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病几乎都需要拍片子

 chy随和 2012-03-07

耳病几乎都需要拍片子

健康时报记者 余易安 特约记者 李新萍 《 健康时报 》( 2012年02月20日   第 01 版)

  受访专家:王振常,“眼耳鼻咽喉疾病CT和MR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领衔专家、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

 

  医院拍过片子的人都对CT和MR(核磁共振)不陌生,作为先进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二者的广泛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莫大帮助。

  误诊高——

  小鼻子小眼最不好拍

  王振常教授说,人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咽喉,因为结构小、病变小,一旦出现问题,即便用上先进的CT和MR,也难以发现异常。找不到病因,摸不清楚病变情况,治疗就会无从下手,导致的误漏诊率必然就高。

  “以搏动性耳鸣为例”,王教授说,以前的治疗基本无计可施。而该研究却发现,颞骨血管沟骨壁缺损是波动性耳鸣发生的重要机制,由此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治疗依据。

  确诊精——

  拍好片子才找到毛病

  千万别以为“CT和MR,那都是少见病、危重病才要做的检查”。要知道,几乎所有的耳科疾病,都需要拍片子。

  王振常教授解释,耳科疾病主要分三类——耳聋、耳鸣和眩晕。尽管症状不同,从病因角度看,无非是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的、肿瘤引起的、外伤引发的,或是炎性病变和退行性病变的结果,确定病因,每一样都少不了要拍片。影像学检查就是给诊治疾病提供最为客观的证据。

  重对比——

  老片新片都得看

  如今的医疗环境下,最受诟病的便是没完没了不断升级的检查。王振常教授提醒患者,如果信任医生,那么,看病拍片儿,一定记着——老片儿要带,新片子也要拍。王教授说,人不同,病不同,病变进度也不同,片子的有效期就不同。新片反映现状,对比老片能看出进展,俩都不能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