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播出,使清朝宦臣纪晓岚——纪大学士的名字在全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可电视剧塑造的纪晓岚,在皇帝面前整天嘻嘻哈哈,玩笑倍出的形象,只能算作戏说了。而历史上的纪晓岚却是个小心翼翼,成腹深厚,圆滑透顶,随机应变的清朝宦臣。他名纪昀(1724——1805),字晓岚,河北省献县人,是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写了许多文章,并著有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颇为后世所重。 近日,从朋友处借得一部纪晓岚著的《方圆之道》,看后,对才气冲天的纪晓岚又有一种新的认识,尤其是对他创造了侍君40余年的纪录十分佩服。而他创造奇迹的力量却来自于一枚小小的古铜钱。古铜钱外面圆圆的,中间是棱角分明的方孔。它寓示着“外圆内方”的做人道理。“方圆之道”——是纪晓岚一生当中处世智慧的最大、最成功的发现。“方,就是露出本性,表现个性,处世积极,锐意进取。圆,就是老成持重,稳如泰山,肚大能容,心宽胸厚。”通过40年的实践,他的“方圆之道”远远超越了《菜根谭》。 纪晓岚身处清朝由盛而衰、由治而乱的过渡时期,以其天资聪明,在复杂多变的封建官场中,随机应变,方圆相济,巧妙地将“方”与“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纪晓岚从一开始进入朝廷,就深悉一个道理:“想钩鱼,就要问鱼想吃什么。”作为士人,皇帝认为你有用,你就有用,皇帝认为你没有用,你就是一个废物。所以,侍君最关键的,是要让他认为你有用,并要培养皇帝对其的依赖性。乾隆是历史上一位个很有才气的皇帝,纪晓岚也熟读诗书,应对乾隆的提问,自然流畅,浑然天成。乾隆登基30年,在泰山行封禅大典。在济南府下榻时,游赏济南的湖光山色,当他问起和珅和纪晓岚:“济南有四大明泉,朕已看了三泉,还有一泉,叫什么名字?”和珅答不上来,纪晓岚却答道:“叫金线泉。”乾隆皇帝讶地问道“你如何得知,可曾到过那里?”“臣没有来过。只是昨日向府尹借来一部《济南府志》,看到上面的记载。”纪晓岚答道。乾隆听后,赞赏道:“你勤勉上进,实属可嘉。”和珅听后,在一旁心里酸溜溜的。纪晓岚就是凭借勤学好问的精神,不断丰富起自己的知识,对乾隆帝的提问,对答如流,经常在文武百官面前抢了头筹,所以经常赢得乾隆的夸奖,并得到了皇帝的欣赏,每次出游都少不了纪晓岚的陪同。如果乾隆出游,少了纪晓岚的陪同,乾隆总感觉身边缺少点什么,游兴大减。 在那个家国天下的年代,可以说所有人的头颅都别在君王的腰带上,皇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喜怒衷乐全凭自个心情的好坏。而纪晓岚自乾隆十九年成为天子近臣后,40余年不离左右,乾隆始终离不开他。他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侍君的三个阶段,即“侍君之初,才为主,媚为辅;侍君之中,才媚各半;侍君之末,才为辅,媚为主”。依次满足青年皇帝、中年皇帝、老年皇帝不断变化的心理需要。在与乾隆这样的“虎”相伴中,运用超常的智慧和政治技巧,化解了诸多危险和变数。纪晓岚就是在这样的纷繁复杂的朝庭里,像一个孤独的收割者,向着弯曲的镰刀歌唱。在圆滑老练的迎逢拍马中,完成了每一次升迁的玩命过程。从一个进士,一路攀升,最后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成为清朝一名权重言威的一等大臣。 当然,他的投机和顺遂,暗淡了众多官吏的荣光,也有险着杀身之祸的时候,曾被乾隆贬至到新疆,但他又凭着亦正亦奇的手腕,回到了皇帝的身边,并更加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他看官场,满眼是险恶的倾轧与布满心机的陷阱。经过一场被贬灾难之后,纪晓岚对自己的处世方式进行了改革。在官场他“从不与小人结仇,亦不与君子献媚”。经常在完美中表现自己的瑕疵,巧妙地掩盖自己的靶心。纪晓岚经常与朋友或同僚“千千计较”脸红脖子粗的,是最爱争吵,不愿服输的人。但他的争强好胜,反而不令人难受,就在于他故意在辩论中列出一堆可以让别人很容易指正的错误,从而打消别人的防备心和忌妒心。同时,他广交朋友,打造自己的圈子,三教九流才趣相通皆为朋友。纪晓岚与当时的刘塘、朱珪、钱大昕等绝大多数著名学者、作家、诗人、书画家有着密切的交往,成为乾嘉时代的文坛领袖。同时,他还十分重视扶持新人,在钱大昕等人的介绍下,他认识了戴震,交谈中,他得知戴震虽家境贫寒,却是一位饱读诗书、知识渊博的才子,于是便戴震留下,寄居在家中,支持他研究学业,并将他的一部《考工纪图》付梓刊行,俩人成为莫逆之交,后来戴震成为卓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并在纪晓岚的举荐下进入四库馆任纂修。还写出了《方言疏证》,成为语言学史上的一部权威性著作。 历史评价纪晓岚一生“没有取得显赫的功绩,也没有解决国计民生的经世方案,但在学术上却显露冲天才气”,这正是他隐藏自己处世做人的智慧高明之处。纪晓岚深知“高处不胜寒”的道理,对避祸之道甚熟,时时处处控制好自己的权力和威望,事事都留有余地,把握好进取的节奏。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工程,就是他主动要求来的。他一修就是十几年,慢慢腾腾,不紧不慌,巧妙地把自己躲藏在权力漩涡的边缘,置身在明处,冷眼旁观,假手在上,对权臣恶吏,他采取的是只出主意,不出面的战术,暗地折翻对手,扫清障碍。同时,他为了应付皇帝的不测淫威,在校勘《四库全书》时,在书中醒目之处留下错误,留待乾隆帝校出指斥,以示皇帝圣明天纵,维护皇帝专制体制,取悦溜须君王,在君王面前表现出一个全然没有人格、尊严的样子,让君王有一种驾驭一匹烈马的心理满足感,即保全自己,又巩固了自身地位的稳固。 纪晓岚就是凭借“方圆之道”,驰骋于官场,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清朝重臣。在复杂多变的封建官场中,享受着智慧带来的理想人生,成为生前显赫、死后留芳的官场的奇才和不朽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