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鸡经验总结

 故事职场 2013-03-31
 饲养经验十条
  1. 在出壳后先饮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其成分为:氯化钠3.5g、碳酸氢纳2.5g、氯化钾1.5g及葡萄糖25g,同时加冷开水1000ml配成。先饮口服补液盐可补充雏鸡出壳时体内所耗去的水分,防止脱水。初次饮水,最好在水中加入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可起到对肠道的消毒作用。
  2. 在出壳后24h左右开食
  雏鸡在出壳24h内,绒毛未干,身体软弱,活动能力差,也没有饥饿感,因为这时雏鸡腹内还有胚胎发育后期未吸收完的蛋黄,可以满足其生活需要的能量。24h后,绒毛干燥蓬松,活泼好动,常“叽叽”叫,有找食的动作,这时开食为好。
  3. 喂配合料
  雏鸡生长发育快,1个月的体重就能达初生重的7倍左右,如单纯喂小米,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雏鸡日粮要求高能量、高蛋白,所以只有喂配合料才能满足其需要。
  4. 少喂多餐
  雏鸡的消化道很短,消化机能还未健全,如饲喂过饱会造成消化不良或积食。最好每次喂7、8成饱。雏鸡虽然食量小,但消化速度快,在1周龄时每日喂7~8次,逐渐减少日喂次数,到第7周后改为日喂4次。
  5. 补砂砾
  鸡磨碎饲料靠肌胃中的砂砾,一般4日龄开始补砂砾,在每次喂饲将要结束时,向饲槽中撒给少许砂砾,也可设置专用补砂砾槽,1周补1~2次。每100只鸡补0.45kg。还可把砂砾按饲料的1%混入饲料中。
  6. 注意舍内温度
  温度与雏鸡的活力、采食、饮水、饲料消化吸收、抗病能力和生长发育等都密切相关。必须满足雏鸡生长的温度适宜,一般0~1周龄舍内温度为31~32℃,以后每周降低2~3℃。
  7. 注意通风换气
  一方面雏鸡新陈代谢旺盛,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雏鸡肠道较短,粪便中尚有20%~25%未被利用的营养物质,在微生物和水分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氢,所以,在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一般每天需打开部分窗户数分钟,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8. 注意舍内光照时间
  出雏后头1周,雏鸡视力弱,为了使雏鸡尽快熟悉环境,识别水槽、食槽位置,应给予较强的光照(10~20lx),较长的光照时间(23h)。8~42日龄光照强度为10lx,每周递减3~4h光照时间,直至每天8h为止。光照采用一般的灯泡即可。红绿光使鸡群安静,不易发生啄癖,而青光、黄光及灯瓦数过大,鸡群不安静,易发生啄癖。
  9. 注意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指每平方米地面所容纳的鸡数。密度过大,鸡舍容易潮湿,鸡群发育不整齐。密度过小,房舍及设备利用率低,育雏成本高。适宜的密度为每平方米地面可容纳40~50只鸡,随日龄增长,可适当减少只数。
  10. 分批管理
  每批雏鸡总有大、中、小或强、中、弱等情况。如果不分群管理,就容易造成吃食不均匀、大的吃食多、小的抢不到等不良现象。所以,要根据雏鸡大小或强弱分群管理,区别对待,保持发育基本一致。
  0-6周龄雏鸡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对于鸡群的综合保健,疾病防控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在上期已做了详细的讲述。那么在实际的生产中,鸡群在不同的饲养阶段,容易发生哪些疾病?应怎样控制呢? 育雏期的防病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稳定。给鸡群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各种环境条件,如优质全价的饲料、清洁的饮水、正确的光照强度与时间、适宜的温湿度、合理的通风换气、适宜的饲养密度等,环境改变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饲养管理不善或环境剧烈变化对雏鸡的影响非常严重,是此时期鸡群患病的主要形式或诱因。如脱水、物中毒、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等。
  2、免疫集中期,落实好各项免疫。免疫项目多,大部分疾病的免疫在此阶段完成初次免疫与加强免疫,免疫成功不仅可以保护育雏、育成期的鸡群健康,而且可激活免疫系统,为以后阶段的免疫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此阶段免疫是鸡群一生免疫的基础。
  3、强调环境控制,加强隔离、卫生、消毒措施。鸡群自身抵抗力差,再加上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免疫空白期,决定了鸡群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在做好免疫的同时,加强环境控制,做好隔离、卫生、消毒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有效防控疾病必不可少的条件。 0-3周龄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一)、第1周:母抗保护期 第一周雏鸡的特点:学习采食、饮水,适应新环境期。绒毛保温能力差,不具备体温调节能力,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敏感。母源抗体高,虽然获得了对部分疾病如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等的抵抗力,但自身抵抗力差,对某些细菌、病毒病易感,如对绿浓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马立克氏病等高度敏感。
  要想养好雏鸡,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按种鸡场提供的饲养管理手册给鸡群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如喂料、饮水、光照、温度、湿度等,使鸡群及时学会采食、饮水,并保证环境温湿度的恒定,避免忽冷忽热。在疾病防控上要注意有效控制马立克氏病、假母鸡及脱水、煤气中毒及某些药物中毒等疾病的发生。
  Ⅰ、脱水
  经过长途运输的鸡只,都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出雏鸡鸡体消瘦、脚趾发绀、卧地不动等特征,要求采取积极措施来缓解脱水,千万不要雪上加霜。 造成脱水的原因包括: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雏鸡舍温度过高和鸡舍湿度太小等。因此当雏鸡运到前要做好鸡舍内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工作,保持舍内温度37℃以上,湿度维持在65%左右;雏鸡运到后要先饮水后开食,尽可能早的让鸡只饮到水,可以在饮水中加3%的葡萄糖液和电解多维;及时挑拣出脱水严重的鸡只分笼饲养。
  Ⅱ、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假母鸡)
  养殖户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后备鸡培育特好,体重、均匀度都达标,可就产蛋期间鸡群到不了产蛋高峰,仔细观察鸡群发现,部分鸡群根本就不能产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这是因为雏鸡在1-2周内感染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输卵管不发育或间断性发育。本病特点:发病率为0.5-30%不等,死亡率为1-2%,蛋鸡外观无异常,如正常鸡,产蛋前不易被发现,只有产蛋时能被发现,投抗菌素治疗无效。剖检时输卵管不发育或间断性发育,输卵管壁如膀胱样,或输卵管内充满透明的液体,泄殖腔内有的根本没有输卵管的开口,或输卵管开口处有白泡,但卵巢发育正常。
  发病主要原因:①、雏鸡在1-2周内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②、鸡场被传支感染;③、传支免疫不确实;④、育雏前2周内鸡舍内外环境控制不好;⑤、有大肠杆菌及霉菌毒素继发感染;⑥、有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造成传支免疫失败;⑦、传支免疫程序不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等控制策略:
  1、鸡群免疫。1日龄使用新支二联活疫,选用H120或MA5疫苗毒株。
  2、加强进雏前鸡舍的清洗、消毒,进雏后鸡舍内外环境的控制,每天鸡舍内外环境彻底消毒一次,减少舍内外传支病毒含量。
  3、加强雏鸡2周以内的饲养管理,保持温度稳定,减少温度、湿度忽高忽低对鸡群的应激。
  4、预防支原体、大肠杆菌等条件性疾病的发生,防止霉菌毒素中毒,这些疾病的发生会破坏呼吸道粘膜屏障或造成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
  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的关键点控制:
  1、免疫原则。及早落实免疫,及早建立局部粘膜抵抗力,保护疾病感染的门户。传染性支气管。 炎病毒传播能力强,可经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感染。当前养殖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鸡群随时面临被感染的威胁,因此,雏鸡到场后应立即进行活疫苗免疫,及早建立局部粘膜的抵抗力,是成功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
  2、疫苗选择。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众多,各型之间交叉保护作用差,所以免疫时尽可能选择多的血清型疫苗,形成交叉保护。首免用H120或MA5毒株,二免(7日龄)可用H120+2880毒株,三免(17日龄)活苗(Mass株和Coon株)+灭活苗免疫(新支二联油苗)。
  3、免疫方法。一般采用滴鼻、点眼法。滴鼻接种时:堵住一侧鼻孔,向另一侧鼻孔内滴入疫苗液。点眼接种时:侧位抱定鸡只,向睁开的眼中滴入一滴疫苗液,待疫苗液吸收后放开鸡只。
  4、免疫注意事项:
  1)、用专用的疫苗滴瓶,使用前高温消毒;
  2)、用专用稀释液或灭菌蒸馏水稀释疫苗,疫苗要充分溶解;
  3)、滴嘴离鸡眼或鼻孔0.5cm,不能直接接触;
  4)、保证疫苗完全吸收后再放开鸡只;
  5)、稀释好的疫苗液在30分钟之内用完;
  6)、免疫完成后对剩余的疫苗液、免疫器具彻底消毒。
  Ⅲ、煤气中毒在育雏阶段,对于靠生炉子取暖提供舍温的用户,对于煤气不应忽视。煤气中毒作为一个无形的杀手,往往会造成雏鸡的大批死亡,在进雏前千万要检查好:炉子是否有烟囱、烟囱是否漏气或不畅、是否有通风换气的地方、换气口是否能有效的换气等。
  煤气中毒的最大特点是来去速度快,死亡率高。其剖检病变为:肌肉发红、淤血,血液鲜红、色淡,血凝不良,血管充血,肺部水肿、喙尖发紫。
  在实际生产中,有条件的要改善取暖设施,随时检查烟囱,搞好通风换气,在饮水中增加多维、葡萄糖等。
  Ⅳ、药物中毒
  当使用副作用大、使用剂量与安全剂量差别小的药物时,使用不当易造成药物中毒。药物中毒有以下特点:发病死亡快、数量多、群发性强,越是强壮的个体,发病越严重。最常见的症状是过度兴奋,继之沉郁,最终死亡。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要做到:
  1、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使用。
  2、拌料或饮水投药时要搅拌均匀。
  3、严格按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药物,不可盲目加大投药剂量。
  4、严格遵守药物的投药期规定,一个疗程用完后,如果疾病没有彻底治愈可更换其它类药物,或停药3-5天后再使用第二个疗程。
  5、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拮抗或协同作用,有些药物同时使用会使毒性累加。
  Ⅴ、霉菌或霉菌毒素中毒
  育雏第一周的鸡舍高温、高湿,非常有利于霉菌的滋生,使雏鸡发生霉菌病或霉菌毒素中毒。预防的方法是保管饲料要防湿、防潮、通风;喂料时要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鲜;避免饮水时撒入饲料,引起霉变;对于有异味的饲料坚决废弃。
  (二)、第2-3周:启动免疫期
  在育雏的2-3周内,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逐渐衰减到零,但雏鸡本身免疫产生的主动免疫抗体尚未上升。而且此阶段的免疫多而集中,各种免疫应激因素多,为了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必须加强舍内外环境的消毒,提高鸡舍内外卫生标准,有效降低舍内病菌、病毒的含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减少各种免疫因素对鸡群的应激;避免时间性疾病的发生,如:鸡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
  Ⅰ、鸡球虫病 温暖多雨的春夏季平养雏鸡易得,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下的鸡群,以15-50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长期不能康复。本病特点:主要表现为排血样粪便,羽毛松乱,鸡冠发白,生长停顿,腹泻。剖检时见肠道高度肿胀或气肿,肠壁增厚,上有许多白色斑点和出血斑。盲肠肿胀,比正常的肿大3-5倍,充满凝固的血液或是充满鲜血。
  发病主要原因:①、垫料潮湿;②、饲养密度大;③、卫生条件差;④、垫料更换不及时;⑤、饲养管理不善等。
  预防措施:
  1、改变饲养方式,由地面平养改为网上平养或笼养,避免雏鸡接触粪便。
  2、搞好鸡舍和周边环境卫生;保持鸡舍垫料干燥;粪便及时清走,清扫出来的粪便及垫料要做发酵处理。
  3、加强饲料管理,增强鸡体的抵抗力。
  4、药物预防:建议有发病史的在12-15日龄进行预防性投药,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要定期更换药物。
  Ⅱ、传染性法氏囊病 雏鸡阶段(3-6周龄)发病率最高,随着日龄增长,易感性下降,10周龄后的鸡群很少发病。法氏囊病发病快、突然、死亡率高。发病以后易出现免疫抑制现象,使其他疫苗免疫应答反应下降或无免疫应答,使患病鸡对多种病原的易感性增强。
  本病特点:鸡群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嗜睡,双翅下垂,羽毛无光泽,肛门有刺激,病鸡不断啄咬自己肛门。剖检时,法氏囊肿大、出血,外观呈胶冻样或紫葡萄样,粘膜出血或有出血点;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腿部、胸部肌肉有条状或斑状出血;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发病主要原因:①、鸡场和周围有法氏囊病史;②、母源抗体参差不齐;③、雏鸡舍内外环境控制不好;④、免疫时机不当。
  控制策略:
  1、疫苗免疫。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2、环境控制。法氏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可在发过病的鸡舍存活很长时间,造成对下批鸡的威胁,因此在做好免疫的同时还应采取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首先对雏鸡舍或患过病的鸡舍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消毒液以碘制剂、福尔马林较好;其次要加强进鸡后雏鸡舍的隔离、卫生、消毒,严防通过饲养员、饲料、饮水、器具等将病原带入鸡舍。3、发病后的处理。对发病鸡群及早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有较好防治作用。同时应改善饲养管理,提高鸡舍温度;充分供应饮水,在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减轻对肾脏的损害;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提高维生素含量;投服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等。
  法氏囊病免疫的关键点控制: 1、疫苗选择。有活苗和灭活苗两种,灭活苗主要给种鸡使用,目的是为后代提供母源抗体。活疫苗的毒力有高、中、低之分,高毒力疫苗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强,但对法氏囊损伤严重,很少使用。低毒力疫苗对法氏囊损伤轻,但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弱,不能抵抗超强毒株病毒的感染。针对当前一些地区流行强毒与超强毒株,必须使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才能有效控制,如:M65、VIRG07。
  2、免疫日龄的选择。首次接种应于母源抗体降至较低水平时进行,这样才能使疫苗少受母源抗
  体的干扰,但过迟接种,强毒会感染无母源抗体的雏鸡造成发病。正确做法是采血测定雏鸡的母源抗体(琼脂扩散法),当母源抗体降至60-70%时首免,间隔5-7天后二免,这样可保证所有鸡群获得良好免疫。没有检测条件时,可参考种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结合当地的疾病发生状况去落实免疫。
  3、免疫方法。滴口或饮水免疫。饮水免疫是指将疫苗充分溶解到饮水中供鸡饮用,使鸡群获得免疫的方法。
  4、饮水免疫的注意事项:
  1)免疫前根据舍温停水2-4小时;
  2)饮水器要准备充足,能保证2/3鸡只同时饮水,免疫前用清水洗涤饮水器;避免使用金属器具饮水免疫;
  3)根据鸡的日龄、舍温,计算免疫所需要的水量,要求在1小时之内,全部鸡只都饮到足够量的疫苗
  4)水中需不含氯及其它消毒剂,可在疫苗水中加入0.2-0.3%的脱脂奶粉,对疫苗有一定的保护 作用;
  5)免疫45分钟后,观察鸡群的饮水情况,饮水量不足的鸡只给予第二次免疫。 4-6周龄(抗体上升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进入4-6周龄,母源抗体消解为零,自身免疫抗体逐渐上升,但尚未具备坚强保护力,因此鸡群非常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是疾病发生的“高危期”。此阶段防控疾病的关键点是: 1、做好鸡群的隔离饲养、卫生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最好对育雏区封锁隔离,防止经人员、物品、车辆、其它鸡群等传播疾病。保持鸡舍内外环境的卫生;坚持带鸡消毒与舍外环境消毒,无活疫苗免疫时,保证每天消毒两次,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含量。 2、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任何应激因素的发生都会影响到鸡群的抗体上升,严重时甚至激发各种疾病的发生。此阶段的鸡群由初步具备调节体温的能力到完全能够调节体温,因 而在温度与通风的关系上,要由0-3周的以保温为主逐渐过渡到温度与通风并重,最后到以通风为主。即在0-3周龄当通风与保温发生矛盾时,要先保证育雏的温度,然后再考虑通风;4-6周前期在保证温度的基础上适量通风,后期当通风与保温发生矛盾时,要先保证鸡舍的通风换气,然后再考虑温度。在光照的控制上,要降低光照强度到10勒克斯以下,防止啄癖的发生。 3、继续供给鸡群高营养、全价、均衡的饲料,保证每只鸡获得均衡的营养,保证鸡群体质、免疫器官的良好发育。 4、雏鸡的免疫器官基本发育成熟,能够很好产生免疫应答,要加强对禽流感、传喉、鸡痘的免疫,以确保产生良好、持久的抗体。 5、仔细观察鸡群,及时发现、诊断、控制疾病的发生。对鸡群的精神状况,采食、饮水情况情况,粪便,呼吸道症状等每天至少保证仔细观察一次。当有疾病发生的迹象时,要及时确定疾病类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此阶段要重点防控新城疫与鸡痘病的发生,同时做好传喉病的免疫。
  Ⅰ、新城疫
  新城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初、秋冬季节为易发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90%,鸡群临床症状表现:缩脖闭眼,张口伸颈,拉黄绿色水样稀便,病鸡常出现脚、翼麻痹,头颈扭曲,转圈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气管、心冠部脂肪、腹腔脂肪、内脏浆膜面脂肪有出血点,腺胃乳头或粘膜出血、溃疡,腺胃与食道交接处或腺胃与肌胃交接处出血,肌胃角质膜下有出血斑。十二指肠及小肠黏膜,有出血和溃疡,肠道淋巴组织发达部位形成枣核状溃疡,产蛋鸡出现不整形卵泡、血肿卵泡和卵泡漏出等变化。
  防治措施:
  1、及早实施免疫,提前建立局部粘膜抵抗力。由于雏鸡免疫系统不健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免疫程序,都难于保证产生良好的体液抗体,因而在雏鸡阶段,主要靠活疫苗免疫产生的局部粘膜抗体给鸡群提供良好保护。在当前的国内环境中,雏鸡出壳后随时面临新城疫病毒的威胁,考虑到局部粘膜抗体的产生受母源抗体的影响很小,因而要及时免疫接种新城疫活疫苗,及早产生抵抗疾病感染的局部粘膜抵抗力。最好是1日龄,最迟不能晚于3日龄。
  2、活疫苗与灭活苗联合使用,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产生抵御疾病的坚强保护力。活疫苗免疫的作用有:①、产生局部粘膜抗体。②、激活灭活苗免疫应答,可使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更快更高。③、产生体液抗体,拉平鸡群中的抗体水平,低抗体鸡群获得相对更好的免疫应答,抗体上升幅度大,减小了鸡群中个体之间的差异。而油乳剂灭活苗加入油佐剂后免疫原性显著增强,受母源抗体干扰较少,能诱发机体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一般接种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后产生的抗体高于活疫苗且维持时间长。雏鸡阶段的免疫要保护整个育雏育成区,产蛋前的免疫所产生抗体需要保护整个产蛋周期,因而这两个阶段的免疫要做到活疫苗与灭活苗联合免疫。
  3、根据抗体水平,加强补充免疫。当前鸡新城疫发生主要以非典型新城疫为主,原因是鸡群抗体不均匀有效,因而监测鸡群的抗体水平非常重要,要保证HI抗体水平育成期不低于6,蛋鸡不低于9,还要做到产蛋期2-3个月免疫一次弱毒疫苗。
  4、一旦发生新城疫后,可以采取大剂量弱毒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并辅以抗菌素治疗,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注射免疫接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注射部位:
  1)颈部:应将颈后表皮提起,使皮肤和颈部表皮之间产生气窝,将注射针头扎过皮肤刺入该气窝,注射针头应朝向鸡只身体。注射部位应在颈部正中线下1/3处。
  2)胸部:注射人员选用左右胸腔入口起距胸骨嵴3cm水平的长方形。用手将胸部羽毛拔开,针头呈15度角将疫苗注入,同时用拇指按压注入部位,使疫苗扩散,防止漏出,且面积在2~3个cm2不外流。
  3)腿部:如两侧胸部都已经注射过疫苗时,可选择腿部内侧皮下注射。
  4)腿部肌肉注射:在利用腿部肌肉注射疫苗时,应在膝关节下部的腓肠肌侧面进行注射。注射针头向近身体中心刺入。应避开主要血管、神经、关节和骨头。
  2、要点:
  1)、注射器与针头要严格消毒,并在免疫前需校正注射器量是否准确。
  2)、接种前24小时将疫苗从冰箱中取出恢复至室温,有利于减轻免疫应激。
  3)、疫苗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应充分摇匀,保证每只鸡获得抗原量均匀。
  4)、应避免将疫苗注射到颈部肌肉中或靠近头部或胸部体腔中,否则会造成死亡与肿头。
  5)、不在同一个部位连续注射疫苗,会影响疫苗的吸收,进而影响免疫效果。
  6)、免疫不准确时鸡只通常表现为皮肤损伤、出血、羽毛湿润,要重新补注疫苗。
  7)、每注射100只鸡至少更换一次针头。
  Ⅱ、传染性喉炎 传染性喉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寒冷季节症状表现严重,死亡率10-20%,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易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病等。病鸡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流鼻汁,流泪并伴有结膜炎;鸡冠发紫,笼具上常见咳出的血痰。剖检时主要病变集中在气管和喉部粘膜充血、出血,气管内有多量渗出物、血样物或血块。
  各种病毒的感染、寄生虫的侵害、营养不良、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密饲、通风不良均可使病情加剧。
  防治措施:
  1、发病鸡舍与未发病鸡舍严格隔离,彻底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扩散。
  2、免疫:
  1)、5-6周龄首免,13-14周二免,可保护整个产蛋期。
  2)、免疫时要慎重选择疫苗厂家,严格控制疫苗用量。选择免疫效果好、副作用小的疫苗使用,免疫剂量不超过1头份。
  3)、为预防免疫反应,可在免疫时投服对呼吸道敏感药物控制结膜炎的发生;采用点眼免疫,最好免一侧,防止两侧眼睛同时出现结膜炎。
  4)、与新城疫活疫苗的免疫有干扰,两种免疫要间隔十天以上。
  3、疫苗紧急接种。本病流行速度慢,进行早期诊断的鸡群,使用疫苗紧急接种,可获得良好效果。
  Ⅲ、鸡痘
  鸡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自夏初到秋季的蚊虫多发季节多发。主要表现两种症状,一种是皮肤型,主要是在无毛皮肤,即鸡冠、肉垂、眼睑、口角、翼下、腿部皮肤上形成痘疹。一般死亡很少,但可导致发育迟缓,产蛋率降低。另一种是粘膜型,爆发后可造成鸡只窒息死亡,高达30%-50%的死亡率。此病使用疫苗刺种2次,可很好控制该病,一般在2-3周龄时首免,4-5月龄时进行第二次接种。
  刺种:用特制的疫苗刺种针蘸取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内垂直刺种。
  要点:
  1)、刺种时,使用合乎标准的专用刺种器,同时要检查针槽内是否充满药液。
  2)、防止药液蘸在羽毛上,造成剂量不足。
  3)、严禁刺入肌肉或骨头。
  4)、刺种后7-10天,检查免疫效果,方法是检查接种部位是否出现“结痂”现象。
  5)、由于疫苗接种部位出现的局部免疫能长期保持,在同一部位进行第二次接种,免疫效果不好,因此第二次接种以在第一次接种部位的对侧接种为宜。
  6)由于本病毒的生物特性(亲上皮性病毒),刺种是最有效的免疫方法。其它免疫方法如肌肉注射或饮水免疫等效果不好,易造成免疫失败。
  六项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
  核心提示:要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必须保证育雏的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执行防疫和疾病防治措施,就可减少雏鸡死亡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中,必须采取以下六项综合措施:
  一、严格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
  鸡的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原微生物种类制订免疫程序。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如有过这种疾病发生和流行,要及时用此种疫苗接种。
  二、加强消毒管理,及时药物预防
  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消毒不严,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通过闭合不好的脐孔侵入卵黄囊
  感染发炎引起脐炎,因此,应用福尔马林熏蒸的办法进行消毒。另外,对大肚脐鸡要单独隔开,用高于正常鸡体温2℃~3℃的室温精心护理,且在饲料中添加治疗量的抗菌药物。
  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首要因素,在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和0.04%的痢特灵,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球虫病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5日龄后就应该预防球虫病,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30~60ppm(百万分之一)的氯苯胍等药物。治球虫药物在使用1~2年后要更换一次新药,以防产生耐药性。
  三、温度湿度平稳,加强通风换气
  温度偏低或过高、空气污浊、温度急剧变化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等,均是导致幼雏肺炎的原因。有的强调保温,不注意通风,导致雏鸡闷死;有的用高功率灯泡供温,因温度过高而热死雏鸡;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所以说温度最为重要,育雏期所采用的温度,随季节、气候、育雏器种类、雏鸡体质、日龄等情况灵活掌握,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但切忌贼风和穿堂风。育雏头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育雏中后期注意防潮。
  四、适时“开饮”开食,供给全价饲料
  大批饲养的雏鸡,由于运输时间过久,或是接种疫苗等准备工作,使雏鸡“开饮”时间推迟太久;或是喂水时雏鸡不会饮水,或饮水器孔堵塞,或饮水器太少,致使饮水不及时,鸡体失水过度等引起雏鸡脱水。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眼睛下降,最后衰竭、瘫痪而倒地死亡。刚出壳的雏鸡第一件事应是在24小时内饮水,使它在并不感到口渴时开始饮水,促进其新陈代谢,就不会发生狂饮泻死和脱水瘫毙的现象。外运雏鸡应在入舍3小时内饮5%的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C溶液,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
  凡有条件的地区和饲养场,应按饲养标准供给优质全价平衡日粮,如条件限制,则应采用多种饲料混合饲喂,使营养得到互补。硒和维生素E缺乏时,鸡易患白肌病,土壤缺硒地区生产的饲料中也缺硒,因此,必须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硒的化合物。
  五、控制恶癖发生,防止聚堆挤压
  严重的恶癖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5~9日龄时断喙。平时应加强管理,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配合饲料中不能缺少无机盐和必需的氨基酸;光照强度不能过强,时间不能太长。
  雏鸡聚堆挤压而死,主要原因:密度过大,而室温突然降低;搬运时倾斜堆压,称重或接种疫苗时聚堆而没有及时疏散;断水、断料时间过长,之后再喂、饮时发生拥挤;突然停电或窜入鼠害等因素引起惊吓、骚动而聚堆。所以,要按鸡舍的面积确定饲养量,而且要备足食槽和饮水器。在雏鸡阶段要进行23小时的光照、1小时黑暗的训练,使其能适应黑暗环境。
  六、防止中毒死亡,减少兽害损失
  用药防治鸡病时,计算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应先用少量粉料拌匀,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饮水给药,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饲料和药物分放;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搞好室内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
  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危害。所以育雏前统一灭鼠;进出育雏室应随手关好门窗,并用尼龙绳拦好;堵塞室内所有洞口。
  鸡群科学免疫程序
  核心提示:免疫接种是使鸡群产生主动免疫力,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医学方法。但免疫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疫苗质量、禽体营养状况、环境因素、病原的血清(亚)型、母源抗体等,处理不妥常造成免疫失败,甚至导致鸡群爆发传染
  免疫接种是使鸡群产生主动免疫力,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医学方法。但免疫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疫苗质量、禽体营养状况、环境因素、病原的血清(亚)型、母源抗体等,处理不妥常造成免疫失败,甚至导致鸡群爆发传染病。现笔者把实践中如何对鸡群进行科学免疫,避免免疫失败的5个要素总结如下。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免疫程序
  通过对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本场鸡群的种类、当地有哪些传染病、属于哪种血清(亚)型的研究,在抗体水平监测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例如根据本地情况,商品肉仔鸡、土杂鸡一般1日龄用IB、H120滴鼻、IB28/86点眼(初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7日龄用哈兽研所IBD三价细胞苗加上上海松江IBD细胞苗滴嘴(初免)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8日龄用NDV4苗滴嘴,NDⅡ系苗滴鼻(初免)预防鸡新城疫。科学合理的计划免疫程序能有效地预防常见疫病的发生。
  2 血清型多的疾病应选择质量好的多价苗
  随着病原微生物变异株的不断变化,给免疫防治造成较困难,选择恰当的疫苗株是取得理想免疫效果的关键。若疫苗株与疫病病原的血清(亚)型有差异,则难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因此,针对血清型的疫病,应使用多价苗,如选用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三价苗,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三价油苗等,另外,购买疫苗时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而且要保存条件好,有效期长等,以保证疫苗的质量。
  3 正确的接种技术
  3.1 做好接种的准备工作
  免疫接种前应先检查鸡群的健康情况,健康鸡群才能按照标准的接种程序接种。接种前(后)48h补充抗应激制剂(例如雏鸡可使用维多利、大鸡使用维力康)以缓解应激和促进抗体的产生,青年鸡或成鸡接种前一周进行驱虫,免疫效果会更好。
  3.2 选择应激小的接种方式
  接种鸡新城疫、法氏囊冻干苗可选择饮水免疫方式:鸡痘苗多在翅下无血管处刺种:接种喉苗则宜选择点眼方式,鸡场要根据疫苗特点和自己的技术水平选用适宜的免疫方法以减少应激。
  3.3 保证饮水免疫的效果
  疫苗与饮水混合时须特别注意计算用水量,因为不同气候条件和日龄的用水量不同,稀释量不算太大。同时免疫前鸡群必须限水,这样才能使配制的疫苗在规定时间内让鸡群饮完,另外,应避免使用自来水或其它消毒水稀释疫苗(因自来水含有漂白粉消毒剂。
  3.4 其它
  由于有些疫苗间(尤其是弱毒苗之间)会发生干扰,因此,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和劳力,把两种疫苗混在一起进行免疫接种。一般两种疫苗注射时间要间隔1~2周,活菌苗注射前后7~20d避免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
  4 注意饲料质量,提高鸡群营养状况
  鸡群的营养状况是免疫防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饲料中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都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淋巴器官萎缩,影响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受体表达与活化,导致体内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B淋巴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下降。另外,受到霉菌毒素和其它化学物质污染的饲料也会引起淋巴细胞中毒,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抑制。因此,鸡的饲料不但需要营养全面,而且应防止有毒物质的污染,方能提高鸡群的免疫效果。
  5 重视环境因素,加强饲养管理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饲养环境恶劣如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密度过大等都会使鸡群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鸡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设法减少上述应激因素,使应激不发生或少发生。另外,应做好环境卫生及消毒等工作,以减少或杜绝强毒感染的机会。使鸡群安全度过接种疫苗后的诱导期,达到免疫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免疫接种过程中,5个环节均应注意,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人为错误,才能使免疫达到最理想效果,为养鸡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鸡的防疫
  核心提示:一是鸡新城疫,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
  一是鸡新城疫,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鸡瘟”,即所谓亚洲鸡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和气候多变季节多发。各种日龄的鸡均能感染,20日龄―60日龄鸡最易感,死亡率也高。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和坏死。敏感鸡群死亡率常高达90%-100%。
  【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排出绿色或黄白色稀粪。口、鼻内有多量粘液,甩头时常见粘液流出。嗉囊充满气体或液体。呼吸困难,表现有喘气、咳嗽、张口呼吸。发病2―3天后死亡增加,4―5天后达到高峰,8―10天鸡只死亡缓慢下降。耐过鸡可出现阵发性痉挛,头颈扭转、角弓反张、运动失调以及麻痹症状。产蛋鸡在发病初期还表现产蛋量大幅度下降,软壳蛋,畸形蛋明显增多。
  【防治】当鸡群一旦发生新城疫,应立即采取紧急接种措施,并严格进行消毒,可有效地防止疫情扩大,减少损失。预防措施:雏鸡7-10日龄用新城疫IV系疫苗饮水或滴鼻首免,18日龄二免,60日龄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
  二是传染性法氏囊炎,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本病最早于1957年发现于美国特拉华的甘布罗,故又称甘布罗病。本病鸡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育雏阶段发病率最高,以20-40日龄多发。
  【症状与病变】为突然发病,病鸡腹泻、精神沉郁,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和肌肉出血。由于病鸡对新城疫、马立克等疫苗的免疫应答降低,并且易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新城疫等病。 该病免疫程序的制订,应根据当地本病的流行特点、饲养条件与鸡群类型,和鸡只的母源抗体水平来考虑。尤为关键的是确定首免日龄。在生产中可参考以下接种方案:(1)种鸡群,2―3周龄弱毒疫苗饮水,4―5周龄中等毒力疫苗饮水,开产前油佐剂灭活疫苗肌肉注射;(2)商品蛋鸡,14―15日龄弱毒疫苗饮水,24―25日龄中等毒力疫苗饮水;(3)商品肉鸡可在10―14日龄首免,20―25日龄二免;若母源抗体较高,可在18―24日龄只免疫一次。对于来源复杂或情况不清的雏鸡免疫可适当提前,并进行二次免疫。没有母源抗体或抗体水平偏低的鸡群首免可选用弱毒疫苗,二免时用中等毒力苗。在严重污染区、本病高发区的雏鸡可直接选用中等毒力疫苗。
  鸡场一旦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炎,可及时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每只鸡1―2毫升,一般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卵黄抗体的注射使经卵传播的一些病原体可通过注射而传播,严重污染的蛋黄液可致鸡只死亡,使病情更加复杂化。近年来,本病的发生多因免疫不当而发生,其严重程度有所减轻。生产中可应用抗病毒药物,如富特口服液,进行治疗;同时使用广谱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生产中非常实用。
  三是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其特征是皮肤或口腔和喉部粘膜发生痘疹。雏鸡和育成鸡多发且较严重。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来源。由于蚊虫叮咬可传播本病,本病以夏秋蚊虫多的季节多发。
  【症状与病变】皮肤型:在鸡冠、肉垂、眼睑和爪趾部等无毛部位发生结节状痘疹。发生眼痘时,易继发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肝菌)感染,引起化脓性结膜炎,造成眼睑肿胀,重者眼瞎。鸡痘的流行常易暴发葡萄球菌病。应引起重视。粘膜型:在口腔、咽喉处出现溃疡或黄白色伪膜,又称白喉型。伪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可见出血的溃疡面。气管前部也有隆起的灰白色痘疹,严重者喉裂被干酪性渗透出物堵塞。病鸡呼吸困难,因窒息而死。此型鸡痘可致大量鸡只死亡,死亡率可达20%-40%。
  【防治】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认真执行环境卫生消毒制度,提高鸡只抵抗力是防病的重要手段。做好定期预防接种,接种方法为翅内皮肤刺种,一般在20―30日龄和开产前各接种一次,鸡群可得到较好地保护。 鸡群一旦发生鸡痘,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消毒的基础上,可选择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实践证明,富特口服液对鸡痘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也可抽取生过鸡痘已治愈的鸡身上的血注入病鸡中,可很快治愈。同时,为了防止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生,可同时添加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
  鸡免疫接种的方法
  核心提示:1.滴鼻点眼法。是弱毒疫苗从粘膜或呼吸道进人体内的接种方法,减少母源抗体对疫苗病毒的中和作用。将500只剂量的疫苗用24毫升生理盐水稀释摇匀,用标准滴管(眼药水塑料瓶也可)各在鸡的眼、鼻孔滴一滴(约0.05毫升),让疫苗从鸡气管吸人肺内,渗入眼中。此法适合雏鸡
  1.滴鼻点眼法。是弱毒疫苗从粘膜或呼吸道进人体内的接种方法,减少母源抗体对疫苗病毒的中和作用。将500只剂量的疫苗用24毫升生理盐水稀释摇匀,用标准滴管(眼药水塑料瓶也可)各在鸡的眼、鼻孔滴一滴(约0.05毫升),让疫苗从鸡气管吸人肺内,渗入眼中。此法适合雏鸡的鸡新城疫Ⅱ、Ⅲ、Ⅵ系疫苗和传支、喉气管炎等弱毒疫苗的接种,鸡疫苗接种均匀,效果好。
  2.浸头免疫法。按每只鸡0.5~1毫升的生理盐水稀释疫苗(20日龄内用0.5毫升),盛在茶碗内,将鸡腿和翅膀捉住.按住鸡头浸入疫苗中(没过眼部)2秒钟,使鸡的眼鼻口中都沾上疫苗。此法适合鸡新城疫Ⅱ、Ⅲ、Ⅵ系和法氏囊等弱毒苗。
  3.肌肉注射法。按每只鸡0.5~1毫升的剂量将疫苗用生理盐水稀释,用注射器注射在眼、胸或翅膀肌肉内。注射腿部应选在腿外侧无血管处,顺着腿骨方向刺入,避免刺伤血管神经;注射胸部应将针头顺着胸骨方向,选中部并倾斜30度刺入,防止垂直刺入伤及内脏;2月龄以上的鸡可以注射鸡翅肌肉,要选翅根肌肉多的地方注射。此法适合鸡新城疫Ⅰ系疫苗、油苗及禽乱弱毒苗或灭活疫苗。
  4.皮下注射法。此法适合马立克疫苗接种。将1000只剂量的疫苗稀释于200毫升专用稀释液中,在鸡颈部皮下注射0.2毫升,注射时应提起皮肤刺人注射,防止伤及鸡颈部血管和神经。
  5.翅内刺种法。将1000只剂量的疫苗,用25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充分摇匀,用接种针蘸取疫苗,在鸡翅膀内侧无血管处刺种,20日龄内雏鸡刺一针,大鸡刺二针。适用于鸡新城疫Ⅰ系和鸡痘疫苗的接种,但3天后要检查刺种部位,若有小肿块或红斑则表明免疫成功,否则需要重新接种。
  6.喷雾免疫法。喷雾前关闭通风孔,将1000只剂量的疫苗加无菌蒸馏水150~300毫升稀释后,用喷雾器喷于存养500只的鸡舍中,通过鸡呼吸进入体内,要求气雾喷射均匀。免疫后须在饲料中加入抗菌素,防止发生气囊炎。此法适合鸡新城疫Ⅱ、Ⅲ、Ⅳ系和传支H120苗接种。
  7.搽肛免疫法。此法主要用于传喉疫苗接种。将1000只剂量的疫苗加入3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把鸡倒提,用手捏鸡腹使肛门粘膜外翻,用接种刷或棉球刷肛门粘膜至发红为止,每500只鸡换一把刷子。
  8.饮水免疫法。在饮水免疫前3小时(夏季2小时)停供饮水,将饮水器反复冲刷干净,再用凉开水冲洗一遍,确保无残留消毒剂或异物。用两倍于鸡群的疫苗凉开水稀释,疫苗在1小时内饮完。此法适于鸡新城疫Ⅱ、Ⅳ系和法氏囊等弱毒疫苗的接种。
  9.拌料口服法。先将疫苗用适量清水稀释后,再拌入饲料中喂。目前仅有1010禽乱菌苗,澳大利亚研制的V4~Upm澳V4毒株的耐热变种鸡新城疫苗。
  10.毛囊涂搽法。将1000只剂量疫苗用3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摇匀.把鸡腿部羽毛拔出几根,用棉球蘸疫苗逆羽毛生长方向涂搽,3天后检查毛囊,发红或肿胀表示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