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民众怎样辨别毒基因?

 xcaq 2012-03-07

 普通民众怎样辨别毒基因?

    农业部多次把毒基因描述为“高抗、多抗、抗逆”,我们就可以据此判断某个品种是否为毒基因。

    1.试验检测。比较准确的是仪器检测,但绝大部分普通民众无法做到,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用对食品敏感的蚂蚁检测,注意事项:食物要煮熟,食品不要受污染。原理:蚂蚁具有天然的测毒能力,几乎和仪器一样准确。我的反毒基因文章里面有两篇专门讲蚂蚁检测毒基因食品可供参考。

    2.反毒基因科普宣传资料。有些宣传会列明毒基因品种和名称。

    3.看品种描述。尽管几乎所有的毒基因品种都打着“杂交”的旗号,但我们稍作分析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抓住毒基因这个“假冒伪劣分子”。我们知道,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例如,大规模病虫害爆发,一般情况下,天然作物也和人一样,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但抗虫能力几乎为零,所以:

    (1) 凡是宣称抗虫的作物品种,基本上就是毒基因的;

    天然作物的抗病能力最高可能也只能达到中等程度,而且比较单一,所以,

    (2) 那些宣称抗病强、很强、超强、高抗、多抗、免疫、无感染的作物品种基本上都是毒基因的,这些是用文字描述的毒基因的抗性,例如:高抗玉米螟,稻瘟病免疫。

    (3) 抗病、感病分级,有三种情况:

    A. 用“低感”、“中感”文字描述,例如:低感叶锈病,这里的“感”是“感染、染病”的意思,感病低则抗性高,这就表示抗性达到了“高抗”、“中抗”程度, 就单一抗性而言“高感”某种病明显不是毒基因品种。

    B. 用抗性“级”表示,级越高,抗性越强,毒害也就越大。设天然作物的抗性最高为5级且为单抗,那么,超过5级的或者中抗几种病害的,就是毒基因品种,例如:抗叶锈病8级;

    C. 用感病“级”或者“轻”来表示抗性,级越低、病害越轻抗性越高,例如:大斑病2级,穗颈瘟0-3级, 盘腐型菌核病0级(0.00),茎、根腐型菌核病1.98,黄萎病2级(47.50);根腐病轻

    D. 用百分比数字+英文首字母表示抗性,百分数越小,抗性越高,毒害越大, 例如:

    病株率0~1.0%),高抗茎腐病(发病率0)

    丝黑穗病7.4%

    丝黑穗病发病率两年平均1.0%。

    病情指数0.195。

    菌核病发病率11.67%,病情指数7.25%

    抗大斑病(3R),中抗弯孢病(5MR),高抗丝黑穗病(0%HR),中抗茎腐病(24.1%MR),中抗玉米螟(6.0MR)。(MR/HR=medium/HIGH resistance)

    条锈、杆锈病表现免疫,慢叶锈病(5S),高感白粉病(7S)和黄矮病(4.2HS)。 (MS/HS=medium/high sensitivity中感/高感)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几乎所有的种子包装袋上只是笼统地说明“抗病”,并没有说明是否天然抗病,抗病到什么程度,这无疑给消费者区分带来了巨大困难,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象先玉335这种高抗、多抗的毒基因作物也只在种子袋上标注“抗病”,其危害会有多大!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立法强制要求对“抗病”程度一律予以严格明确标识,例如:初级抗病,中抗、高抗,具体抗什么病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