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行征管模式下提高大企业管理能力的思考

 一江映月 2012-03-06
 

现行征管模式下提高大企业管理能力的思考

www.jsgs.gov.cn  2012年02月20日  19:09:29    编辑:可言    来源:江苏国税网

张海宁  严悦

一、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大企业税收业务特点

大企业一般是指那些具有国际化的运营背景、多元化的经营业务、复杂的内部治理结构、相对规范的财务核算等特点的企业,由于上述特性,在税收服务管理上显现出特殊要求的特定纳税人。除了税收收入集中外,大企业还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企业经营和税收事务复杂。大企业的规模决定了一个主体会有多个运营实体,地理上分布广泛,经营领域多样化,行业特征独特,雇员数目大,日常经营活动涉及高价值交易,国际交易频繁,跨境关联交易数量大,有复杂的税法和会计原则。

2、企业管理结构较为完备和规范。大企业的资金、物流管理十分规范,普遍开发独立的管理系统,如ERP系统来控制企业的日常运作,内控机制较为健全,财税人员数量较多且专业化水平较高,形成自身强大的专业团队,具有较强的纳税意识。

3、使用职业顾问进行税收筹划。大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一般都聘请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定期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年报信息。世界有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就是主要为多家大型知名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为其进行税收筹划。

4、税收风险较为系统和隐蔽大企业一般对税法都有主观上的遵从意愿,其完备规范的管理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普通涉税风险,但大企业往往涉及较多的复杂税收政策,且金额巨大,一旦理解上存在偏差,就是系统性的政策风险,用一般的日常管理手段往往很难发现。

(二)影响大企业征收管理的制约因素

 1、税务机关机构设置的局限性。从理论上讲,要适应大企业垂直管理的模式,税务机关在对大企业的税收业务管理上也应实现垂直管理。比如,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纳税收管理都采用了全功能型的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工作效率,维护税法执行的统一性。但中国的现状是在“三个不变 (预算级次\属地管理\国地税分工不变) ”的原则下,实行大企业相对集中的专业化管理,这使得大企业管理的业务组织、信息传递和技术运用上存在层层减力的能量耗损,无法整合优势资源获得最大效应。

 2、专业人才内生机制的缺失性。长期以来税收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税收管理体系中长期缺失专业人才培养成长的内生机制,从而难以形成与专业化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相应的专家群体。

3、大企业风险识别方法的单一性大企业税收风险的系统性和隐蔽性要求税务机关具备发现风险的敏锐感知力和识别风险的专业判断力,但目前我们仅仅依靠征管系统里对一般企业的风险指标进行粗糙筛选,没有形成对大企业特殊风险的跟踪提示及应对处理系统。

4、信息技术支撑手段的落后性。大企业资金雄厚、管理理念先进,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上国内领先,很多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税务机关受到资金、观念、体制、机制等条件的制约,并没有一套能与大企业抗衡的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使得我们对大企业相关信息的获取、数据的分析方面处于劣势。

5、纳税服务水平的滞后性。大企业的纳税服务需求有别于中小企业,他们并不局限于普通办税事项的便捷,而是更加注重政策执行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统一性。但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确存在着很多因素使得政策的适用情形错综复杂,税务机关对于政策的研读无法预见到大企业执行时的诸多困难,双方对于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往往不能在短期内达成一致,需要较长的沟通协调时间,造成政策未决阶段的无所适从。

综上所述,大企业区别于一般中小企业的特征较为明显,其复杂的生产经营事项、完备规范的治理结构、先进的税收筹划手段和系统隐蔽的税收风险都给税务机关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而目前的征管现状下,税务机关在信息占有和能力配备上都不具有优势,这让税务机关特有的职能优势发挥受限,同时,也无法真正满足大企业的纳税服务诉求。在探索如何提高大企业管理能力之前,需对大企业管理能力的含义作一个全面的解析。

二、大企业管理能力的含义

(一)大企业管理能力的定义

狭义的大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是指大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活动或胜任管理工作的才能、本领,是管理者素质的综合作用结果和外在表现。广义的大企业管理能力是税务机关根据管理对象、上级要求和基层需求,对大企业涉税事项处理、协调的过程中在机制体制、人力资源、组织保障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大企业管理能力的要素

1、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大企业的特殊性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仅掌握税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税法、会计、财务知识有全面的掌握、深度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对大企业财务软件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对大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和特点有定性的分析,找出与财务和税收的关联点,并能动态掌握大企业涉及的新型业态和发展趋势。以上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管理者有不断学习更新的能力。

2、捕捉信息资源的能力。对信息占有的质和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优势的归属。大企业税务管理者需要对信息和资源有敏锐洞察力,在发现信息点的同时能最大程度地获取有用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多方有用信息,形成信息链,在税收分析、风险识别等方面加以利用。

3、预知和识别涉税风险的能力。基于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对信息资源的充分梳理,管理者利用管理经验和职业判断,对大企业的涉税风险能够进行有效识别和应对。在这一过程中,要参考而不局限于机内风险指标,充分调动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大企业个性特征,着眼政策风险,提高识别风险的感知力,并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归纳出同类大企业或某个行业的共性涉税风险,便于集中应对。

4、提供纳税服务的能力。目前征管模式下,对大企业的征收管理并没有异于一般中小企业的方式,但在个性化的纳税服务上,税务机关可以有更多的作为。大企业的纳税服务需求集中在对政策执行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统一性,因此,主管税务机关要对相关税收政策进行有预见性的研读,在政策执行过程及时沟通协调,尽快给大企业确定性答复。同时,要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作用,辅导大企业选择和利用产业政策,促进企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

5、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大企业的管理可以说是一个“万象学”,除了做好业务功课外,更需要管理者提升综合素质和实力,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要有宏观把握、沉着分析、组织协调、冷静处理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大企业的管理艺术,提升与大企业对话的实力。

(三)提升大企业管理能力的目标

大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为达到大企业管理目标而服务的。现阶段,我国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应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针对性的纳税服务;以风险为导向,实施科学高效、统一规范的专业化管理。通过有效的遵从引导、遵从管控和遵从应对,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降低税收遵从成本。因此,提升大企业管理能力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善纳税服务通过政策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大企业用好政策、用准政策。二是防控税收风险。通过专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及时感知洞察风险、有效识别应对风险,最终建立大企业风险防控体系。三是提高大企业遵从。通过纳税服务产品的推广、重要涉税风险提示等方式,促进和引导大企业遵从,达到税企双赢。

三、有效提高大企业管理能力的途径

通过对我国大企业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大企业税务管理中的问题,结合大企业管理能力的要素和特征,要在现有征管模式下提高大企业管理能力,必须在人力资源、组织机制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找到突破的途径。

(一)   实施人才培养“三大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

大企业专业化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大企业综合审计的能力、计算机审计能力、准确执行税收政策的能力等核心业务能力。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要适应核心业务的需要,才能真正提升管理能力。

1、坚持“培养+培训”的人才培养战略。对于急学现用的知识采取“对症下药”的密集型培训,突出培训内容的时效性;而对于管理者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则采取“分层分类”的长效性培养,坚持培养模式的持续性。对于老同志要求掌握基础业务技能、对于中年骨干强调知识更新以及业务能力拓展,对于年轻同志着力培养理论和实战相结合的能力。在注重基础业务知识普及的同时,开展如ERP统审计、内控测试评价等专业知识的深度培训,将长期的专家培养和短期骨干培训相结合,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构建大企业管理“金字塔”人才队伍,形成叠加效应。

2、探索归核化的人才使用战略。针对人才紧缺现状,在人才使用过程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努力在资源和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里,围绕大企业管理核心业务,对专业化事项进行合理分工,探索“最优最好”的人才集中使用模式,逐步建立专业化人才的内生机制。例如,在岗位人员配置上,根据干部的专业背景和个人发展愿望,在重要岗位大胆使用年轻干部,给予他们业务支撑和专业指导,引导其将个人才干转化为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逐步趋于一致。又如,将专项业务工作进行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梯次人员力量,根据各自特点,在工作布置、分析调研、中期推进、总结成果等各环节安排工作任务,随时交流工作进展,共享工作方法,在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无形中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运用多元化的人才组合战略根据核心业务的需要,把好专业人才的“入口关”,组建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团队,组合运用工作热情高、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各类专才攻坚克难,各个领域高水平、异质性的人才就能更好地形成团队合力。比如,依托项目组开展团队实体化运作,打破部门界限,实行资源互补,改变对大企业分税种、分环节、分职能的“碎片化”管理模式,组员在攻关过程中互相学习、充分讨论,促使年轻干部得到锻炼,业务能力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建立管用有效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营造“求真务实、技精业勤、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让懂业务、肯钻研、能吃苦、勇挑担的干部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骨干作用,在专业技能发展、职业自信提升和职务晋升方面优先满足,形成积极、稳定的人力资源队伍。

(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营造能力提升“软环境”

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组织的能力能够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作为组织,要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机制,营造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个人能力的环境。

1、打破业务界限。如前文所述,我国现行的大企业相对集中管理模式是现阶段综合多方因素确定下来的大企业管理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与大企业自身垂直管理体系不相适应。因此,在当前征管体制、机构设置不变的条件下,应从机构扁平化的习惯思维中解放出来,运用逻辑扁平化思维,发挥比较优势,实行人力资源在更高层面的合理统配,通过组建专业团队的方式增加业务部门的职能弹性,从而高效高质地应对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比如,组建总分机构的跨地区管理团队应对总分机构在不同地区政策执行不一、企业在不同主管局之间转移税款调节利润等管理难题;又如,在同一地市开展同类型或行业的大企业集中审计,甚至可以探索同一地市的大企业与其下属子公司集中征管模式。

2、利用外部资源。大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是一项综合能力,需要具备财会、税法、计算机、企业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背景和操作技能,但培养全能专家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因此,对于管理中的“高精尖”问题,可以拓宽思路、借助“外脑”,外聘大专院校、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行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通过合作、外包等方式,开展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技术手段的研发和相关项目的研究,在“借力”的过程中掌握到专家处理问题的规律和模式,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在借力专家的同时,通过收集上市公司报表、地税、工商、统计、行业管理部门和管理协会等部门的外部数据,积极探索第三方信息取得与应用的有效途径,促进信息共享和增值利用,充分发挥第三方信息资源在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可通过签订税务机关、中介、纳税人的三方协议,一定程度上认可中介机构对大企业的审计结果,减少对大企业管理的重复劳动。

(三)加强信息技术力量,保障管理能力发挥

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也是税务机关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大企业是其所在行业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先行者”,其前沿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往往以强大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和保障。而税务机关由于一直以来较为封闭的管理机制,导致管理信息闭塞、技术手段更新缓慢。税务机关要赶上甚至超过管理对象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适应对大企业的管理需要。

1、搭建大企业管理信息平台。目前,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涉税信息都呈“碎片化”零散处于征管的各个环节,既不全面也不系统,目前已有的各类系统,如CTAIS2.0监控决策和重点税源TRAS统,缺乏对纳税人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数据,无法满足对大企业个性化管理的需要,搭建一个综合的大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势在必行。该平台要能扩充和完善税源分析的各项指标,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加工、计算,形成分析所需的各类数据产品,从而提高分析效率,增强各级部门对大企业税源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纳税服务及时到位、管理成本不断降低、税法遵从不断提高”的大企业管理目标。

2、深化信息采集和运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已逐步将税收信息化的重点从数据处理转移到了数据应用方面,即通过数据分析提高纳税遵从度、改进纳税服务并提高税收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推行信息管税战略是以信息化带动税收征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税收管理思路的重大变革。但目前大企业管理在信息采集和运用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易于掌握的信息无法深度分析和使用,如果一味拓宽信息采集渠道,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真正需要的管理信息无法及时全面获取,管理和服务滞后。因此,税务机关首先要对散见于自身各个系统里的大企业相关管理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信息集合体,这也是搭建大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同时,明确大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类别、具体内容以及采集渠道。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收集工作,并建立信息的动态维护机制。对于日常管理中零散获取的信息,应建立信息的上报机制,由专门的系统和人员进行归纳整理,不断充实大企业管理信息库。对于信息库内的信息,应对日常管理、专项核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各环节和部门开放,各部门数据信息分析的成果也应共享使用。

3、更新专业化管理技术手段。目前阶段,我们使用的税收风险识别和评估手段,主要是基于征管系统、防伪税控信息集中后的海量数据,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结合人工管理经验,从无序的、相对独立的数据中,发现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点,并对涉及风险的企业开展纳税评估。这种风险识别机制已推广运用。但是,考虑到大企业的特殊性,需要税务机关探索高效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技术手段,在日常核查、风险识别、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各环节的管理手段需进一步创新与深化。税务机关大企业管理团队要熟悉大企业常见的管理软件系统,寻找并熟练使用某种企业财务软件对应的取数工具、数据接口,灵活运用查帐方法,在提取财务数据的基础上,还应深入了解大企业财务处理流程及内控制度,通过风险测试,查找税收隐患,揭示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在条件成熟时,尝试开展大企业综合审计,改变以往风险识别无序、应对零散的被动局面,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在专业化管理技术手段更新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计算机审计、ERP审计等新技术手段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密切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管理技术动态,在现阶段管理技术未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可以研究财政、审计、事务所等外部审计结果在专业化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单位:南京市国税局)

(责任编辑:江鹤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