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个智力小故事及答案

 十八小子 2012-03-13

1.蒲松龄批文章

  蒲松龄曾当过胡守备的塾师,教他的一个冥顽不化的儿子。胡守备一介武夫,文才很浅,但望子成龙心切,看到蒲松龄批改作业时,好批语不多,就大发其火,埋怨老师教学无方。蒲见胡如此态度,又不能说昧心话,只得借用诗句,隐藏批评。下面是他在胡守备儿子文章上的几次批文:

  第一篇因文章错别字太多,蒲松龄皱皱眉头挥笔批了句:“唯解漫天作雪飞。”

  第二篇字迹不清,蒲松龄实在看不下去,就批了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第三篇文章洋洋洒洒一大篇,什么事也没说清,他批了杜甫的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胡守备看到批文,不解其意,便问道:“老先生,犬子的文章可有进步?”蒲答道:“高山擂鼓,闻声百里。”胡还难以领悟,又问道:“我儿四书五经想必已贯通了吧?”蒲应声答道:“人有七窍,令郎已通六窍。”胡守备听得十分满意,蒲趁机辞馆而去。胡见到客人就出示蒲的批文夸耀儿子,客人听了个个掩口而笑。

  你知道蒲松龄的批文是什么意思吗?

      2.称西瓜

  一天,农场采摘了一卡车西瓜,派人带上一台小台秤,到科学研究中心的建筑工地上出售。经过一路颠簸,卡车到达工地时,发现随车带的小台秤上除了底砣和一个1000克的秤砣还在外,其他的秤砣都丢失了。这样一来。这台秤最多只能称2000克,而送来的西瓜全是大西瓜,大的约8000克左右,小的也有3000多克。怎么办呢?叫人去借秤,可借不到。建筑工人们三三两两地来买西瓜解渴了。一听说无法过秤,都大为扫兴。有一个青年工人想了一阵,说:“把西瓜切开来称吧。”大家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正准备切西瓜时,走来一位戴着眼镜,学者气十足的老人。他拦住大家说道:“这么多西瓜都切开称,吃不完不坏了吗?我倒有个主意,咱们不妨试试!”说着,他从裤袋里掏出自己的手帕,并接过其他人递过来的几张手帕,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小台秤就能称量了。当工人们美美地吃着西瓜时,聪明的老人已不知去向。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中国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华罗庚。

  请问,华罗庚用的是什么办法呢?



  3、警报

  《小兵张嘎》是一部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故事片,它是根据抗战时期一位名叫张嘎的少年成长为抗日英雄的事迹改编的。张嘎有这样一个故事:

  张嘎刚参加游击队时,没有得到武器,只有胖墩送给他的一串鞭炮。一天深夜,游击队转移到了一个小村子,帮助乡亲们埋藏粮食和财物。因为时间紧,人手少,队长就派张嘎替代哨兵,到村外1000米外的小桥边放哨,防备日本鬼子夜袭。队长告诉张嘎:“如果发现鬼子,马上点燃鞭炮报警。”张嘎来到小桥边,把鞭炮挂在树枝上,然后隐蔽在河边的芦苇丛中。由于连日行军,身困体乏,张嘎开始打起瞌睡来了。迷迷糊糊中,他突然感到小河对岸传来杂乱的脚步声。他睁开粘涩的眼皮一看,糟了,鬼子果然来偷袭了。于是,他赶忙掏出火柴,扳住树枝,就要点火。哪知慌乱中,树枝在手中一弹,把挂在上面的鞭炮弹到了河中。这下全完了,敌人眼看就要过来,可警报却没办法发出去,即使大声喊叫,远在1000米外的村里也不可能听见,怎么办?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小张嘎情急生智,想出了一个危险但却十分有效的报警方法,使游击队和乡亲们得到了安全。

  请问,你知道张嘎的报警方法是什么吗?



  4、智取铜环

  列宁小时候,住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现乌里扬诺夫斯克)省。那时,他特别喜欢看马戏和魔术。到了冬天,大雪覆盖了大地,天气出奇的寒冷,列宁只能和兄弟姐妹们呆在家里。正当他们感到无聊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会玩魔术的客人。孩子们非常高兴,终日缠着要客人表演。客人表演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们仍不满足。客人有些烦了,可又不好正面拒绝。于是想了个点子,对孩子们说:“我这儿有根绳子,上面串着5个金属环。左边两个是铁环,右边两个也是铁环,只有中间的一个是铜环。”接着他让列宁和他哥哥一人抓住绳子的一头,又说道:“请你们想个办法,在不弄断绳子和金属坏、也不把左右两端的铁环取下的前提下,把铜环从绳子上解下来。等你们完成后,我再给大家表演魔术!”说完,他就转过头去同列宁的父亲闲谈,满以为这一下可以摆脱孩子们的纠缠了。但是,出乎这个客人的意料,他同列宁父亲的谈话还不到5分钟,就被列宁的欢呼声打断了!“我能够把它解下来了!”当着客人的面,列宁不慌不忙,很快就熟练地解下了铜环。没办法,客人只好继续给孩子们表演魔术。

  试问,列宁是怎样按要求把铜环解下来的?



       5.开枪难题

  一天,华生医生和福尔摩斯在居室闲坐喝茶。华生自信自己也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决定出一个难题试试福尔摩斯,于是笑着说道:“福尔摩斯先生,我这儿有一个难题想请教一下您,行吗?”福尔摩斯转过头说:“行啊!你说说看。”华生喝了一口茶,开始出题:“在坎布连山区,有两座有名的高山,中间相隔大约500多米。一天,两个残疾人在一个正常人的带领下前来登山。两个残疾人中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3人在傍晚时分攀登到了一座山的顶峰。随后,面向对面的山峰停下来休息。那个正常人因为太疲倦,一坐下来就睡着了,而那两个残疾人还精神蛮好地坐着。夜已经很静了,突然对面山上有人向这边放了一枪,瞎子马上听见了“砰”的枪声;聋子也立刻看到了枪口上的火光,而睡着的人也在当时发觉了放枪,因为子弹刚好擦着他的耳根飞过。当后来警察来调查时,3人都夸耀自己感觉最敏锐,都说是自己最先发觉有人开枪。福尔摩斯先生,您能告诉我他们三人中谁是最先发觉有人开枪的吗?


 

       6.把线变短

  一天,国王阿克巴在纸上用笔划了一条线,然后对比尔巴说:“不许把这条线截断,但是你要把这条线变短,请吧!”这可是个难题,却难不倒聪明机智的比尔巴,他毫不费力地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试问,他是怎样解决的呢?


         答案:

         1、“唯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白字连篇。“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是:一片模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思是:不知所云,离题太远。“高山擂鼓,闻声百里。”意思是:不通!不通!“人有七窍,令郎已通六窍。”意思是:一窍不通。
 

        2、华罗庚先用手帕分别包上砂石或者其他重物,再将已有的砣放在台秤上,分别称出它们的重量,使其分别为1千克、1.5千克、2千克等。称西瓜时,分别将其挂在底砣上使用,就可以起到砣的作用,用来准确称量了。
 


  3、张嘎有意把芦苇丛弄响,给敌人造成有人埋伏其中的假象,迫使敌人为了自卫而开枪,利用敌人的枪声给游击队报警。



  4、列宁解铜环的步骤是:首先把绳子两端连接在一起;然后把左边或右边的铁坏顺着绳圈移到另一端去,让铜环位移到绳子结头处;最后解开绳结,取下铜环。
 


    5、发觉有人开枪,最早是聋子。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比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子弹的飞行速度都要快得多。



  6、比尔巴立刻在那条线下面划了一条更长的线,说:“陛下请看,现在您的一条线比这条线短了。”阿克巴看后无言以对,因为比尔巴的回答是符合国王提出的要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