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律四首●游北京颐和园(1)

 青峰居士图书馆 2012-03-13

北京颐和园万寿山2

草料场吹绿杨柳,万寿山秋花菊黄

金水桥朱楼绣阁,排云门画栋雕梁

德辉殿品竹弹丝,二宫门劝酒称觞

智慧海燕石晋宋,佛香阁壮覌京塘

【注】

1):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弘历经十余年土木之功,建成清漪园(颐和园)。公元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公元1886年重建,并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
  (2):万寿山,地处颐和园的中心部位,是宫廷功能、宗教功能、园林功能的集中体现。从昆明湖北岸的中间码头开始,经过云辉玉宇排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九个层次,层层上升。从水面一直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上升的中轴线。无论是从下往上仰视还是从上往下俯视,那层层升高的宏伟建筑,充分展示了这座皇宫御苑的皇家气派。万寿山在颐和园内。燕山余脉,海拔10894米。传说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国名瓮山。前临瓮山泊,又称西湖,即今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年)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圆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庆祝皇太后六十诞辰,于圆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造园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西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

游颐和园长廊

沿湖山下槛,横贯东西是彩

春夏清遥朱水榭,秋冬画栋寄廊

鸥舫鱼藻百台阁,山水花草千路

昆水湖鲁隐带,湖光山色齐桓

    【注】

    在颐和园众多的廊中,万寿山下横贯东西的彩画长廊是中国园林中最精彩的廊的代表。它像一条美丽的飘带,将分布在湖山之间的楼、台、亭、阁、轩、馆、舫、榭有机地联缀成为整体。从乐寿堂西的邀月门开始,至西面的石丈亭为止,长廊共有273间,全长278,廊宽228,柱高252,柱间249。廊的中间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亭。东西两段又各有短廊伸向湖岸,衔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水榭。西北部连着山色湖光一楼。廊的地基随着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而起伏;它的走向随着昆明湖北岸的凹凸而弯曲,建筑师巧妙的利用廊间的建筑作为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避免了长廊过直、过长和地势不平,营造出曲折、绵延、无尽的廊式。
  长廊的每根廊枋上都绘有大小不同的苏式彩画,其14000余幅。内容有西湖风景、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许多画面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临摹沿途的景色。人物画大多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封神演义》中的故事,因此长廊又是一条艺术的画廊。

游颐和园石舫

旌旗闪闪乘龙舟,环佩珊珊戴凤

宫女琴弦弹别鹤,慈禧镜匣掩孤鸾

沉香亭畔银栏阅花萼楼前玉伐干

昔日皇家常绣毂今朝百姓戏雕鞍

    【注】

    石舫,又称清晏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珍品。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并取河清晏之义,取名清晏舫。顶部用砖雕装饰,显得精巧华丽。颐和园的石舫,有2层楼那么高,是整块石头雕成的。它的东边是听邵馆和百丈亭,南面是一大片昆明湖。

游颐和园十七孔桥

石桥联拱成方,七彩长虹架碧波。

各异美狮排翠闼石雕异兽带青罗

铜牛镇水雷霹雳,不避蛟龙雨滂沱。

雨过青蛙鸣碧草,晴看白鸟浴红荷

  【注】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桥面上宽6.56,高7。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高大之感。这座桥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在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对称排列。水面未冻结时,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成纺锤形,十分美丽。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所以桥面有一定的坡度,像一张弓。十七孔桥象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又像神话中的鼍龙状如半月浮游在平滑似镜的水中。十七孔桥的桥洞为什么要建十七个孔呢?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孔。颐和园十七孔桥是一座长15017孔联拱大石桥,飞架于南湖岛和廊如亭之间。乾隆时仿著名的卢沟桥所建。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计544只,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的东边有一尊镇水铜牛。镇水铜牛位于昆明湖的东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真牛著称。清乾隆二十年(1755)用铜铸成,称为金牛。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起。牛背上还铸有由乾隆帝撰写的80个字的篆体铭文《金牛铭》。铭文为:夏禹治河,铁牛传诵。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