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盒子,不王八”:二战日军南部十四年式手枪[18P]

 飘行者19 2015-08-12

“无盒子,不王八”:二战日军南部十四年式手枪[18P]

  袋鼠国老兵素来有来获战利品不交公的习惯,太平洋战场上缴获的日军各类
军刀佩枪数量之大至今人有不少好品相的流出,老兵尤其更喜欢搞一把“东方的
鲁格”也就是军官的配枪了。

  实际上南部十四年式除了弹匣结构以及外型和德国的LUGER P-08相似,其他
的结构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此提醒一下各位,千万别再说王八盒子仿P08 了。
唯独美国著名的运动手枪RUGER MK1 点二二小口径手枪倒是仿王八盒子的。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二战期间一共造了28万把,多数毁于战火,即便是侥幸保
存下来的在日本投降后也被各路占领军集中统一销毁,如今市面上还有相当数量
的南部十四大多为参战老兵作为纪念品带回。

  最近在西澳大利亚的一个地摊上看到了这把1941年名古屋兵工厂造的南部十
四年式,算是近年来看到过品相最好的了,由于年久缺乏一定保养,表面上有些
浮锈,但是经过检查枪管几乎全新,全枪对号,状态良好,就拿来写上一篇,再
次声明,只是军品,请勿上纲上线,特以此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家轻拍。

  一提到王八盒子,不管见过的没见过的都是一脸鄙视,各种贬低,正如我上
一篇帖中所说,日军那么痛苦地用了几十年的制式武器真的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差
劲么?说实话我不认为南部十四年式是一把优秀手枪,但也并非人云亦云的一无
是处,甚至“连自杀都打不准”(东条英机自杀用的是美制柯尔特1903手枪)
“游击队员宁可不用也不要的手枪”的这种说法也只局限在和平年代出生的人一
厢情愿的说法而已,原因很简单:仇敌的武器么。连年来的意淫抗战神剧让很多
人莫名地膨胀,奇怪的是很多人把纳粹的第三帝国崇拜得五体投地,一说起日军
的武器就说那是作恶多端了,可是扪心自问咱当年把日本人打得满地找牙到后来
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初期,几乎都是以日军装备为主的解放军,拿的可都是缴获的
武器装备,所以那也是沾满敌人鲜血的武器吧。那么被广大军迷大家交口称赞的
德军P08 手枪,P38 手枪就是没有沾满犹太人鲜血的和平之枪就不是作恶多端的
枪了么?至于南部十四年式的长相么就看各人审美观不同了。美的看多了也会腻,
丑的看习惯了也就好了呵呵。

  8 毫米口径(和三八步枪的6.5 毫米口径一样)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日本
的国力,加工技术,和普通士兵的携弹量,杀伤力考虑,都还算中规中矩的。8
发子弹的弹容量也和同时期的P38 ,1911,TT33等手枪(除勃朗宁大威力的13发
弹匣)一样,当然和现代枪械的15-19 发弹匣相比是很弱的(这就好比现在的苹
果手机和20年前的大哥大比较),你非要口径大才爽的话不如设计12.7毫米的手
炮了。至于说南部的穿透力差,其实军官的手枪以自卫为主,非要打穿装甲板和
工事的那叫反器材武器,相信同一时期的其他手枪也很难做到打穿预防工事。

  另外一个优点就是指向性好,基本枪管和握把成120 度角,和食指指向一致,
也就是在短兵相接是能发挥出来的优势,指哪儿打哪儿,8mm 的口径对无防护的
人来讲杀伤力足够了。

  但是这把枪也有些设计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我在把玩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很纠
结的地方就是单手换弹匣和空仓挂机这部分了,但是说实话这是以一个现代手枪
使用者的观点去评定一把90年前设计的武器,略微有些不公平的。南部在设计此
枪时特意设计了左侧弹匣释放钮,以达到当时刚开始流行的单手换弹匣功能(德
军的P38 还是弹匣释放钮在握把底部的,习惯了就好了,毕竟和现在战术射击不
同)但是但是但是……让人蛋疼的地方来了……初期的南部在实战中(中国东北
战场)发现射击时弹匣脱落,于是中后期的十四年式都加了握把弹匣保险弹簧,
所以单手换弹匣的这个释放钮就成了鸡肋。原先的扳机护弓是圆形(更像P08 )
但在东北战场使用后反应带手套就不能扣扳机,于是加大了扳机护弓,就成了现
在这个有着巨大扳机护圈的搞笑样子了。

  所谓的空仓挂机其实只能算挂到了一半,当子弹打完后弹匣顶部突出的部分
顶住了套筒,该枪并没有套筒上的释放键,子弹打完需要换弹匣时必须一手按弹
匣释放钮,另一只手抽出弹匣,也正因为没有套筒释放键,只要弹匣抽出3-4 毫
米,枪栓击发组件就自动复位,再重新装进弹匣,再拉滑架(击锤组件)了。连
贯性一下子没有了,战场上这样的设计缺陷的确会要了人的命。

  至于故障率高这一说,都说是南部手枪的撞针容易断,或击发不到位,因为
早期的南部手枪套里的确都有备用撞针,其实就和汽车的备用轮胎的道理一样,
不见得有备用胎的车轮子质量就不好了,这把南部到我手上空枪击发了上百次,
并没有传说的撞针断掉。

  至于它的精准度么,今天暂且不表,但是境外网上的测评也属于合理范围内
的精准度,并不是所说的过了50米到处飞(话说,那个年代生产的啥手枪子弹到
50米还笔笔直的?)因为还没有时间去测试,加上8mm 的南部子弹难搞,在不准
备好充分弹药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贸然浪费子弹。

  在后辈文人文学作品里对王八盒子的描写几乎都是一边倒的鄙视和不屑一顾,
但是相信和平年代出生的文学家们真正有机会开枪,摸枪的少而又少。那么出生
于战争年代的作家们的文学作品里对王八盒子的描述是怎样的呢?

  一段摘自小说《小兵张嘎》的文字吸引了我:小嘎子扬扬王八盒子;“瞧,
长苗儿,厚梭(弹匣),口径嫩,绷簧紧,里里外外,满挂烧蓝,一口扳机啊,
嘎嘎连扣连响,不坐不摆,又稳当,又脆声,这才是新出炉的东洋造啦!(作者
徐光耀,12岁入伍的小八路)

  《敌后武工队》的作者冯志,原先是冀中九分区武工队小队长,他的老上级
武工队队长周继发在回忆录中曾写道:李树谭把那把缴获的王八盒子交给潘政委
……潘政委热情地问着问那……树谭耳朵听着,眼睛却总是盯着那只自己得来的
枪,眼巴巴望着政委发话把这支枪再发给他……(可见也不是现在网络小说里描
述的游击队宁可不用,丢弃也不要王八盒子)

  解放军贺晋年将军在回忆东北剿匪追杀李华堂时,有这样的文字:多年的土
匪生涯,是李华堂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他一手提王八撸子,一手提把盒子枪,对
着我们两个骑兵通讯员左右点射,两个通讯员应声跌下马来……

  总之,今天的话题并不讨喜,也许又能引来一堆愤青的口诛笔伐,但是事实
就是事实,军品收藏的价值就是能够铭记历史,我的这贴也只是让大家多了解一
些军品,多了解这把好坏参半的手枪,仅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