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不可怕痛可怕

 阿里山图书馆 2012-03-13

                    死不可怕痛可怕

                                   文/中日医院疼痛科主任 樊碧发

  神经痛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具破坏性,给患者带来无法忍受的痛苦。患者日常生活中即便是轻柔的抚触都会诱发疼痛。患者经常说身体某个部位不能碰,严重的连衣服都不能穿。长期的疼痛更是影响睡眠、工作和生活,还会导致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导致自杀。所以对有些患者来说,痛起来“生不如死”。

  前两天“亚洲第一届神经病理性疼痛高峰论坛”召开了,专家们一致认为,一旦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时,要警惕神经痛,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疼痛科就医。

  神经痛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简称,是指损害或疾病累及到躯体感觉系统后引起的疼痛,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两种。神经痛的发病率较高,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7%。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糖尿病外周神经痛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其他还包括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急性状疱疹疼痛的后遗症,发病率为7%-27%,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加。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外周神经痛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5%,并随糖尿病患病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门诊病人中,约有2/3正在或曾受到疼痛困扰。然而能采取药物治疗、及时止痛的只有14.9%。也就是说约85%的疼痛病人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因为神经痛是由神经病变引起,患者外表看起来并没有异样,因此误诊误治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及早普及公众的神经痛疾病知识,同时提高并规范中国神经痛的诊治水平刻不容缓。

  由于神经痛属于慢性疼痛,治疗疗程较长,患者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针对性治疗,定期随诊。传统止痛药物如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治疗神经痛的效果都不甚理想。随着科学的发展,神经病理性疼痛已经有了其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根据美国神经病学协会(AAN)等国际医学权威机构发布的指南推荐,治疗神经痛应首选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普瑞巴林等,通过调节过度兴奋的神经元,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疼痛相关睡眠障碍和抑郁焦虑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

  目前欧、美、亚等国已经制定了神经痛的相关指南。2011年美国制定的指南对各类神经痛药物进行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分级,帮助医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各类药物的证据和疗效,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性。由于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具有相当的挑战性,我国目前尚缺乏适合临床实践应用的标准化诊疗程序。对此我们中国医务界也正在积极关注神经痛患者的诊疗需求,“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于去年5月正式启动编撰,邀请中国神经痛诊治领域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院士等数位著名专家共同参与编撰,已经进入最终定稿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内正式发布。

  下面介绍一个一分钟自测神经痛的量表,帮助患者筛选神经病理性疼痛:

  1.您是否有被针刺般疼痛?(+1,0)

  2.您是否有灼烧或如火烧一般疼痛?(+1,0)

  3.您是否有麻痹感?(+1,0)

  4.您是否感觉如触电一样?(+1,0)

  5.您是否会因触碰衣服或床单而疼痛加剧?(+1,0)

  6.您的疼痛是否只出现于关节部位?(-1,0)

  1-5题,选择“是”都是加1分,6题选择“是”减1分。6道题选“否”,都是0分。

  评分结果分析:

  -1分:不大可能诊断为神经痛

  0-1分: 极少机会诊断为神经痛

  2-3分:考虑诊断为神经痛

  4-5分:强烈考虑诊断为神经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