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发源地千灯,其创始人顾坚。 昆曲,自元代形成的昆山腔,发展到明代嘉隆时期,经魏良辅十年改革而成新腔,及至梁辰鱼新编《浣纱记》,因曲调幽雅婉转,唱词典雅华丽,称“水磨腔”,好象古代水磨漆器,水磨糯米粉一样细腻软糯。风靡全国六百个春秋,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牡丹亭》原名《还魂记》。传记剧本写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和侍女春香游园后打盹,梦中与书生柳梦梅一见钟情。梦醒后忧思成疾而死,埋在牡丹亭旁的老梅树下,三年后柳求功名,路过南安,生病留住,在园中拾得杜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树下挖起女棺,丽娘感而还魂复生,终结夫妻。 《牡丹亭》作者是江西临州人汤显祖,同时代的欧洲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创作古典歌剧,两人都编写以浪漫反封建争取自由爱情为题材的戏剧大师,这两颗东西各一方的艺坛巨星,恰都在公元1616年同时陨落去世,令人惊叹。 清初苏州剧作家朱素臣创作《十五贯》原名《双熊梦》,取材于冯梦龙《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文。故事写肉店小业主尤葫芦,借本金十五贯,深夜醉归,戏言养女苏戌娟,致苏女半夜出走去姑妈家。赌徒娄阿鼠图财杀尤,反嫁祸苏戌娟和身带十五贯的过路店伙熊友兰。无锡知县过于执武断推理,将苏、熊问成死罪,呈报刑部,批文下达后,奉命监斩的苏州清官况钟,发现疑点,乃深夜入辕,面见应天府巡抚周忱。以官帽担保,得准停刑重审,并亲赴现场勘察、化妆私访,取得罪证,抓住真凶,平反冤狱。 自清代后期,政府腐败、列强侵华,中国戏曲每况愈下,日本侵略时期,昆剧到了败落失传的地步。1956年浙江国风剧团改编了《十五贯》从浙到苏继北上首都公演,经周总理推荐,毛泽东主席二次观看《十五贯》,此剧即传遍大江南北,总理说;“一出《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剧种”。誉称昆曲是中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幽兰”。昆剧艺术从此走上新生,重放光芒。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