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为村民“孺子牛”

 yj_hmds 2012-03-08
甘为村民“孺子牛”
——访市人大代表、德新村党支部书记周磊
  本报记者沈奘恩  通讯员郁健

  “我只是做了些自己该做的事情。”昨日,市人大代表、德胜镇德新村支部书记周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虚地说道。

  今年36岁的周磊是德胜镇年纪最轻的村支部书记,刚当选市人大代表,他抑制不住激动:“这是选民对我的信任,也是老百姓对我的支持,我会在做好村里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广泛听取民意,为老百姓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010年,周磊担任德新村党支部书记,之前在德新村做了9年会计。12年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德新人,周磊了解村里的一草一木,对村里经济薄弱、社会公益事业停滞的状况十分着急。一上任,他就意识到,做好农村工作,必须要统一村干部班子的思想,树立起为村民服务的意识,只有村干部形成了合力,民心才能团结,才能为村里的其他工作奠定基础。

  德新村原是一个经济薄弱的村,2010年,村里还有30多万元的欠债。周磊心想,有了外债,村里的经济根本没有办法发展,那怎么办呢?周磊千方百计联系村里的在外能人,向他们说明村里的情况和发展的计划,得到了能人们的一部分资助。村里还有一些废弃的水面、土地和房屋,周磊和村干部们把这些资产盘活,该发包的发包,该出租的出租,该复垦的复垦,一下子又为村里增加了一部分村营收入。听说京海集团的项目要放在德新村,周磊心里高兴极了,这个项目为村里又带来了一些扶持。周磊说,任何一个进驻德新的项目必须的条件就是要有扶持村部发展的思想。两年来,德新村的债务终于还得差不多了,周磊松了一口气。

  “村干部就是为村民服务的,为老百姓做事的村干部才是好干部。”周磊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以前,村民们时常为了路不好走踩到了别人地里而到村部吵闹,这让村干部头疼不已。周磊想:要致富,先修路。在他的感召下,村干部积极筹资,修了一条1050米的村道。当一条平整的水泥路出现在村民眼前,13个小组的村民高兴极了,因为这条路解决了他们的日常出行。去年,村里还出资开挖了一条5000方的泯沟,为几十亩地的农作物解决了积水问题,挽回了村民的损失。

  周磊说,为老百姓办实事,他们就会支持你的工作。看着村里的经济逐渐好转,公益事业逐步落实,村民的信心更足了,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主动交起了拖欠几年的陈欠款,修路时不要求赔青,到村部话起了家常……“在村里,我有更多的机会听到民声;作为人大代表,我就有更多的机会表达民声,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村民服务。”周磊这样说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