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辑风水案例

 水深流缓 2012-03-08


        邹再荣,生于清代,江西人,后入湖南,为蒋大鸿大弟子姜汝皋之再传弟子。其足迹踏遍湘中各地,并留有钤记,其代表作是湘中某地的葬公猫山出邹氏少聊官了。关于邹大师葬这棺地,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因此坟自出邹氏少聊官后,现在又出了某大军区副司令员,所以地点不便透露,但当地人人人都知这个故事,有缘人可以到实地考证一下。
        话说邹再荣大师一日与徙行至湘中某地,看四面罗城,一山高低起伏状如游龙,水口贪狼高耸,连呼好地,于是,邹大师与其徒就对公猫山寻龙采地,采完地后,下山时已经天快黑了,他们就在路边的一座房子里借宿,谁知那房子的主人非常好客,问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去做什么事,吃过饭没有等等。邹氏说是到某处做生意的,路过此地,当得知邹师徒二人没吃饭后,又连忙做饭给他们吃,并安排了上好的房子给他们师徒住下。师徒俩住在一间,感慨屋主的热情,只等天亮就赶路。
谁知道他们一睡就到日头都上了一竿了,醒来时只听到外面的喧哗声,他们赶紧爬起床,去看个究竟。推开门一看,邹大师被眼前的情景所惊住了。只见屋主夫人手执一个勺子,正在一口大锅里舀粥,外面排着一个长长的队伍,都面黄肌瘦的,手里都拿着一个碗。
        邹大师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对他的徒弟附耳说,今天就不走了,住几天再说。
        吃早饭的时候,邹大师与屋主闲聊起来,在闲谈中得知屋主也姓邹,是本家。大师便问,早上那些人喝粥是怎么回事,屋主说,这些年闹饥荒,都穷苦人家,现在,比其它的积蓄的粮食稍多些,所以,就每天煮了一大锅粥,让一些饿得荒的过路人家喝上碗,权且当茶喝。
        大师为主家的这种行为深为赞赏,住了三天后,大师发现天天早晨都如此,于是,在早餐时,对邹氏夫妇说明了他们并不是做生意的,他们是地师,并问主家祖山在哪里,以便采一个好一点的地,算是对他们夫妇的这种积德行为的一点补偿。
        于是主家就带邹大师对他的祖山全部走了一遍,所到之处,邹大师对每一坟的兴衰荣辱祸福一一点明,主家为邹大师精湛的地理水平很感精奇。
又过三天后,邹大师要辞行了,临走时对主家说,他对祖山寻了三天,没有发现一处满意的地方,倒是有一地,建议主家把那山买下来或者是兑换好,到时有事时再找他联系,并告诉主家的具体联系方式,主家连说好好好。
        七年后,前东家去世,邹大师被轿夫请至家,下葬的前一天晚上,他与徒弟在谈心,徒弟说:师傅,好象前次看的那地应该是下面一点。师傅:是的,明天下葬时你看我把上衣挂在哪哪就是正穴,上面的穴能平安,下面的穴发贵大而猛,但于师不利。谁知,他们的这番谈话刚好被葬主的儿子邹少卿听到。以前邹大师到他家时还只二三岁,现在已经是十来岁的人了,他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第二天,师徒俩赶先来到猫公山上,走到山上的一块上平地时,师傅建议就在此休息一会,并顺便把上衣裳挂在一棵树上。
不一会,抬杨的上来了,邹少卿一眼就看见了挂在树上的衣服,想起昨晚他听到的师徒对话,心里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抬夫看到师徒俩在歇息,就问金井就在这吗?大师说,还在上面,我们先上去看看,看金井挖好了没有,你们慢慢来。说着,师徒俩就继续上山了。邹少卿一看此情景,好不高兴,认为机会来了。好个邹少卿,灵机一动,对那些抬夫说,大家抬得累不累呀?抬夫们说,这么陡的山,这么长的路,说不累是假呀!邹少卿说,那大家就到这里休息一下如何?
        抬夫们连声说好,于是,就在刚才师徒俩歇息的地方放下棺木歇息起来。
        邹少卿走到刚才挂衣服的树下,对那些抬夫说,大家来看看,这个地方如何呀?
        那些抬夫说,好地方呀,能看得好远好远的。

  少卿说,看大家也抬得这么辛苦的,就把爹葬在此处如何呀?
        抬夫巴不得孝家这么说,连声说,很好很好呀!
        邹少卿就指着那棵树说,我看,既然大家认为这里不错,大家就帮个忙,就在这里起金井算了,大家今天的工资加一倍如何?大家齐声说好,并动手在邹少卿所指的地方挖起金井来。
       金井很快就挖好了,四周都是石头,就挖金井的地方刚好是土,且仅能容得下一棺,邹少卿赶紧差人上去喊邹大师,要邹大师赶紧下来。邹大师正在纳闷,怎么这些人那么人懒,还没上来,现在听有人传,就赶紧下来看个究竟。邹大师走下来一看,只见先前他挂衣的树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已经挖好的金井,而棺材也已经摆放在了金井的上面,他心里咯噔了一下。
       邹少卿一看邹大师下来了,马上跪在大师面前,说,这些抬夫实在太累了,都不愿再往上去了,请可怜可怜一下,死者入土为安,还请大师成全,就葬此地,日后若有发迹,不忘大恩大德。
       邹大师铁青着脸,看事已至此,小小年纪,又如此智慧,许是天意,心想,看是否还有一丝转机,就说:要葬此地,除非满足三个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少卿说:哪三个条件,保证一定满足。他天真的以为还是大师需要金钱补偿呢。
       大师说:第一,要看到鱼上树;第二,要看到马骑人;第三,要看到戴铁帽子的。还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的话,还要听到连续三炮响。
       少卿听了以后,心顿时凉了半截。
       话说安葬这天,正值本地赶集,散场以后,赶集者发现山上那么多的人喧哗,就纷纷赶上去看热闹,其中,有一个把买来的鱼挂在一棵树上,有一个头上扛着木马也上来了,有一个头上顶着新买的铁锅也上来了,少卿一看这些情况,大喜过望,就对邹再荣大师说,您现在可以下穴了吧。
       邹再荣大师的脸青一阵白一阵,脸上沁出了密密的汗珠:再等一会吧。这时,恰好对面有一户人家娶媳妇,只听到连续三炮响,邹大师心知天力无法挽回,就对小少卿附耳说了几句,接着大喊一声:下穴!话音刚落,顿时,电闪雷鸣,哗哗哗下起大雨来,邹大师就飞快的往山下跑,刚跑到洋溪河边,就轰的一声倒下了。
       后来,由小少卿做主,按着大师的遗愿,其坟就葬在原地师准备葬少卿之父的金井里。此后,小少卿中了进士,官至太子少卿,世人称之邹少卿或“闭口官”,晚年因得罪权贵而回家,其子邹蒙邹泰亦中进士。一家六进士,真是奇迹,现在,邹少卿之后又官至某大军区副司令,真是人才辈出。
       2005年初秋,我有幸拜会了邹再荣大师的谪传第九代弟子杨大师,并与他一同参观了此地,据杨大师所言,其地为杀师地,唯一可解的方法是在葬后三五分钟内能淌过河,从此例看来,天地的造化真的很奇妙,但又岂是人所能尽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