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天寿与浙江美术学院

 小儒家 2012-03-08

潘天寿与浙江美术学院


潘天寿与浙江美术学院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马明宸



灵岩涧一角 1957年 潘天寿.jpg

灵岩涧一角 1957年 潘天寿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随着国家政治重心南迁,一些文化机构也相继随迁或成立。国民政府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举办全国美展和筹建国立艺术大学的议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教育部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于1928年邀请林风眠在杭州西子湖畔创建国立艺术院,这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这时,尚在上海美专和新华艺专任教的潘天寿被聘为国画系主任教授,这年他年仅32岁,受林风眠之邀加入国立艺术院,开始了与这所著名艺术学府的渊源。
  1928年到抗战爆发前夕,潘天寿在学校度过了平静而优雅的10年,这个时期西子湖畔的艺术学府景色宜人、钟灵毓秀,潘天寿潜心艺事、传道授业。1932年春,潘天寿又与国立艺专、上海美专、新华艺专和中大艺术系的同仁成立了艺术团体“白社”,志在以扬州画派的革新精神开创当代中国画艺术的新境界。1937年上海沦陷后,潘天寿随国立艺术院仓促南迁,辗转浙、赣、湘、黔、滇、川六省,其间进行中西画分科教学改革,潘天寿受命主持中国画教学。1940年国立艺术院再迁四川灵璧,任命潘天寿为教务长,也是在这年潘天寿次子因受日军轰炸惊吓而夭亡,颠沛的流亡生活与院内复杂的人事关系让他难以实施自己的教学主张,一度休假远离是非漩涡,在短暂的安宁中编写了《中国画院考》,并整理了《听天阁诗存》。
  1943年国立艺术院落户重庆,教育部电请尚在续假中的潘天寿赴渝担任校长,潘天寿谦称能力有限,坚持不就。1944年教育部再次来电,国立艺术院师生亦再三恳请,潘天寿邀谢海燕、吴茀之协助,一同赴渝上任。潘天寿主持工作正值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他力避门户之见、坚持民主行政,在教学中兼收并蓄,容纳不同的主张与方式,一时间,学校汇聚了南北著名画家如李可染、林风眠、关良、赵无极、黄君璧等,使国立艺术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教学富于成效,风雅独存。抗战胜利后,国立艺术院返回杭州,潘天寿全力整顿恢复教学秩序。1947年,潘天寿向教育部坚请辞去校长职务,以普通教授身份全力投入创作和教学。
  新中国成立后,国立艺术院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校务委员会决定将中西绘画再合成绘画系,潘天寿参加土改并转画人物。1952年学院成立民族美术遗产研究会,潘天寿任主任,他与吴茀之、史岩等人深入民间鉴定收藏古画,并进行整理修复,充实了院藏。此后,传统书画艺术得到重视,花鸟画艺术赢得了一个短暂的春天,1957年潘天寿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潘天寿出任院长,对于中国画艺术与教学有着长期实践与成熟思考的他终于开始实施他的教学主张了。
  潘天寿首先恢复了中国画专业分科教学,其后是恢复中国画系。在具体的教学上他逐渐把传统绘画的诗文题跋、书法篆刻等元素纳入到中国画教学课程之中,融汇了西方学院式绘画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绘画传承方法,致力于建构当代中国画教学新体系,探索传统书画在当代的传承途径。其后潘天寿不断阐明自己的教学主张,得到国家和业界的广泛认可。1961年到京出席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时潘天寿提出了“人物、山水、花鸟画分科的意见”,他的建议得到与会有关领导首肯,兄弟院校纷纷效仿试行改制。1962年又一次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会议在杭州召开,潘天寿又提出了在中国画系开设书法篆刻专业的建议,文化部给予支持,最后大会通过决议同意实行。随后潘天寿主持在浙江美术学院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他亲自授课并把自己多年收藏的书法作品捐献给学校作为教学资料。潘天寿的中国画教育体系注意与西画教学区分开来,强调中国画教学本身的规律和方法,形成了在当时的中国画改造风潮中坚守传统艺术本身规律的另一条艺术道路,这对于新中国时期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美术学院也因此成为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重镇。
  “文革”开始时潘天寿正处在艺术上的高峰期,他的传统主义艺术立场不能见容于风云变幻的运动年代。1971年潘天寿重病,由于没能接受治疗,延误了时机,含冤逝世。直到1977年中共浙江省委才为潘天寿平反昭雪,1978年浙江美术学院为潘天寿补办追悼会,1980年又联合中国美协及其浙江分会在中国美术馆隆重推出潘天寿书画展,1981年报经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潘天寿纪念馆,新时期浙江美术学院又做了不少潘天寿艺术宣传与弘扬工作,重新恢复了潘天寿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