都难。

即便是这个市场,他也还要细化再细化,连年龄区间都要准确划分。“郭妮是给14岁的女孩,没谈过恋爱,需要帮她们做梦,编制梦想;饶雪漫是给17岁的女孩,已经被抛弃过一次了。所以饶雪漫就是青春疼痛,她的书就是蓝色的,郭妮的就是粉色的。”

往后的几年,他的目标读者还是“13到30”。“不管是少年还是青年,我觉得都还有文艺气息,都还愿意买虚构类的图书。30岁后就不太好搞了。这些人成家立业,就没有文艺青年的气息了。我彻底没信心的,是那些40多岁的知识分子,他们的钱很难赚。”

公司还是“两条线”并进:一条是大牌作家,一条是自己的制造。他说马上要来的2009年1月份他们就将召开一场盛大的发布会,正式推出刚刚物色的十几位新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