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千灯--韵味无穷的文化古镇

 朱云林图书馆 2012-03-09
发布时间: 2008-4-28 10:05:19  来源: 中国千灯党教信息网
  被誉为“金千灯”的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历代人文荟萃,民丰物阜,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镇。走进小镇,可以饱览江南小镇特有的水巷、河埠、古桥、廊坊、庭院,还能漫步于石板街,聆听昆曲弹唱,畅游顾炎武故居,远观秦峰古塔,从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中领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汉书《吴越春秋》和宋《玉峰记》记载千灯原名“千墩”。吴地有三江,其吴淞江畔有土墩999个,及昆山南30里有一高土堆,为第一千墩,遂称“千墩”。因当地人“墩”和“灯”发音一样,后人改称“千灯”。

  古镇东北侧的少卿山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中国土建筑金字塔”之称。吴王寿梦为御越国,曾在千灯一土墩筑烽火台,公元210年秦始皇东巡登临此墩望海祭祀,故称此墩为“秦望山” 或称秦柱山 ;梁天监二年 公元503年 在此山之阳,又建成“七级释迦佛塔”和宏大的“波若寺”,后期改为“秦峰塔”和“延福寺”。25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先贤文化、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延福古刹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少卿山遗址为代表的良渚文化和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交相辉映。

  千灯的历史遗存有亭林墓、少卿山、秦峰塔、延福寺、石板街等景点。其中,建于南朝、因建塔之砖有浮雕、塔身修长而被称为美人塔的千年古塔――秦峰塔内,有从缅甸引进的号称“世界第一大玉佛”的白玉大佛。余氏典当行是保存至今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晚清时期江南一带有名的典当行。

  号称华东第一街的石板街,是国内至今保留最古老的也是最长的宋代千米石板街。石板街呈蜈蚣形,全长1.5公里,主干街道长800米,由2073块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石板最长的不足两米。古街窄巷,两侧楼宇挑檐而出,小楼相依,形成江南古镇“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的特有风貌。石板街南北贯穿古镇,连接各支路,石板下面设有宽且深的下水道,与古镇各处的河埠、河滩相连通,即使滂沱大雨,石板街上从不积水,转晴即干,其科学性和完整性让现在的建筑专家也惊叹不已。

  浓郁的文化底蕴是千灯的又一重要特色。唐代有陶渊明第九代裔孙、文学家陶岘,他首创江南丝竹;南宋有“忧国忘家、始终一节”的大学士、文学家卫泾;元有昆山腔创始人、昆曲鼻祖戏曲家顾坚;明代有抗倭英雄陈先锋;明末清初有杰出思想家、爱国学者顾炎武。最值得一提的遗存有两处,一是顾炎武故居――顾氏南宅“贻安堂”,现存五进明清建筑,雕梁画栋。故居原来占地6亩,现在已扩至60亩,形成了包括顾炎武起居生活区、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和顾园几个景点,其中顾炎武墓地和顾园相连,形成墓、祠、厅一体的园林布局,在千灯由大户名宅构成的古建筑群中最值得称道,为千灯诸景之首。另一处是顾坚纪念馆。昆曲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顾坚开始为世人熟知。在纪念馆的底楼布置有昆曲小舞台和十几张桌子,游人一边品茗,一边观赏昆曲、江南丝竹、苏州评弹,真是好不惬意。

  千灯镇党委书记王金兴说,积淀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千灯旅游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千灯走的是文化之路,除了名人文化外还有水乡文化和生态农业文化。但是,“保护古镇,传承文化,开发旅游,促进发展”也不是一句轻松的话。上要对得起祖宗,下要对得起百姓。为此,自2002年至今,全镇已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古镇的修缮保护,明确以石板街为主的历史街区34公顷为核心保护区,同时依托五大文化特色,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江南水乡古朴风貌相结合。着力挖掘“灯文化”,修建灯具展示馆,开发灯艺术品,悬挂各色花灯,展现“夜游千灯”的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