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诊治技术

 寂静的感觉 2012-03-0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诊治技术

来源:转载自中国兽药网

核心提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中药诊治技术及用药体会。一、流行病学调查及危害 1、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主要感染3~7周龄、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水平低下的雏鸡,3周龄以下的鸡也有发生,近年来也有成年蛋鸡发生该病的报道,其中以27~35日龄的发病者居多,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规律性,呈一高

  一、流行病学调查及危害

  1、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主要感染3~7周龄、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水平低下的雏鸡,3周龄以下的鸡也有发生,近年来也有成年蛋鸡发生该病的报道,其中以27~35日龄的发病者居多,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规律性,呈一高一低的“锯齿式”年度态势,多数情况是本病刚开始发生时个别鸡只出现精神沉郁,排白色稀粪的症状,2~3天后很快波及全群,在伴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往往有呼吸道症状,并且出现死亡鸡只,养殖户如果单纯按照呼吸道病治疗,对于本病的控制是于事无补的。

  2、危害 本病除了导致雏鸡及青年鸡的大批死亡、增重和饲料报酬下降外,还可间接抑制抗体的产生,严重影响鸡群的免疫效果。近年来有资料证明,法氏囊病毒可干扰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球虫病等疾病的抗体产生。

  另外本病的发生极易导致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球虫病、传染性贫血、败血支原体、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疾病的并发,使疾病的发生变得复杂,进一步增加了鸡群的治疗难度和死亡率。

  二、临床症状

  鸡群中个别鸡只出现拉白色稀粪的现象,同时伴有呼噜、甩鼻等呼吸道症状,经用土霉素、高力米先治疗无效,病鸡精神萎靡、缩头、闭眼、呆立,有时呈三足鼎立姿势,似“低头认罪”状,严重的患鸡伏在垫网上昏睡,走路不稳,羽毛蓬松,有的病鸡出现鸡爪干瘪,甚至有自啄肛门的现象。病鸡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

  三、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鸡只可发现,鸡只胸部或大腿部肌肉有斑点状出血,个别鸡只胸肌出现红白相间的花样斑纹,腺胃与肌胃的结合处有出血斑,个别鸡心冠脂肪出血,有红色的点状出血点,肾脏呈花斑样肿大,输尿管内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呈胶冻样,内膜水肿、充血、出血,严重者呈“紫葡萄”外观。

  四、药物防制及用药体会

  一用药情况

  1、抗体治疗 对发病鸡群紧急用高免卵黄肌注,每只鸡0.5~2毫升,可提高鸡群的整体抗体水平,同时可减轻病症,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卵黄抗体的用法用量是小于60日龄的雏鸡,每次肌肉注射0.5~2毫升,大于60日龄的中、大鸡每次3~5毫升肌注,每日一次,连用1~2次。

  注射时每瓶100毫升的卵黄抗体中加入2.5﹪的恩诺沙星20毫升,既可防止污染又可提高疗效,注射部位以胸部肌肉为好,对于日龄较小的雏鸡,也可于颈背侧皮下注射。需要注意的是冰冻的卵黄抗体应有常温解冻的过程,切忌加温。

  2、中药治疗 用黄芪、党参、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甘草(去皮)10克,蟾蜍1只(100克以上),先将蟾蜍置于砂罐中加水15千克,水煎至沸,再加入其它7种药,文火煎煮沸腾,放冷取汁,可供100只中雏使用,一日3次,对未发病鸡群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另外,也可以用藿香、银花、车前子、菊花、金钱草均等分,黄连用半量。用法:以100羽计,10日龄之内上述中药各10~15克,20日龄各20~25克,100日龄以上各40克左右,可随病情随症加减,每日一剂,每剂煎3次,3次药液混合分成2份,上、下午各1份。

  3、补救措施 发生传染性法氏囊后,要加强对鸡舍及环境的消毒,其消毒剂的选用以碘制剂、含氯制剂的消毒液为好,同时要提高育雏舍温3~5℃,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及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以降低15%左右为最好,对减少鸡只的死亡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