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坐法诀要(?日用常坐法)

 天地虚怀一 2012-03-12

谈坐法诀要( 日用常坐法)----萧天石

    在此所说之坐法,非修丹修禅之坐功,系指「行住坐卧」四大威仪中之坐法;不必跏趺,如常坐,方便坐者是。此坐亦为习静之方便法门,总宜头正颈直,腰伸背顺,脊柱尤宜壁立如山,不可偏倚,不可缩曲。两脚宜踏实地,少思寡欲止念,冥心静气存神。坐时总宜持玄门心法,存心于炁穴中。或用孟子收放心法,将外驰之心,收回放在腔子里。或用宋儒常用之观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是何气象法,随时制外养中。在形上养成一种「泰山巌岩」之象,使人「望之蔚然」。在神上养成一种「和风细云」之象,使人「即之也温」。尤宜忘情物外,游心于淡,有一种舒闲雍容之态。荆公之「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即完全可想见其安适尔雅、舒闲雍容之悠然意态也。在此种坐中,有时意境高峭,而有「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之概。有时意境幽渺,而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之象。有时意境润达,而有「大江流日夜,孤月悬中天」之度。凡此均是由坐中涵养得来。 
    在常坐中,亦主在求心静,静则虚,虚则明,明则能照。程明道于其「静后见万物皆有春意」之名句,曾为诗曰:「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觐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种悟境,全是由养静中得来。欲养其静,以坐为最妙法门。静能养神,静能养气,静能养精。同时,静能养心,静能养性,静能养慧。几超凡入圣,成仙成佛之道,皆以静为下手入门法要。而静笃亦在悟慧中得,故三教圣人,无不以教人以坐静为入道之基。陈眉公云:「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此为能
静妙趣,亦为求静妙诀。 
    在普通常坐法中,除用收心澄神诀外,尙宜用调息诀。调息诀在本书前已详谈之矣,可仔细参究。妶再举王龙溪所用之调息诀,以供证用。他云:「息调则心定,心定则息愈调。真息往来,呼吸之机,自能夺天地之造化。心息相依,是谓息息归根,命之蒂也。一念微明,常惺常寂,范围三教之宗。吾儒谓之晏息,佛氏谓之反息,老氏谓之踵息,造化开辟之元机也。以此微学,亦以此卫生,了此便为彻上彻下之道。」此说得最为浅显而透达。
世间又有以「龟息法」教人者,龟之息最微最缓,若有若无,故能养气而长生也。 
    坐时,宜除内外之累,祛名利之想,方可得:「喧静不由居远近,大都车马就权门。野人住处无名利,草满空阶树满园。」之妙觉。进而可得:「自得身心定,凝神固气精。身闲超有漏,心寂证无生。鸟兔从来去,乾坤任变更。廓然无所碍,独露大光明」之果证矣
! 
    坐之唯一主旨,在求心静不动,静极则肾气实而真阳生,阳生即为接命药也。福寿全书云:「肾间动气,金丹大药也。肾虽属水,然居子位;一阳生于子,即真火也。至人端坐冥目,静心存想,升肾之气,上蒸脾土,勿令下泄。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能开食,而生血气,荣卫一身。人生根本,实系于此。」故学人当坐时,总宜凝神寂照,调息绵绵。务祈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消浊欲而清水源,除尘累而净心根;则自真炁充足,心神如如不动,忽然外阳大举,此即阳生之效。不定在端拱打坐炼丹时,方得阳生也。随次一坐,静即阳生。并如老子所谓:「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不为淫念所生者,方为真阳。此即精生药产之验,便可采炼矣。故用常坐法,亦可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步步工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