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 “包浆”

 mmopq 2012-03-07

谈谈 “包浆”

本帖最后由 浪人LN 于 2011-11-30 12:31 编辑

何为“包浆”
1、古玩行业专业术语,包浆也就是以物品为载体的岁月留痕。包浆又称"黑漆古",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或者土埋水浸,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
  不只紫砂、瓷器、木器、玉器、铜器、牙雕等有包浆,连书画碑拓等薄如蝉翼的纸绢制品在内行人眼里也统统有包浆。
  包浆既然承托岁月,年代越久的东西,包浆越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新买来的竹席,不论打磨得多少光滑,都不算有包浆,但老祖母睡了五十年的竹席,包浆红亮不待言说。新锄头的把柄没有包浆,老农民的锄头柄,无不包浆厚实。
  真钱币的假包浆闻上去有化学涂料的气味,并不光滑.常用伪造方法有两种.一是将伪钱用火煅烧,取出后使之冷却,钱的表面即生成黑色.二是将伪钱同燃烧过的木屑放在一起,时间长了再将其取出,涂上油脂.要注意,真包浆放在水中煮洗不会脱落,请大家小心.


psu1.jpg

2、包浆 包浆之为术语使用的频率很高,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外行人听起来一头雾水像是在听鸟语,让人不知所以。“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但不是普通的光泽,而是特殊的光泽,专指古物表面的一层光泽。大凡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才会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即所谓“包浆”是也。可以这样说,包浆是在时间的磨石上,被岁月的流逝运动慢慢打磨出来的,那层微弱的光面异常含蓄,若不仔细观察则难以分辨包浆之为光泽,含蓄温润,幽幽的毫不张扬,予人一份淡淡的亲切,有如古之君子,谦谦和蔼,与其接触总能感觉到春风沐人,它符合一个儒者的学养。如果是崭新的器物,表面就不会有“包浆”,而是最普通的光泽,一眼望去锋芒毕露,像一位文化生意人善于夸夸其谈炫耀于世,用一个古董行专有词汇来形容,称之为“贼光”。
3、在人们谈论古典家具和古瓷玉器时常常会提到“包浆”一词,并且生活中也很普遍地被刚刚开始学习收藏的朋友问起,那么包浆是怎么回事呢?很多朋友在提到包浆时感到非常纳闷儿,怎么沾上古典边儿的东西就有包浆呢?这东西是不是有点儿让人琢磨不透,是不是仅仅为了衬托一种东西的厚重而人为附加上的呢?  
 包浆其实是一种很人性化的东西,时间固然重要,但是与主人长期的摩挲擦拭的关系更加重大。比如瓷器的藏家几乎都知道,在上个世纪初市场上曾经出现过一批乾隆年间的官窑瓷器,就没有包浆,很多人都认为是作伪,但是后来还是确定为真品,没有包浆是因为这批瓷器从生产出来以后就没有开过封,没接触过 人气。
  其他品类的包浆现象我们姑且不提,今天就说古典硬木家具的包浆现象关于硬木家具的包浆我国的南北方有着不同的说法,北方称之为包浆,南方则称之为皮壳。为此我曾经和北京元亨利古典硬木家具有限公司的专家以及其她业内的朋友交流过,大家普遍认为除了语言习惯以外与南北方传统上对家具表
面处理工艺上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式家具的表面工艺历来有“南漆北蜡”之说,也就是南方喜欢对家具表面进行上漆处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木材本身、漆面在与主人和环境中的空气、水分接触后会慢慢老化,表面产生了温润如玉的感觉,并伴有漆面皲裂的现象,因为有原有的漆皮,故叫皮壳。

psu.jpg
   
   北方用上蜡工艺作表面处理的家具形成的包浆我们认为应该是受两种因素的共 同影响的结果,一种是主人长时间的擦拭、摩挲,一方面是木材本身特有的油性慢慢地溢将出来,也就是反油的结果。在对一些古旧家具的观察中我们不难看出主人手部摩挲较多的部位(比如圈椅的如意头)的包浆现象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我们手上的油性或是汗渍作用在木材上的结果,越是摩挲于是光润,所以说我们在收藏古典硬木家具是不怕使用,就怕不用,使用是家具
升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就是现代仿古家具的包浆现象,从我们上面介绍的内容中不难看出,包浆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一般至少也要三五年的时间才会开始有明显的包浆现象产生,在产生包浆之后打理起来就会简单很多,因为包浆其实也是家具的自我保养过程,在产生包浆之前日常的上蜡和擦核桃油还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的知 识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详细介绍,在此就不赘述了。
包浆
在很多有关古玩的书上,一些有独到见地的藏家,都谈到过玉器、  
印石、木器、铜件、砚台以及瓷器等各类传世古玩艺术品上,都有一  
种因岁月流逝而留下奇妙而使人赏心悦目的光亮。  
  这种类似清漆罩过的光亮,却又不是用清漆抹、用蜡打、用椰子  
油擦、用皮鞋油搽所产生的浮光。它更精光深邃,使得竹、木、瓷、  
石这些非玉的东西,都呈现出玉石般的珠光宝气,灵气四溢。这就是  
藏家们所说的“包浆亮”。  

dsc_2542.jpg

  直至现在,还没有一本专著,专门论及传世古玩形成“包浆”的  
成因。有的书上谈到,紫檀、红木、黄花梨、铁梨木等一些高档木材,  
本身有些油性,年深月久,油质外泄,和空气中的尘土、人们触摸的  
汗渍,互相融会成了“包浆。这种说法,似乎还有些科学道理。  
  那麼,玉器、印石、铜件、砚台,瓷器呢?尤其是还有古籍善本  
以及传世字画,在这些古玩艺术品上,本身并不具有“油性”,但也  
会出现“包浆”,就比较令人费解了。  
  然而,事实是这些非“油性”的传世古玩上,确实也会出现“包  
浆”,但比起木器家具来,要不明显得多,而且较难辨别。尤其是瓷  
器的“包浆”,更加难以辨认。  
  其实,玉器、印石、铜件、砚台、瓷器等传世古玩之所以也会出  
现“包浆”,原因之一,是因为人们长期把玩、擦拭的结果。由於成  
千上万次把玩和擦拭,把这些器物表面磨擦得十分平滑,因此变得光  
鉴可以照人了。也因为这原因,一些小器件,如玉佩、鼻烟壶、砚台、  
印章、核桃雕件等等,人们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  
也愈加明显。当然,这里也因为人们手上和身上的油汗附在上面,年  
深日久,帮助了“包浆”的形成。  

dsc_2200.jpg

  所以,一些较大型的瓷器,如瓷瓶、瓷罐,人们不可能天天去把  
玩、去擦拭。尤其是古时候空气洁净,一年中大概只要拂尘数次,也  
就更难形成“包浆”了。如果你轻易地认为这种瓶罐由於缺少“包浆”  
而断定是新货赝品,那就像竹篮打水,永远要“漏”定了。  
  正因为如此,一般初学收藏的人,不要轻信有的书上所说:“只  
要学会看包浆,即能辨别器物的新旧,推断其年月之长短,可以少花  
冤枉钱……”  

  学会看包浆,只是识别器物新旧手段之一,而且对木器类古玩比  
较明显有用。要鉴别其他器物,比如瓷器,还要从底足、釉色、胎骨、  
图案、纹饰、旧痕等多方面去判别。  
  笔者就见到过有些瓷器,不知是否放在橱柜裏的原因,常年不见  
天日,也无需去擦拭灰尘,不要说毫无包浆可言,连底足和釉色也新  
得可以,但却是“的板”的老东西。  
  在古玩界有这麼一段趣事:辛亥革命後溥仪退位,因日不敷出,  
靠典当度日。1924年春,盐业银行把一些逾期未能赎回的古玩进行封  
货拍卖。在这批货中,就有康熙年间的官窑瓷器。但这批官窑珍品,

竟然令许多古玩店老板不敢接货。原因是这批东西新得出奇,手感底  
部还有毛刺扎手。如果是康熙时的东西,到那时算来已有近三百年了,  
底部早应磨得十分光滑,怎麼可能还有毛刺?更别说什麼“包浆”了,  
因此认定是刚出窑的新货。当时,只有一个叫张云碉的,一看胎釉、  
二听声音、三掂分量,认定这是康熙官窑珍品。後来,知道底细的人,  
解开了这谜底,原来这批东西从景德镇运到北京,一直放在内务府库  
房,後来抵押到盐业银行,还从来没有开过封,依然是300年前的原  
包装……  
  因此,“只要学会看包浆,就能识别器物的新旧”这话,有点绝  
对。尤其是还能“推断年月之长短”,更是言过其实了。  
  古玩鉴别的学问深得很,不可能那麼简单。再说,什麼都不是绝  
对的,绝对了就不是真理。
看包浆  
  各类传世的古玩艺术品,如瓷器、木器、铜器,还是玉器、砚台、印石等,
因年长日久,器品上均会留下沧桑摩挲和岁月侵淫的痕迹,即所谓包浆。有包浆
的器物只要拿干净的燥布轻轻地揩擦,就会立即出现一种光亮,而且有越揩越亮
的感觉,这就是所谓包浆亮。这也是寒来暑往,干燥与潮湿,乃至爱心所呵护的
结果,也是历史打下的“火漆印”。有人为了追求包浆效果,常常将新品用蜡打
,皮鞋油擦,椰子油搽,色拉油浸,于是也出现了一种光亮,但仅仅是一种肤浅
的浮光,与精光深邃的包浆亮有千里之别。近年作伪的铜器,如佛像、香炉等,
可以作成旧色,看似古色古香,可是难以造成深邃的包浆亮,会露出破绽。用氨
水等化学药水浸泡的瓷器,可以退去火光,形成一定程度的宝光,却毫无包浆。
木器更是这样,凡是高级的木器,如紫檀、黄花梨、红木、乌木等,其本身就有
一种油性,加上包浆,就会越揩越亮,精光内含,灵气四溢,令人百看不厌。可
是有人不知包浆的珍贵,硬是用热水和洗洁精,将包浆洗得一干二净,变得白乎
乎、燥兮兮,毫无灵气可言,殊为可惜。近年来我们试用84消毒液浸泡肮脏的传
世瓷器,发现可以用来鉴别瓷器的新旧和大致的年代。只要是传世的古旧瓷器,
84消毒液不仅可以除去器身上的污垢,还能出现明显的包浆亮,年代越久的包浆
也越亮。但釉上彩是禁止浸泡的。如果是近年生产的新瓷器,则浸前与浸后变化
不大。这一方法公开出来,让爱好瓷器的初学者得以借鉴。当然尽量不用这些刺
激性很强的化学药水。木器等更要禁止使用。器物需要清洁时,还是适宜用木盆
或塑料盆,盛上清水也可少量放些洗洁精小心清洗。千万不能用坚硬的器皿用来
盛水洗瓷器,稍一不慎就会造成磕碰等后果。几年前,有瓷器爱好者将一只罕见
的康熙朝茄皮薄胎天球瓶,因玻璃质感极强,看似新品,实为旧物。他竟将它放
在水泥制成的水斗中冲洗,结果将瓶口给碰碎了,殊为可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近年生产出的瓷器有些已经仿出了近似的包浆,不可掉以轻心,只看一点,不及
其余。自然如发现了一点破绽,则要抓住不放,决不能有侥幸心理,想捡漏或相
信故事,鉴别时要作全面观察。

dsc_0097.jpg

    其他如古籍善本、书画也同样存在包浆,不过没有出现光亮,只是一种旧色
,阴阳面有明显的色差,作伪书画用浓茶水喷洒,混充包浆,正反面就没有色差
。有种色差也称阴阳面,请参见《辨阴阳》。
    包浆是一种难以伪造的时代特征,传世时间越久,包浆也越深,因而揩擦就
容易出现包浆亮。包浆是传世古物的标志,新品与旧物的分水岭。只要学会看包
浆,即能鉴别器物的新旧,再推断其真伪,以便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可以
少花冤枉钱!
    自从北京王世襄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明式家具珍赏》后,海内外掀起
了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热潮。在各大拍卖行中,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黄花梨、紫檀
以及铁梨、鸡翅以及红木家具,价格直线攀升,出现了数万元乃至千万以上一件
的高价。这一收藏热更折射到大街小巷,人们都想争购古典家具,以图厚利,或
藏之秘阁,陶醉于奇器名品之中。于是高仿品便应运而生。他们用现代化的加工
手段和作旧技术,用普通硬木混充名贵的紫檀、黄花梨。一件件貌视古朴苍劲的
名木家具便陆续上市,还有些流向拍卖行。要识别是传统旧物还是高仿新品,关
键的一点便是看包浆。新品易仿,而包浆难造。如传统的黄花梨家具,必定形成
岁月的包浆,有类似缎子一般的辉光,且越揩越亮。因为高级名木的特性,加上
长年累月空气侵蚀、手摸布揩等附上的一种“油层物质”,已经完全渗透进里层
。这是传世物品的珍贵“衣裳”,任何仿品都难以企及。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所
以,新老器物只需观其是否存在包浆可大致知其真伪!同时用手抚摸来回滑动,旧
物多有一种滑不溜手的感觉,即所谓手感,但也并非凡滑溜之器即为旧物。木器
、铜器、瓷器等都有相同的道理。
    有一位外地企业家托朋友当眼,高价购入了一张黄花梨画桌,十分高兴,因
他初涉古玩界,还不懂如何看包浆,用打火机照看桌子背面,倒是完全古旧。其
实那是工匠采用旧桌木板贴衬,蒙混过关。所以,看木器的关键先要设法细看标
准器,仔细观察,留下印象,方能识别赝品。而标本或标准器决不能有错,否则
就会一错百错。其实,黄花梨和紫檀等新品也完全可以收藏,因材料越来越少,
越来越贵。正宗的高档材料如紫檀、黄花梨更是价值昂贵。所以名家设计,名匠
制作的高档罕见新艺术器品,收藏前景必然看好。因此是旧物还是新品,是名匠
偶尔仿造,还是流水线批量生产,在历史价值上有天壤之别,不能混为一谈。
    前几年在古玩市场出现了一张前屏“全拷头”架子床,主人介绍说是红木制
作,一流水平。粗看是红木,是色泽近黑的一种老红木,从床杠起全都采用“拷
头”的床较为少见,不仅做工考究,而且很有气派。但仔细观察,不见包浆。细
观木纹又未见黑线,因老红木虽黑,也一定有若隐若现的黑线。一无黑线,二无
包浆,就排除了第一印象。再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是花梨木涂上染发液而成,传
世包浆早已被罩掉、染黑,终于发现了破绽。因此,如发现器物无包浆,就要引
起注意仔细观察!
    有两把黄花梨南官帽椅,从照片上看,古色古香,且有一块牙板是新补,可
是椅子毫无包浆,又无木筋,令人怀疑。据说椅座面也不是藤面,而是板面。因
为原配藤面容易鉴别,藤面愈细,质量愈好,年代也较远,而且制作比较难。今
缺乏古代旧藤,采用新藤则一目了然。可是改作座板却十分方便,也容易作旧。可
以作出判断,此椅尽管要价高,实为新仿无
    疑。新配的牙板是故意施放的烟幕,以起到误导作用。另有一种方法是将椅
子材料,全用石灰水浸泡,椅脚再用盐卤或硝酸浸过,然后堆放在露天场地,任
其风吹雨打日晒。这样时间一久,木质已完全褪色变得灰白,然后再将整把椅子
的全部零件捆起来,当作年久散架之椅出售。这种“散伙”之椅,榫头等处也都
老旧,仿出磨损痕,容易使人上当!
    上文已说到瓷器也同样有包浆。现在高仿红釉器,如瓶、盆、罐等,缺乏鉴
别经验的人看不出是新是旧,亦可用布揩。旧瓷充满包浆,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
,釉面还有一种古旧肥厚滋润的感觉。有些有年份的新仿瓷品、也有类似湿润感
,但缺乏久经沧桑的古旧感,难以和真品相比拟。有包浆的旧瓷用手去摸,没有
涩度,比较滑手,新器缺少这种感觉。这主要是包浆在起作用。多年前发现仿青
瓷海浸作伪之法,即让刚出窑的仿晋唐瓷品,如怪兽、羊、天禄等,用网袋包裹
,全部沉到海水里,并设法让一些寄生物如海贝、牡蛎等来叮吸。一年以后,打
捞上来,再将寄生物大部分清理掉,只留下小的以及剩余的痕迹,混充古物。对
这种“新发明”稍不注意即会上当,因为出水、出土的古物不存在包浆,藏家不
可不察。当然也确实有沉船出土之物,要注意全面观察和考察,乃至调查研究,
不可混为一谈。
    榉木有很漂亮的木纹,也是清初和明代常用的较高档之木材。有些像鸡翅木
,俗称“鸡翅榉”,为榉木上品。其木纹有如行云流水,特别是红榉因为年代远
,文物和历史价值很高。甚至是榉木的本身,也是帮助鉴别产地的佐证。如故宫
所藏的明式黄花梨架子床,制作异常精美。该床当年由山西藏家捐献。究竟产地
在哪里引起有关专家争议,而王世襄先生就是根据一根床柱子是榉木断定为苏州
产品,因为苏州出产榉木。当然宁波也产榉木,有人说该床是宁波产品,这要有
令人信服的证据。王世襄先生德高望重,他是宁波人马愚先生的得意门生。马愚
鄞县邱隘人,是解放前和解放初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收藏传世家具,对纪年铭文
和包浆、铜件锈色,以及了解木材本身,都有相当重要意义。传世铭文也有包浆
。那年乡下有“康熙铭款”的条桌要转让,因铭文的吸引力,抽空前往。那张桌
子背面确实写着康熙年制字样,但墨色飘浮,笔力软弱,更无包浆,显然是后添
款,一目了然。

dsc_0015.jpg

    传世古家具也有一种例外,就是长期在露天处雨淋日晒的家具,比如门窗、
屏风和桌子、椅子等,材料如杏木、杉木、黄花梨等。这种木器确实没有包浆,
木色大多发白或发灰白,但细观有一种凸起的木筋或称木纹,时间越长,凹凸感
也越明显,呈现出一种因岁月久长而摩挲出来的脉络,如俗语所说:“人老露筋
。”此类仿品与真品的区别在于仿品很难仿出这些因自然侵蚀而出现的木筋。
    有乾隆庚寅年款算盘产地宁波。有纪年铭文的木器,极其罕见。过去工匠很
少被重视,因此即使有精美之作,也极少在作品上留名。我们收藏研讨了20年的
甬式家具,而发现有工匠落名款的只有数件,确实是凤毛麟角。这面乾隆年间的
算盘,倒是主人在底板上写上“乾隆庚寅年置”的字样,该年为公元1770年,也
已有230年。有年款木器的作用,可以帮助初学者核对寻找年份大致相近的作品。
这和瓷器年款一样,英人霍布逊用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青花象耳瓶为标准器
,找出了数十件元青花,在世界引起轰动,也对国人重视元青花起到促进作用。
而瓷器的年款较多,仿品也多。木器的年款比瓷器相对要可靠得多,因为在当时
不值钱,没有必要去仿造。这面算盘为榉木制作。榉木大致分两种,红榉和黄榉
,前者多属前三清以前之物,由于年代久远,木器的颜色、包浆和铜配件的锈色
,势必和年份较近的有区别。远在何时,近在哪年?这就得靠经验或借助有纪年
铭文的作品作为标准器来帮助断代了。有纪年铭文的木器价值主要也在这里。当
收藏到一件有纪年铭文的木器千万别用沸水、洗洁精将原有的包浆和锈色洗刷一
新,以讲究卫生!

dsc_0014.jpg

8b4eae15f19833d83cc46603d27f5133.jpg

6eef2849b5e09d4f2f4c2f2cfff4bd41.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