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摘:校长如何听课与评课

 给力共享 2012-03-07

校长如何听课与评课

(一)校长听课的基本要求

唐虎兵

听课是校长管理教学工作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听课,可以准确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学校教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础;可以密切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便于有针对性地培训、管理教师。前苏联著名校长、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那么,校长听课应达到哪些基本要求呢?

1、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校长听课,在思想上,一要明确听课的目的,是研讨或指导或检查或学习;二要端正听课的态度,不要先入为主,带着对教师的偏爱或成见听课;三要有明确而科学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知识上,要熟悉所听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弄清授课内容,明确教学目的、要求,要先研究后听课。物质上,准备好教材、听课笔记等。此外,听课还应先与授课教师联系,让教师有思想准备,不要搞突然袭击。

2、听课时与教师密切配合

首要的是尊重理解教师,让教师消除与校长之间的心理距离,轻松愉快地上课。应多以体态语言鼓励,不作不满表示。对教师投以赞许肯定的目光,能使其更有信心上好课。如果听课常皱眉头或满脸怒意或心不在焉,则会给教师莫大的心理压力,本可上得更好的课也上不好。

第二,适当时候帮教师出谋划策,但应注意方式方法。某中学校长一次同语文教研组长一起去听一位新教师的语文课,时间才过去一半,教师就把准备好的十来页内容讲完了,不知怎么处理,只得叫学生看书。这时校长及时用小纸条写了自己对这种情况如何处理的建议,等这位教师巡视到后排时递了过去。教师照校长建议一做,教学效果很好。小小一张纸条,既帮教师克服了困难,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尊重了教师。

第三,听课时应作简明扼要的笔记,主要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德育渗透等方面值得思考的要点。

3、听课后应科学分析总结

这是校长听课的最重要环节,它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实事求是地分析上课的情况,成功之处,予以肯定并帮助教师总结提高,不足之处中肯地指出,并一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校长听课切忌课后不与教师分析上课情况、交换意见。

第二、校长听课后的分析应上升到教学管理的高度上来。校长听课和分析课最终是为教学管理服务的,故校长应站得高一些,跳出具体教学圈子,由个别教师的“点”过渡到全校教学这个“面”上来,通过分析个案,发现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找出管理上的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全校教学管理奠定基础。

(二)校长怎样听课和评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学习的状态怎样,如何总结教学经验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指导和管理教学,这些都必须靠深入到课堂教学第一线才能解决。校长参与并做好听课和评课,是检查教学工作,了解教学情况的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方法,是帮助、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校长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本文仅从如何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角度,谈谈怎样听课和进行评课。

听课有那些基本要求呢?具体说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听课的目的不同,要求也就不相同。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为了解情况的随堂听课。这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情况作一般了解,多在开学初或新教师中进行。这种听课,可事前不打招呼,不多作准备,也可事后不交换意见。这种听课简便易行,着重面上了解,指导性差一些。另一种是为了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或考核教师的系统听课。这种听课要有预定计划和相应准备,并事先通知教师。可以几个领导一起去听,也可邀请教研组长或有关教师同去。听课后要在相应范围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总结经验,研究问题,确定取舍等。两种方式既可单独进行,也可交替使用,结合进行,视预定的目的而定。

(二)要有可行的计划

校长听课应有计划的进行,开学前、学期中、学期末都准备听什么课,重点研究解决什么问题,推动哪些方面的教改,都应当作出计划,然后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逐月、逐周作出具体安排,做到定听课时间,定听课内容,定听课对象,以免陷于自流状态,甚至被工作繁忙而挤掉。

(三)做好听课前的准备

首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所听课的教学内容有较深入、系统的了解。必要时可参加集体备课或调阅教案。其次,要了解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和问题以及上课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的反映等,如有可能,还可查阅和研究有关的教学法资料和外校先进经验。当然,准备的详略应有所不同。对业务不很熟悉的领导,更应有较为充分的准备,这对提高领导业务水平也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四)听课过程中及听课后的工作

听课,一般应在上课前进入教室,座位安排以有利于观察教师上课又不影响师生教学活动为原则,以侧位或后位为宜。听课时精神要集中,观察要全面、细致,记录要准确,并简要写上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听课人之间在听课过程中不要交换意见,不要作手势,避免干扰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影响教师上课情绪。听课后最好能通过查看学生作业、与学生交谈、提问有代表性的学生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还要及时整理归纳听课笔记,防止时间过长,印象淡忘,导致对课的评价出现大的误差。

那么,评课又怎样进行呢?

(一)掌握统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力求做到“五看”:

一看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是否做到把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不仅注意教法,更重视指导学法,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去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二看在教学内容上是否重点突出,落实“双基”。一堂好的课,应该紧紧扣住教学目的和要求,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讲清概念,揭示规律,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在“落实”二字上下功夫,在正确无误上把住关。

三看结构是否合理,教法是否得当。教师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少、精、活”等原则,精心设计课堂结构,选择相应教法,努力使课堂呈现:(1)教学课程井然有序,严密紧凑,充分利用45分钟;(2)教具的使用和演示实验恰到好处;(3)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得法,教得轻松;(4)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得愉快;(5)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效果优良。

四看板书是否规范,直观性强。好的板书好比一堂课的“眼睛”,它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凝聚了教材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直观性。这就要求教师注意从教材特点和课型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板书计划,使之成为“微型教案”。板书时做到工整无误,简明精当,条理分明,直观性强。

五看语言是否规范,有较强的吸引力。“讲”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特殊的口头语言,称为教学语言。教师应加强教学语言的修养,力求规范化,做到准确(言必有中)、简洁(言简意赅)、清晰(条理清楚)、晓畅(通俗明白),同时还要注意高、低、快、慢、轻、重、缓、急的变化和语态的和蔼自然。

(二)针对不同的目的和层次,评课各有侧重

1、对少数已初步形成自己教学特点的“尖子”教师,评课时应侧重对他们教学中的擅长之处,独到见解,作一些比较鲜明、突出的分析和概括,并加以提练和提高,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2、对一些已胜任教学的教师,应侧重在改革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上多作评议,特别注意在如何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教法,指导学生学法,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规律等方面,有意识地多发现,多指导,多帮其总结。

3、对一般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五看”,全面进行评议,力求让他们逐步达到这些要求,并针对他们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薄弱之处,有侧重地加以点拨、指导。

4、对任教有困难的教师,评课时的侧重点应放在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明确、集中,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把握,讲解是否清楚、正确、有条理,讲练是否结合等一些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

5、对新教师应着重指导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达到上课的基本要求。在评课时首先抓好三条:一是目的要求明确,不含糊笼统。二是讲课有重点,讲解清楚,不讲错讲偏。三是注意课堂练习。

值得注意的是,校长的评课,必须以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作依据,不要声东击西,“由此及彼”地横生枝节;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防止就事论事简单化;肯定成绩,要实事求是,恰到好处,不要随意拔高吹捧;指出问题,要客观公正,不以势压人,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特别在涉及教师工作态度和学术的评价上更要十分审慎,切忌草率从事。要允许教师保留自己的意见。

(三)中小学校校长评课的原则、基本要素、基本要求

中小学校长在评课时,首先要熟悉各学科的评价体系的内容和结构(熟悉课堂教学评价评分标准),要掌握评课的原则、评课的内容、评课的方式和方法、评课的技巧。

1、中小学校校长必须要遵循评课的几条原则:

(1) 实话实说原则;

(2)“心理零距离”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 激励性原则;

(5)因人而异原则;

(6) 艺术性原则。

力争当天听课当天评课(特殊情况不超过三天),评课既要肯定上课教师的优点,又要敢于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根据学校提出的评课标准,对上课教师作恰当的评价,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中小学校长要掌握评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的评价。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还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参照(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2)教学过程的评价。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在全面评价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抓住主要的问题——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否有效。

(3)教师基本素质的评价。

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安排、教学语言、课堂板书、教态、学科专业技能、应变能力、教学媒体、教学设计等。

(4)学习成效的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时,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学习效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外显行为等方面。

(四)校长听评课的艺术

邓书忠

一 听课

1. 做好听课前准备。

第一、要熟悉有关教材,事前最好阅读几遍教材,了解该段教材在大纲中的地位,分析重点、难点,了解该课应达到的目的。

第二、听课前应向执教者打个招呼,使教者精神上有所准备。同时请教者介绍一下班级近来的教与学的情况。

2、确定听课对象。

听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教与学情况,研究或试验新的教法,总结推广经验,指导学校的全面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听课对象的选择是由各个阶段的工作要求和特点决定的。

(1)听教学质量高的教师的课。这是总结经验性的听课。发现某些教师教学质量高,学生反映好或者某些教师有新的教改设计。听他们的课目的是帮助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2)听承担某个教学专题研究教师的课。比如教师承担着期末复习课该如何上的专题或作文讲评课如何上等。不但校长去听课还要组织教师去听。

(3)听教学效果差的教师的课。这种听课是一种检查性的听课,事先无须通知授课者,比如个别教师经常不备课,教学极不认真,学生意见大。为了弄清情况。必须听其课“将”其“军”。

3、听课

(1)听课要有针对性。应针对每个学期的教学试验、科目问题和各个教师、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去听课。可实行重点听课与全面听课相结合。有经验值得总结的就要重点听、连续听。这佯才能使听课成为有目的、有导向性的,有深度的教研活动。

(2)听课要透过现象看实质。听课不被对答如流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双边活动尽收眼底。“听”就是听教师是否讲在“点子”上,问在“疑”上,练在“关节”上;听学生朗读、答题中显示出来的潜力和暴露出的问题。“看”就是看师生的精神状态,学生的思维速度,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对突发情况处理得是否恰当。为评课做好准备。

二、评课

评课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教学规律,优化教法,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各个阶段工作的情况不同,评课的目的也就不同。

开学初为了广泛了解教学计划执行情况,需要广泛听,全面评。以便大面积指导教学工作。

学期中,为了纠正错误倾向,总结成功的经验,需重点评,针对性评。以便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业务水平。

期未,为了大幅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需要接力评。所谓接力评,就是校长主评,同教材的教师“参评”。校长取众家之长,补充总结,使评课成为一次集思广益,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广成果的盛会。

校长评课不要把观点加于人。教学是艺术,艺术就有流派。应当以允许教师用不同的教法进行尝试,允许不同流派存在。不要以领导者自居,一评课就非要找几条“差错”不可,这样可造成教师的逆反心理。要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同时,坦诚相待,分析其不足,对教师从思想上给予鼓励,方法上给予指导。

评课时要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教学能力偏低的采用点拨式,肯定长处激发情绪点,找出不足提供示范点,制订措施抓好落实点。还可采取当面交谈或个别交换意见,对心怀宽阔的教师直抒胸臆,他会更加高兴,效果好,对自尊心强,爱面子的教师,个别交谈会达到明白无误,心情舒畅的效果,同时能避免尴尬场面。

通过评课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是最高的评课艺术。为此,校长要致力于平时“感情投资”,与教师成为彼此之间无话不说的良师益友。为评课有效进行创造一个坦诚和谐的人际关系,以确保评课在教师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进而实现评课的激励效能。

评课时要注意导向性,重教法的改革,学法上的研究。要求教师讲明白,讲正确,学生学得实,轻松,知识用得活,同时做到加强“双基”,培养“双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总之校长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特点,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思人之所末思,言人之所言,方法能给人启发,取信教师。并做到评课内容网络化,形式多样化,过程最优化,结构整体化,效应长期化。每评一课都达到“激发热情--乐教,把握方法--会教,提高效益--优教,深化改革--创教”的最佳评课效果。

(五)校长听课“七法”

湖南省零陵师范学校副校长 骆正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年要听所在学校的每位教师的15节课,全年听课总量达450节~480节。他认为,如果没有听够15节课,对这个教师就毫无了解;如果一天没有听够两节课,等于一天没有办事。由此可见,听课对于每一位校长而言,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

领导者听课的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种:

一是散点式,也叫“随机抽样法”,即有时间就去听课,不拘科目,不拘师资情况。这种方式对新校长来说,尤其有用。如我刚调到零陵师范学校任职后,为了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便采取散点式的听课方法,拿着学校的总课表,想听哪位教师的课,拿着凳子就去。在短短两周之内,我先后听了19位教师的30多节课,对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自己后来分管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聚集式,也叫“紧逼盯人法”。即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听一位教师的课,无论他教什么科目,无论他教多少班级,上到哪,听到哪。以此深入了解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考查其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帮助其进步。

三是串珠式,又叫“跟科法”。针对不同年级的同一课程,采用此方式可以了解该课程的全面教学状况,将高、中、低年级的同科教师进行纵向比较,从而将新老、高低、强弱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调兵遣将,形成新的合力。

四是扇面式,或叫“跟班法”。采用此法听课,便于重点了解一个班的全面情况,观察各科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横向比较,以利改进教学,确定主攻方向,促进该班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

五是膨胀式,也叫“滚雪球法”。此法是指听课人数上的变化,由少到多,甚至到全年级、全教研组、全校参与。例如:在听课当中,发现存在某种问题,似乎带有倾向性,便可采用此法,逐步扩大听课范围,广泛收集信息,把脉确诊,予以妥善处理。

六是波浪式,亦叫“回马枪法”。即对某一学科或某一教师、某一班级,连续听课几周后,隔一段时间,再回过头去连续听课,进行阶段式比较,检查其教学的整体效果是进步、退步,还是原地踏步?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七是遥控式。即通过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可同时听全校每个教室,或选听某个教室的教学情况。如果有必要,还要有选择性地录像,或将某教师讲课实况转播给其它任意教室。这种听课方式便于教学管理者及时了解每个课堂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是否有异常等;当然,这对教学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了解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巧,才能娴熟自如地听好课,牢牢把好教学的领航权。

(六)新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

徐利娟

一、课前充分准备,明确目的

做事的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准备:熟悉课程标准,了解某节课编者的意图与教师拓展的空间;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对所教内容应在头脑中设计课堂教学的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要根据听课目的(汇报课、研讨课、指导性、检查性)确定侧重点,针对教师业务成次和水平进行评议、指导以及提出不同要求。

二、课中翔实记录,积极推敲

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听课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

1、听看结合,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全面、具体、详细,包括情景创设、教师点拨与引导、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选择、学法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课堂的亮点与失误等,还有听课者的评析与建议。

2、集中精力,认真分析。在鲜活的课堂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听课者如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其对教学的整体认知与评价。听课时要全身心的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做到前瞻性与对照性兼顾。前瞻性是指听课者的思维要先于教学进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行多种合理预测,摸索课堂发展的趋向,为分析评价赢得时间,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对照性是指在听课过程中,将实际教学与课前予设的方案及以往经验(听过的优秀课)进行对照,以便寻找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剖析问题,归纳小结。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优缺点,应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给予过程性评价,即指出优点在于体现了课标哪一方面的理念,依据什么教学原理等,同时指出缺点与不足,怎样改可能效果更好,依据什么等,并将这些环节点评及是纳入听课记录。

三、课后客观评析,加强指导

课后应对所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对课堂教学评价,应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看教师的教,主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

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

4、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二看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

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

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项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

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

(七)怎样听课评课

骆凌   

序:要听一节课、评一节课,必须要有新的相关性理论做支撑。

一、听课是一种立体性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听课总是听课者以认真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

因为听课者一方面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和经验;另一方面应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同时还要做些准备工作。

听课准备

(一)、学识准备

1、熟悉教学大纲,充分把握教材。

按大纲应做到五个弄清:①弄清教学目的任务;②弄清教学建议;③弄清规定的知识体系;④弄清限定的知识范围和深度;⑤弄清新教学大纲的特点。

掌握教材应做到“三准一活”:三准是对本学科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认识准,对教材重点、难点把握准,对课后训练目的要求掌握准;一活是灵活地看教师组织和选择教法。

2、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科的教改信息。社会在前进,教改在深入,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教研成果,包括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理论。

3、学习教育理论。教育工作者借助教育理论可以更好地分析教育现象。理论学习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哲学和先进教改信息等。

4、积累听课评课材料。听课评课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方面材料还不多,这就需要听课者注意积累。具体方法,一方面要从各种报刊杂志和图书中收集;另一方面边听课边总结。

(二)、心理准备

1、态度上的准备

听课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2、情绪上的准备

听课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它要求听课者不仅要听得懂,听得进,还要做记录,并深入思考进行分析评定,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精神饱满,集中精力听好课。

(三)、情况准备

1、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基础,智力和班级管理情况;

2、要了解任课教师有关情况,如学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经历等。

(四)、物质准备

听课者不能徒手洗耳恭听,要带好听课笔记、教科书、参考书等。带笔要检查是否有水。

听课要领

1、全身心投入

必须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同理,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也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为此,在听课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

2、掌握观察要领

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有人把听课又说成看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我认为,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

(1)听什么呢?怎样听?一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二听课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五听是否有创新的地方;六听课后学生的反馈。

(2)看什么呢?怎样看?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看教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实验的安排及操作,看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得当;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3) 思考什么呢?怎样思考?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思考。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现现象的观察上,更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需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实质。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答得不完整,答得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所以听课,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

主要思考是:1、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于里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2、对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或出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3、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4、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5、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6、这节课是否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等,

(4)记什么?怎样记?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课堂实录包括:1、 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2、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3、 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4、 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5、 学生活动情况;6、 教学效果。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三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课堂评点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 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课堂结构设计; 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基本功; 教学思想;实验等。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智慧。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善于说服自己。充分尊重别人,是说服别人的心理基础;以理服人,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保证。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是技术就有要领可操作。评课的原则、要领、形式和技巧反映了评课的规律和技术。本章来讨论这一问题。

(一)、当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正确的评课能较好发挥应有的功能。反之不科学的评课会降低应有的作用。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评课有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如下:

1、重听轻评

如果有些该评的课而不评,一方面执教者心里没底;二是评课的作用没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2、敷衍了事

即使有的课评了,有碍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评议会上,经常是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面三刀语,评课冷冷清清。

3、平淡肤浅

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出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是很差”。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拿教鞭的姿势,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啥意思。

4、面面俱到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人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

5、参评面窄

评议会上评的少,看的多。为了避免冷场,组织者只好指名道姓发言,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因此,评课场面冷清,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

6、以偏概全

还有一种倾向,评课时只评教师的一两节课,不评教师系列课,这如管中窥豹,很难作出全面评价的。

7、评“新”弃“旧”

眼下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多起来了。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评课时认认真真,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显然这也是不妥当的。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足,评议不到位

有的评议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意义,评课又怕得罪人,怕影响讲课教师晋级评优,所以评议时只讲优点不讲缺点。也有的问题来自讲课教师身上,他们认为自己课提不足,是掉自己的价,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旦别人提出不同意见就顶牛。

2、评议方法不当,效率低

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评课,自然效果就不好。

3、缺乏严密组织,随心所欲

评课效果不好,还与评课没有组织好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听课评课,组织人员事前没有具体要求和管理,评课也是盲目性,随意性,松松垮垮。

4、缺少素养,认识不到位

出现上述评课问题还与评课者的理论素养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不能做到居高临下的分析有密切的关系。

(二)、评课原则

1、 实事求是原则

2、 坦率诚恳原则

3、 兼顾整体原则

4、 讲究方法原则

(三)、评课标准

评课作为一种质量分析,首先应该有一种质量标准。这就如同一种产品的质量验收,在验收应有质量标准一样。什么是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因为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不同,每次评课的目的任务不同,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总体看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2、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是第一位的。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 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的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占用时间过多,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的,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什么是教学方法?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前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还存在“四个一”现象,这应该在听课评课中得到解决。这“四个一”是:1、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2、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备课找题单,上课甩题单,讲解对答案,怪不得学生说:“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满堂练。”3、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指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4、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 看板书

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

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教法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议、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