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另类的日本“王八盒子”手枪(组图)

 古玩儿 2012-03-06
 
   题图:以木质枪盒做肩托的日本8毫米南部二型手枪,1909年设计,1915年改进、制造。但没有正式装备日军,只有少量的为日本军官个人购买。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有关刊物登载了多篇介绍日军“王八盒子”即日本8毫米十四年式南部手枪的文章,作者都以翔实的文字、照片展示了该枪的研制过程、构造、性能、作用及外形特点,深受读者欢迎。我国观众受抗战题材影视作品的影响,对银幕、荧屏上经常出现的南部十四年式“王八盒子”耳濡目染,比较熟悉。但是,对“王八盒子”手枪系列中的其他型号就不多见了。笔者在多年搜集的有关日军南部手枪系列的资料中,挑选了一些属于另类“王八盒子”的文图。在此,奉上10幅影视、书籍中不常见的,外形特殊的“王八盒子”,即南部手枪的图片、注释,以飨读者。
 
因二战前日本军方对轻武器的研制,存在着小口径、非自动、低耗弹量等认识误区,故对南部手枪的设计师们也产生了影响。一战前后,日本陆军研制的轻(重)机枪、步枪均采用6.5毫米小口径,小于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7.92毫米7.7毫米7.62毫米机枪、步枪口径。南部手枪属于大威力手枪,其采用8毫米口径,也小于西方各国装备大威力手枪时盛行的11.43毫米9毫米的大口径。口径小,弹头重量和装药量都受到影响。
 
8毫米南部手枪弹口径小,其弹头轻、装药量少。8毫米南部手枪弹的6.6弹头,与德国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8弹头和美国11.43毫米柯尔特手枪弹的14.9弹头相比,其重量轻得多。故德国9毫米P38式手枪的枪口动能为46.6公斤·米,美国11.43毫米柯尔特M1911式手枪的枪口动能为51.2公斤·米,均高于8毫米南部十四年式手枪36公斤·米的枪口动能。
 
口径小于8毫米的前苏联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虽弹头较轻,但装药量却超过巴拉贝鲁姆、柯尔特、南部手枪弹,该枪弹的0.60装药量比8毫米南部手枪弹的0.32装药量多近50%,因此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53公斤·米的枪口动能也比南部十四年式手枪要高得多。可见,从衡量大威力手枪的杀伤力这一重要指标看,南部手枪的杀伤力较低,停止作用差。

 

 

 

上图是模拟侵华日军曹长(上士)的现实照片,显示的是该曹长正面像,可见其身背南部十四年式“王八盒子”手枪套的背带,该曹长佩带的是日本陆军1938年(“98式”)的领章形式军衔。

 

 
这是一张侵华日军特务曹长(准尉)的历史照片,图中该特务曹长所配装备与上图日军曹长的模拟照片完全一致,该特务曹长佩带的是日本陆军1931年(“昭和5式”)的仿法国的肩章形式军衔。图中日本鬼子狰狞和狂妄的嘴脸使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那段令人屈辱的历史。

 

 

这是一张历史照片,图中的日本兵左肩下束“王八盒子”手枪套背带,手中拿着南部十四年式“王八盒子”手枪。

 

 

这张历史照片成为揭露日寇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图中的两个鬼子右为野田岩,左为向井敏明,二人在南京陷落后进行斩杀中国人的比赛,竟杀害我手无寸铁的同胞211人。因比不出输赢,又相约各斩杀150人,真是惨无人道。注意,从这两个鬼子上身的枪背带可以看出,他们都背着“王八盒子”手枪。

 

 

上图是模拟侵华日军曹长(上士)的现实照片,显示的是该曹长背面像,其腰部右侧的南部十四年式“王八盒子”手枪套及保险带清晰可见。

 

 

上图是模拟侵华日军曹长(上士)的现实照片,显示的是该曹长背面像,是其腰部右侧的南部十四年式“王八盒子”手枪套的细部照片,注意,他的公文包是用金属钩挂在腰带上的,没有采用背带形式。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除装备日军中下级军官和军士外,还作为重机枪、轻机枪射手、掷弹筒手等的自卫武器。上图是模拟侵华日军一个九九式轻机枪小组战场射击的现实照片,其中射手及两名副射手都身背南部十四年式“王八盒子”手枪。

 

上图是模拟侵华日军掷弹筒手战场发射的现实照片,该掷弹筒手身背南部十四年式“王八盒子”手枪。

 

 

上图是侵华日军的历史照片,图中这个九二式重机枪小组五人中有两人配有“王八盒子”手枪,用于战场自卫。但是,在我英勇的八路军面前,这些“王八盒子”毫无作用。

 

 

这是一张八路军晋察冀画报社记者在抗日战场上拍摄的珍贵战场照片。照片记录的是,1939年2月冀中漕河战斗中,我八路军战士和日军展开肉搏,这是我军三勇士当场刺死两名日军,缴获九二式重机枪一挺。可见,日军佩带的“王八盒子”手枪没有起到自卫作用。

 

 

这又是一张中国抗日战场上击毙日寇,缴获九二式重机枪的历史照片,该照片证实了上图八路军刺杀日军重机枪手战例的普遍性。笔者访问老八路时被告知,敌后抗日战场八路军主要采取打伏击的战术,响枪就发起冲锋,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往往来不及架枪就被缴获。可见“王八盒子”手枪没有起到自卫作用。

 

 

根据老八路的回忆,找到了一张侵华日军九二式重机枪小组进行训练的历史照片。一看才明白日军的重机枪行军状态时分成三大件,加上弹药需要小组的7个人每人都扛一件才能运动、射击。遭到伏击时架枪确实不易,扛枪身和枪架的日军拉开距离或被打死一个,枪就更不好结合了。“王八盒子”手枪威力小、故障多,打不过八路军的“盒子枪”、步枪,是不中用的自卫武器,只能用来欺负老百姓。

 

 

日军的“王八盒子”手枪在战场上打不过八路军等抗日军队,这些日本鬼子就把“王八盒子”作为屠杀我国无辜百姓的凶器。上图是一张日本鬼子用“王八盒子”手枪准备射击中国老人的真实历史照片。日本鬼子就是在这样近的距离向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开枪,真是毫无人性、无耻之极。

 

南部手枪的故障较多,也是人所尽知的。笔者1980年代初从事警察工作时,所在的市、县公安局民警大都使用从日伪、国民党军警缴获、接收的外国杂牌手枪。从6.35毫米11.43毫米的各国手枪多达200多种,但惟独难见民警中有使用“王八盒子”手枪的。其原因之一是,忌讳骂人的“王八”二字。因“王八盒子”配用的皮制手枪套外形极像“王八”(甲鱼)的外盖,“王八盒子”中的“王八”二字,是中国北方对个别妻子与他人通奸的男人进行辱骂的词汇。若男人对这种通奸不敢管,还被骂为“软盖王八”或“活王八”,在南方则骂为“乌龟”,属同一意思。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出于对烧、杀、抢、掠的日寇的切齿之恨,才将日本鬼子的南部手枪骂为“王八盒子”,其中也有骂日本鬼子为“王八”的意思。故解放后,民警们都不愿因为带这种日本鬼子使用的“王八盒子”,而背上“王八”的骂名。

 

侵华日军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枪配用的皮制手枪套的外形极像“王八”的外盖,因此,被抗日军民骂称为“王八盒子”。

 

 民警们不愿意佩带“王八盒子”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该枪故障较多。1979714,辽宁省铁岭市郊区发生的枪战中,当时我公安机关配备的都是些各国杂牌手枪,而歹徒却盗窃了两支63式自动步枪,800多发子弹,铁岭市民警在一天的激烈枪战中有6人牺牲,其中铁岭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法警单忠兴带着爱人到沈阳看病,回来的途中遇到枪战,掏出自己佩带的“王八盒子”手枪就冲了上去。接近歹徒后,单忠兴只打了一枪,“王八盒子”就卡壳了,在他转身排除手枪故障时,被歹徒的子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这是“王八盒子”的故障在实战中造成牺牲的例证之一。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及“王八盖”枪套,本图将手枪和枪套并列放置,使人能看出枪在枪套内的位置和状态。该枪的扳机护圈为早期型圆形小护圈,靠手枪握把下端为可分解的后期型“王八盒子”的椭圆形大护圈。

 

19世纪末,日军设计轻武器时,多以西方国家的枪械仿型进行设计。当年南部纪次郎在设计“王八盒子”手枪时,在构造上吸取了几种西方手枪的特点,拼凑出一个不成功的“大杂烩”手枪。如它的枪管和握把角度、弹匣和握把保险按键都与德国1898博查特-卢格手枪相似,只是将保险按键从握把后方转移到前方。它的自动方式为通过锁定阻块的短后坐式,在这点上与德国毛瑟C96手枪十分相似,但南部手枪使用撞针式的击发装置,无击锤。南部手枪的后拉式枪机与奥地利1900年设计的8毫米M1907式罗思-斯太尔手枪相似,只不过前者枪管后坐,后者枪管固定。南部手枪1934年增加的弹匣保险,在无弹匣的情况下,膛内有弹也不能击发,借鉴的是比利时1928年勃朗宁-塞维手枪的弹匣保险结构。

 

 

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到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抛壳窗位于枪管正上方,抛壳窗内枪机和拉壳钩也一目了然。注意,“王八盒子”手枪弹匣在握把内(见后面解剖枪),只能装8发子弹。

 

图中为德国7.65mm毛瑟C96式手枪,在我国南方称为“驳壳枪”,北方称为“盒子炮”或“盒子枪”。该枪因威力大、故障少,弹匣装10发子弹,性能优于日本“王八盒子”手枪,被我国抗日军民大量装备,在战场上是“王八盒子”的死对头,是近战中令日本鬼子胆寒的武器。 

这种称为“德国7.65mm  1932年式毛瑟冲锋手枪”因弹匣能装20发子弹,还能连发射击,故在抗战时期更受抗日军民的欢迎,被称为“20响盒子枪”。图中的20响盒子枪上插的是20发弹匣,握把左面是10发弹匣,上面插的是10发桥形弹夹,有弹匣时一般不用桥形弹夹装子弹,本图是为了示意才插上桥形弹夹的。

 

这是德国7.65mm 1932年式毛瑟冲锋手枪安装10发弹匣的照片,注意普通不能连发的10响毛瑟C96式手枪(盒子枪)没有快慢机

 

德国7.65mm毛瑟C96式手枪和毛瑟20响手枪都可将木质枪套作为肩托使用,非常适于村落战和城市作战中的短兵相接的近距离射击。

 

 

这是新四军进行村落战越墙训练的历史照片,上面的战士手持安装木质枪套肩托的“盒子枪”,动作灵活,射击准确,一般都作为村落战中的突击武器使用。

 

 

    这是抗日战场上的一队国民革命军战士使用“盒子枪”进行射击训练的历史照片。从战士们都将木质枪套作为肩托使用的状况看,“盒子枪”安上肩托后能提高射击精度。这是日本“王八盒子”手枪所不能比的。

    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的是八路
 
发布者:王秀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