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帽人人好戴

 秀水拖蓝 2012-03-07

古语说:“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可见,好话人人爱听,高帽人人好戴。然而,人之所以爱听好话,好戴高帽子,说到底,是因为虚荣心和爱面子的思想作怪。

从常人来看。俗话说:“人爱面子树爱皮。可见,爱听好话,好戴高帽既是的人本性,也是人性的一大弱点,正因为如此,才有“做官不打笑面人”的说法。如生活中很多人听到好话都笑得像石狮子那样合不拢嘴,听到不好的话,便不是把脸拉得比马面还长,就是像“借了米还了糠似的──一脸不高兴,满面苦瓜皮!过去有个人去算命,当他在问到寿年时,算命先生说:“四九。”他以为自己只有四十九岁那么短命,于是便把算命先生骂了一顿,并懊丧地要他再好好算算。算命先生为了两个钱,也只好重新闭起眼睛,念念有词,装模作样地算了算,说:“六六。”然而,六十六岁对他来说还是不满意,便又叫他再仔细算算。算命先生无奈,也只好一边假装乱翻命书,一边数着指头,算来算去说:“九四!”这回他算是高兴地笑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算命先生说他“九四”,人生能有几个活到九十四岁的?他想。谁不知,算命先生说他只有三十六岁!说“四九”只是好听一点,不得罪他而已。因为“四九”,并非是四十九岁,而是四乘以九,等于三十六,而“六六”也是三十六,“九四”还是三十六。可见,自古以来,算命先生说话都是踮着生脚,一语双关,模棱两可,就像那些无良医生那样,连哄带吓,连吓带骗的。尤其是对女人,先是把她们弄得晕头转向,让她们自己先说,把要问的情况告诉他,然后胡乱编造一番,使她们信以为真,好让她们把红包包大一点,不知道的人,就被他忽悠了。

从达官贵人来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们既爱听好话,也爱好名声。如清朝才子袁枚,二三十岁便名扬天下,他在当县长上任之前,向老师——乾隆时代的名臣尹文端辞行请训,老师问他:“你年纪轻轻就当县长,不简单,有什么准备吗?”他回答说:“什么准备都没有,只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老师说:“青年人为什么搞这一套?”袁枚说:“社会上人人都喜欢戴,有几个像老师这样不愿意戴的?”老师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便不再说什么了。袁枚出来,同学们问他:“跟老师交谈有什么启迪?”他回答说:“高帽已经送出一顶去了。”这便是孔子说的“巽与之言,能无说乎?”好听的话谁不愿意听呢?从帝王将相来看。他们是靠美名和威势来行使权力的,他们不但爱听好话,而且更喜欢戴高帽。如姚广孝是一个元末明初,十四岁出家的和尚,法号叫做道衍。本应远离红尘,但他却不甘过那坐禅清苦、寂寞的生活,热衷于追逐名利,来回于灯红酒绿繁华之地,出入于王侯将相之门,于是一心想找个可以依靠的主子。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凡事在于一个“早”,因此早在公元1380年(洪武十三年),姚广孝便在南京第一次会见了朱棣。他看到朱棣英武、年轻有为,一下子就认定了这就是他要找的人。朱棣也早知道姚广孝的大名,也听说他精通禅理和诗文,于是便打趣地出了一副对联要他对,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果然厉害,随即答道:“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作主?”暗示朱棣将来要成为人主。朱棣听后心里非常高兴,便立即邀他回王府交谈,请他指教。姚广孝说:“他精通相面之术,云游天下多年,从未见过有像大王这样的非凡骨相,大王并非是个久居人下之人!如今天下初定,凡事皆未有定局,望大王善自珍重,如能令老僧追随左右,老僧一定奉一顶白帽子给大王戴。”看官知道,这“王”头上加“白”便是“皇”。从此,朱棣便把他视为心腹。不久,姚广孝便成了朱棣的重要谋臣。

朱元璋死后,把帝位传给了孙子朱文炆,他是个十分软弱、难于控制局面的年轻人,于是几位皇叔都在虎视眈眈地想要篡夺皇位,而实力最强的便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后来在朱棣起兵反叛朝廷的事变中,姚广孝起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朱棣篡位成功要当皇帝,为了得到合理继位的美名,便一再胁迫翰林院侍讲学士、一代忠臣方孝儒为他起草即位诏书,遭到方孝儒严辞拒绝,宁死不屈后,便狠毒地把他灭十族,受株连遭到杀害的竟有873人!

可见,从平民百姓到帝王将相,都喜欢听好话,喜欢戴“高帽”。因为“高帽”使人高兴,它既是一种礼貌,也是晋见上司,打通人际关系的一种“通行证”。如上司见你有“通行证”,即使有烦恼,也不至于马上送你“两座山”──请你“出”去!

老子说得好:“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风和雨,愿我们都不为好话所陶醉,不为“高帽”所迷惑,不为一个“利”字所击倒,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大写的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