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门画派与渔洋山

 苏迷 2012-03-11
吴门画派与渔洋山

渔洋山自古以来就是观太湖景的最佳去处,它三面临湖,地接胥口镇,桥连西山岛,南与东山岛相望,北与光福邓尉山相对。绝佳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山水,吸引着众多的诗画家等风雅之士在此相聚。他们或泛舟渔洋坞,把酒临风,相互唱和,或登渔洋之巅,湖山一览,笔墨纵横,将两山风情、楼台烟雨尽收笔底,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经典诗赋及不朽画作。
清代诗坛领袖王士祯望渔洋山而怦然心动,自号为渔洋山人,世人从此只知王渔洋而不知其真名;乾隆御封“江南老名士”的沈德潜登渔洋山而“顿作遗世想”,立生归隐之心;一代宗师董其昌因深爱渔洋山水而最终“归骨渔洋”。明王鏊写《洞庭两山赋》,明四家的沈周、唐伯虎画《湖山一览图》,文征明画《洞庭两山图》及《望渔洋山图》,文伯仁画《泛太湖图》,等等,这些优秀作品的共同之处即是从渔洋山角度放眼太湖,以细致笔触描画当时湖山真实风貌,借优美山水抒发胸中豪情逸兴。立意淡雅,笔致圆润,才情超绝。显然,渔洋美景赋予了才子们极大的创作灵感,而他们又以手中通灵之笔,挥毫泼墨,为渔洋增色,令湖山生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