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文人骚客干乞之艺术(之二)

 自赏一枝花 2012-03-13

               干禄之大忌——得意忘形的"裸言式“       

“之一”中说到孟浩然的以一首《望洞庭赠张丞相》献于张九龄而为其辟于府下。我们都知道,孟浩然终身不仕,其原因,也与诗作有关。本来他有一个极好的乞禄出仕机会,可惜被他的一首诗弄坏了。事情是这样的:开元中,孟浩然因“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诗句为王右丞维所知。有一天,王维召孟浩然“商较风雅”,忽遇上(唐玄宗)幸王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而王维不敢隐瞒,告诉了玄宗,玄宗高兴地说:我平时听过这人的名字。就这样孟浩然得以见到玄宗。玄宗问孟浩然:“你带诗作来没有?”浩然回答说:“臣恰巧没带习作来。”玄宗就命他即席吟诗。浩然“奉诏拜舞”,朗声念道: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余。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后来这首诗定题为《岁暮归南山》。诗是好诗,可惜孟浩然这次不仅“干乞”不成,还因此落得一辈子不能出仕的结局。在这首诗中,孟浩然究竟说错了什么?只要听听玄宗在孟浩然得意地吟诵完这首诗后怎么说的就不难明白个中原委。孟浩然诗才一念完,只见玄宗闻之怃然说道:“我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孟浩然也许是面对孜孜以求的出仕机会突然降临而高兴得过了头,以为只要诗作好了,皇上给个一官半职还不是易而反掌?把多年求仕而不得的郁积于心已久的怨气,用一句“不才明主弃”倾泻出来。不想就这一句,犯了 “下属批评领导”的大忌,说什么话都要考虑“主流”啊,都要符合“导向”啊。你怎么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以一派与领导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架势“直抒胸臆”了呢?这不是“转喉触讳”了么?正是这一句“心里话”触犯了玄宗:按孟浩然你的口气,我李隆基岂不是个抛弃人才的君王么?

事后,孟浩然会为会悔青肠子呢?这个“五十年一遇”或者“一百年一遇”的大好机会就这样溜走了。当时,孟浩然只要改动一字,他的命运就会大大地不同。看官,你当然明白应该改换哪一个字了。按孟浩然的才气,当着最高领袖的面,吟出一首合乎干禄常式的诗来并不难,而他为什么就不那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千古之谜。

唉!孟夫子啊,也许“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就是你的宿命吧!

也好,孟夫子以诗“干禄”不成,却让我们华夏多了一个不可多得没有当官的田园诗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