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斐德若

 昵称8077458 2012-03-14

在《会饮》的所有讲辞中,斐德若的讲辞给我的感觉可以说是最简单,最明白,甚至给我的感觉有点感性,让我觉得斐德若很单纯,但我很喜欢这种阅读哲学时给我的感觉。
我把斐德若的讲辞称作爱的第一阶梯,我不知道这样的称呼是否恰当,这是我对斐德若的讲辞在《会饮》中,甚至是在哲学关于“爱欲”主题当中地位的一个理解。
要决定写斐德若,不仅是出于对这篇讲辞的喜爱,还有一个原因是既然柏拉图专门用一部以斐德若命名的对来写“爱”,说明斐德若在这一主题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想先说一下在这篇讲辞中学到的东西。斐德若的整篇讲辞可以说是就题论题。他首先持着“善好即古老”的偏见,把爱若斯赞扬成最古老的神,既然是最古老的,那么其他的事物就是由他所产生,即联系到了创生或者说是生育问题,爱若斯是美好事物的起因。也就是说爱若斯是年纪最大的神,是美好事物的起源。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既然世界只有一个起源即爱若斯,而且他还是美好事物的起源,那世界上的恶又从何而来?这是斐德若的讲辞中的一个缺口,斐德若并没有回答。再一点是斐德若赞扬爱若斯的受敬重,因为爱若斯是美好事物的起因,他激发我们追逐美好事物的热情以及我们身上的美好品德,当然主要是为了自己的爱人。最后还用三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对文本的一点理解。
先看文本本身的特征。首先也是我比较喜欢这个对话的原因之一是斐德若用的神话,希腊神话对希腊哲学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这里斐德若对神话的改造让他的讲辞方式显得特别可爱。当然,作为话题之父,在看到讲辞本身的特点的同时,还应该看到讲辞在全书中的作用。作为全书开篇的讲辞,他的讲辞对后面的几篇讲辞都有或多或少的铺垫和提示,以及他在讲辞中提西都是靠爱神孕育和养成的等等。第二点是斐德若讲辞的第二部分关于爱若斯与美好事物的产生,前面说到了他在这一部分的一个缺口,这里还是重点说一下他关于爱若斯对美德和福气的产生对后面讲辞的作用。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斐德若在其中提出了爱者(lover)与被爱者(be loved)的重要概念,可以说,自从斐德若在讲辞中提出这两个概念,几乎在后面的几篇讲辞中对这两个概念出的几个概念和观点,成为后面讲辞的基础。
先看一下斐德若的讲辞对后面几篇讲辞的铺垫和提示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是斐德若在讲辞中从爱若斯的出生谈起,这是我们认识一个事物的惯常的思维起点,提出爱若斯是最老的神,联系到创生,这个观点在阿里斯托芬的讲辞中有关于创生和爱若斯的类似叙述,在阿里斯托芬看来,人由一个圆球被宙斯劈成两半之后,产生了追求和寻找另一半的渴望,因为人失去了自然的本初,得到了爱若斯作为补偿,这与斐德若关于创生与爱若斯的产生顺序是相反的,即斐德若认为先有了爱若斯从而有了创生,而阿里斯托芬则认为先有了创生后有了爱若斯的产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阿里斯托芬的讲辞中看到斐德若对他关于爱若斯与创生论述的铺垫与提示作用。以及后面阿伽通所说的所有生命的东都有所涉及。有了斐德若提出的概念基础,后面就有了泡塞尼阿斯对有情人的区分和要求,以及在183c中提出的无论做有情人还是成为有情人的所爱都是很好的事情。以及在泡塞尼阿斯的讲辞中提出的有情人为了情爱可以忍受一些超常规的东西,与斐德若在讲辞中提出的有情人为了在情伴面前不出丑而尽量表现自己的美德也不无关系,至少两者之间相同的一点是情伴对有情人的激励作用。在这里还是要把泡塞尼阿斯与斐德若在恋童方面得观点说一下,两人在恋童方面基本对此是肯定态度,但从讲辞的具体内容来看,斐德若要求是建立一个以有情人组成的军队,这可以看出他偏向的军事方面。而泡塞尼阿斯则强调了年长者对男孩的教育和智慧的交流,这体现了两者同为强调恋童而强调的不同方面。包括在《斐德若篇》中苏格拉底的关于爱人者喜欢比自己弱的人,这样爱人者可以给被爱者贡献更多的观点。这也为后面泡塞尼阿斯以及苏格拉底所论述的爱人对于被爱者特别是在苏格拉底这里年长者对于年轻者在品德和智慧方面的扶持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和概念基础。第三点,不知道这样联系是否牵强附会,就是关于爱的持久性。在后面几篇讲辞中,提别是厄里克西马库斯的讲辞中所强调的爱的持久性,在《斐德若篇》中有讲到在对待真正需要你的人时,即使他的美貌已经消逝,对他的爱也不会变。斐德若在这里说的爱的持久性显然与泡塞尼阿斯说的灵魂上的爱的永恒不同,他强调生死不变,始终在一起。而且在这篇讲辞中他还通过神话故事提出了来生的问题。
从讲辞中可以看出斐德若对于有情人以及情伴的品德是非常重视的,全篇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在讲述这个问题。包括他在最后举的三个例子,尤其强调为爱而死的高尚。
因此被爱的人从爱人者身上享受所有的服务,彷如神的同辈,爱人者真诚不假的爱。他的本性也一样,他倾向於提供这些服务的人。」
从这段话中看出了斐德若所持有的观点,即爱人们要做的事就是奉献所有的经历,想办法来满足对方的需要。

从这里开始,我想要通过《斐德若》这篇对话来说一点自己对他的关于“爱”的观点的理解,也是对除这篇讲辞之外的理解的一点补充。
注在爱人的灵魂中,因此在他心中会创造一个和他所崇拜的神明很相似的对象。
追随天后赫拉的人寻求皇家的特质,而当他们发现了他,他们也会对他做一样的事。这也同样适用於太阳神阿波罗的追随者以及其他的神明。每一位爱人者都欣然看到他的爱人和他的神明在本性上相似,而他一旦赢得了他的心,他引导他向他的神明一样,他的相似性一如他自己的,而且可以给予这个男孩一些建议和训练。他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忌妒和不屑,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於将所爱的人更像自己以及更像他们所崇拜
首先我注意到这篇对话中斐德若的观点实际上是借助了智者莱什阿斯的观点,借智者的言辞感觉在语言的魅力和力量上会比讲辞中好一点。
通过《斐德若》这篇对话去理解斐德若的关于爱若斯的主张可以看到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
一、关于爱人给自己造成的紧张,当然在讲辞中主要是爱者不会在自己爱的人面前出丑,在这篇对话中主要说的比如爱者害怕被爱者遇到的人会比自己优秀等等而把自己比下去。
二、在爱者与被爱者的关系方面,在讲辞中说过了被爱者从爱者那里接受教育和智慧,在对话中除了激发好的品德之外,斐德若还强调了两者之间的互蒙其利,即不仅爱者因为被爱者而激发出好的品德,也强调了被爱者对爱者的奉献,此即互蒙其利。
三、斐德若在对话中不仅强调了互蒙其利,而且还阐述了爱的欲望,但没有在讲辞中涉及爱是建立在友谊之上的,这样的爱更好,给人的选择范围也更大,这在对话中有所涉及,我比较同意斐德若在这方面的观点。
四、就是两个作品中都涉及到爱人都比较重视外来的评价,在讲辞中爱者不希望自己在被爱者面前表现出一些不好的品质,其实就是这个人重视外来特别是被爱者的评价的表现。在对话中除了表述了这一点之外还说到了除了被爱者之外,爱者也很重视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认为爱者形成这种心理反应就是被爱者给他的激励。
佩服斐德若的一点在于他不是象苏格拉底那样充满爱欲的人,他的讲辞中也没有多少充满爱欲的成分,但他却以独特的方式打动了许多人。
总而言之,在斐德若的讲辞中,我们看不到如苏格拉底和阿里斯托芬的讲辞中所有的浩浩汤汤的感觉,相比之下,斐德若显得苍白。但我很欣赏斐德若的自我意识以及那种实践的现实。他剖析了人类在面对最直接、最现实的感觉,虽然略显功利。他是一个现实的人,但他的想象却是无边无际的。承认他有许多的错误,但有批判才有爱的阶梯的提升。他以矜持的方式赞美着爱神,虽然浅显,略显苍白,但他代表着容易被人们遗忘的现实。不要忘了,这爱的阶梯是从第一级开始的,没有爱的第一级阶梯,也不会有苏格拉底“先从美的东西开始,为了美本身,顺着美的东西逐渐上升,好像爬梯子,一阶一阶从一个身体、两个身体上升到所有美的身体,再从美的身体上升到美的操持,由美的操持上升到美的种种学问,最后从各种美的学问上升到仅仅认识那美本身的学问,最终认识美之所是。”爱,不管上升到多么高,它永远不可少的是第一级阶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