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儿子成为男子汉

 掌管自己 2012-03-15

 让儿子成为男子汉
 沈士芳文集
 五年前,她把同甘共苦患病十年的丈夫送到人生终点。五年后,她又把学业优秀的儿子送到人生起点(出国留学)。为了这两个男人——生命中的至爱,她付出了所有的坚强……

 
  汽车驶上机场高速路,我们都松了一口气;这下不会堵车了,能提前到达机场了。儿子今天将乘国航飞机飞往美国,开始他的留学生涯。弟弟开着车,由于路已好走,也有了说话的余地,他问儿子:“小路,你现在心情怎么样?”儿子说:“挺好的。” 弟弟说:“你就要离开妈妈了,不伤感吗?”儿子脱口说道:“不伤感。”然后又象说错了什么似地说:“哦,对不起,妈妈我是不是不该这么说?”我立刻笑了,我说:“不,你说得好,我也挺高兴的”,儿子说,“是的,我是在做一件我认真想好了的事并且是一件正确的事,我为什么伤感呢?”听着儿子的话,我心里十分愉快,儿子真的长大了,是一个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和为什么做这件事的大人了。
 
  在机场,儿子一直表情严肃。因为时间还早,他先进入候机厅把行李托运了,然后走出来请我们在茶座喝杯茶,自己又去问询处询问了几个他想了解的问题。时间差不多了,儿子象往常要出门时一样,背着他的双肩包,把登机牌拿在手中晃了晃说:“妈妈,我该走了,再见!”轻快地转身向候机大厅走去。
儿子一定知道在他的身后有我追踪的目光,所以当快要转弯时,他站住了,转回身,伸起双臂交叉地向我挥了挥手,脸上洋溢着一种自信,然后坚定地转过去,大步地向安检口走去。此时,我心头涌起无限的欣慰:儿子,你真的长大了。一个男子汉要去闯天下了!
 
  我对弟弟说:“好了,咱们回去吧”!弟弟有点惊诧地看着我说:“你不等到飞机起飞再走?”我很干脆地说:“不等了。这一路上他要起降好几次,光等这一次有什么用?他到了目的地会给我打电话的。”
 
  回到家里,亲友们纷纷打电话,关注我是否感到失落或孤独,热情地向我伸出手,说如果我不适应独自一人的冷清,就去他们那里,我一一感谢了大家的美意,我告诉他们,我现在的心情很平静,并且感到很轻松和欣慰。
 
  我觉得我有理由欣慰:做为一个女人,我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在20多年的时间里,用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把一个男人——我的丈夫——送到了人生的终点;把另一个男人——我的儿子——送到了人生的起点。即使此时只剩下了我一个人,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坐在灯下,信手将儿子为我挑选的CD唱片放进音响。顿时,威瓦尔第那优美的旋律在小屋静静的空气中荡漾开来,我沉浸在大自然四季变幻的美景中,感受交织着新鲜活力与永恒坚毅的自然母亲的情怀。此时,一首诗在我心中慕然显现,那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曾经以为获得,却又失去;
  曾经以为拥有,却是一场梦;
  曾经以为失去,却更加富有;
  曾经以为心死,心却一次次又萌生;
  曾经无数次迷失,又无数次地找回自己。
  曾经……
  曾经经历了千百次的曾经,
  便顿悟:
  岁月会将一切都幻化、升华,
  也会将短暂铸成永恒。
  不要为曾经拥有而陶醉,更不必为曾经失去而消沉。
  只要心有期冀,就会拥有明天。
  人生就是一种经历,经历就是拥有。
 
(一)
  是的,人生就是一种经历。我短短十几年所遇到的事浓缩了不少人一辈子的经历,我把这看成是我的幸运。
 
  我是1966年的高三毕业生,1967年11月,做为第一批北京知识青年去了北大荒。经过11个年头的风风雨雨,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与同是北京知青的丈夫,分别考入了哈尔滨的两所大学,1982年初毕业后回到了北京。那年,我们都是35岁。
1986年1月,丈夫在一项试验工作中,连续三个月直接用手粘糊玻璃钢模型后,腿肿、乏力、发烧,去医院检查血色素只有3.9克。经过三次骨穿及多项检查,确诊为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人类很少见的病,所幸的是强的松激素对他起了一些作用,但激素一减量,很快就又不行,只好再重新加量,如此不断反复。他在回北京工作了仅仅4个年头后就一病不起,再没能走回他热爱的岗位。
 
  丈夫是个心气很高的人,在以往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他都是非常出色的一个。但随着病床生活的延长,他的眼界变了,性格也变了。他无奈地接受着这些改变,我则痛苦地体验着他的这些改变。
 
  在丈夫生病期间,1990年,由于子宫肌瘤引起贫血,我作了子宫切除手术。出院后一周,丈夫的病情又一次恶化,我只好承担起一切家务,带丈夫上医院,跑血库……。当我在医院碰到一位病友在他丈夫搀扶下来复查时,心中为自己的顽强不知是自豪还是悲伤。夜深人静时,我真想大哭一场,想大声喊叫;但是看看病弱的丈夫,只能任泪水悄悄地流。
 
  1992年底,原本在左乳内存在了近20年的一个小纤维瘤明显变大了。医务室的大夫让我尽快去医院检查。可当时丈夫又正在病情反复中,我想去了医院,肯定是让手术摘除,而我现在不可能休养,就象上次子宫手术后那样,岂不是自找难受?于是我没有去医院。
 
  1993年4月,肿块更大了,并且有些硬了,我想这情况有些严重,是该上医院了。可这时,丈夫的病情又一下子恶化,血色素只剩下不到4克。我每天护理病人,时时观察病情变化,已经筋疲力尽,哪还顾得上看自己的病?一直到了7月,丈夫总算住进了医院,但也到了儿子高考的时间,一直顾不上儿子,可总不能在高考时还让他自己吃方便面吧?而且,丈夫还希望我每天给他送一顿饭……。就这样,一直到了10月,肿块大得快有鸡蛋大了,我终于走进了医院。大夫检查了肿块和腋下,立刻开了一张住院单,上面赫然写着:乳CA?有床就收。
 
  我拿了这张住院单,没有交到住院处,因为这毕竟有点太突然,我得想一想,回到办公室,我面壁而坐,想尽力让自己的头脑清晰一些,尽管医生只是怀疑,可“CA“两个字怎么也抹不去。焦急、后悔、委曲的思绪搅得我有些心慌。好在多年的磨难已使我的神经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我在心中反复告诫自己:慌没有用,委曲更没有用,因为没有人会来安慰你,没有人会为你拿主意;已经铸成的事实不容你后悔,只能拿出勇气来,为自己拼出一个尽可能好的结局。
 
  第3天,我住进了医院。这时丈夫仍住在另一个医院里,他失去了我的照顾也陷入无比惆怅之中,我们只有“各自为战”了。单位里的同事为我手术签了字。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我很清醒,因此很疼,也很痛苦。
 
  女病房向来是评选模范丈夫的地方,外科女病房就更是这样。术后总有行动不便的几天,女病人的丈夫们在这几天里都够忙的。我没有这个条件,心中早有准备。但经受痛苦的时候希望得到依靠与疼爱大概是人之常情。一位和我做同样手术的病友,术后疼痛时,她丈夫就紧紧握着她的手,不停地抚摸着她受伤的胳膊,她就这样渐渐地睡着了。我也真想有一双温暖有力的手握住我疼得快要断了的左臂,我想象着那种感觉,可这只是幻想,所以我总是疼得睡不着。妹妹和同事为我减轻了不少痛苦,可我知道今后的痛苦还多着呢,我不能靠着她们。
 
  病房里一位老大姐对我说:你不要总是那么要强,你心里的苦我能理解,你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这样也能去病。听了这亲切体贴的话,我的鼻子直发酸,泪水禁不住地往外流,但我最终还是控制了自己。因为我知道,我不能和别人比,如果我想康复,就不能伤感,如果任自己沉入悲戚之中,那我所经历的值得悲伤的事太多太多了,我将无法自拔,又没有人能救我,岂不是毁了自己,我现在没有什么可选择的,只能将这重重地压到我头上的厄运轻轻放下,让它和我以往所有痛苦一起作为昨天的一页翻过去,闯出一条走向明天的道路。
 
  那段时间,我有点像刚刚长大的孩子一样,以一种“我行”的信念,努力去尝试各种生活自理的本领,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带给我欣慰与兴奋,也让我找到了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我在心里称赞自己,你确实还行。
 
  我的坚强,对丈夫是一个无言的榜样,也是一种激励,他也开始积极面对自己一个人住院的现实,不再象以前那样保守和封闭自己。
 
  术后一个月,根据医生的建议,我到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进行放、化疗门诊治疗。中国肿瘤医院的大剂量化疗,疗效较好,但人受的罪也大,病友们形容是“死去活来”,确实如此。更何况我只能自己料理自己的一切,也就更加难熬。化疗历时6个月,共进行6个周期,每个周期里,我要连续8~10天,每天到医院门诊去打药。最多的两天,每天要打进2750亳升冰冷的液体,血管被刺激得又硬又疼。同时大剂量化疗使得我恶心呕吐,难受的程度无法形容。打到后来,到了最难受的时候,我已实在不能给自己做饭和烧水了,也几乎不会“咽”这个动作,只好什么也不吃。但我相信,人能有多大耐受力我就一定也有,那么多人都接受了大剂量化疗,我也一定接受得了。那段时间我在心里反复告诫自己的就是:咬紧牙,坚持住,千万不能认输,绝对不能倒下。因为以我这种境遇,一旦自己松了劲,觉得不行了,那大概就只能苟延残喘了。就是这样,我一直坚持按计划每天坐一个小时的汽车去医院,作完了医生方案规定的全部治疗。
 
  当6个月的化疗终于打到最后一针时,兴奋的心情难以描述。我立即订了去泰山的票。因为心中有一种欲望,好象只有在巍峨的高山之巅,才能抒发我的胸怀。一周后,我站在泰山顶上,面对着雄浑壮阔的苍茫大地,心中感慨万千,我忽然觉得人真是渺小,和经历了千万年风霜雨雪的大自然相比,个人的坎坷遭遇又算什么呢,同时我又觉得人是和自然相通的,山岩的坚毅,大地的广阔,应该也是人的性格。
  在很多人看来,我们这个家实在是太不幸了。人们关心的话语都隐含着一个疑问,生活对于我们还有意思吗?确实,我们这个家早已没有了轻松和快乐,我和丈夫活得都很累,但我们仍然携手坚持着。支持我们的是一种责任与一丝期盼;既然多年前我们彼此选择了对方做自己人生的伴侣,那份情与爱就蕴含着今天这种责任;我们都希望有一天医学进步了,有了治丈夫病的药,重新开始我们的生活。1995年初,命运似乎向我们露出了一丝微笑,我恢复得挺快,丈夫也有了起色。他决定回到阔别十年的工作岗位,参加一项科研工作,甚至在5月底,生平第一次坐了飞机,到广西北海去开了一个会。我们都以为新生活真的开始了。但令我痛彻心肺的是,丈夫终于没有等到有药的那一天。他带着与疾病拼搏十年的遍体鳞伤,带着对生命的热烈渴望,带着对我和儿子的深深依恋,也带着无限的遗憾走了,1995年11月,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一年,儿子20岁。
 
(二)
  丈夫生病的时候,儿子只有10岁。象所有的家庭一样,儿子是我们的希望。当然,由于丈夫身体的原因,教育儿子也主要是由我来承担了。我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很快就确立了对儿子教育重在能力培养和学习兴趣培养这两点上。
 
  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对他的学习只有两句话的要求:上课好好听讲,下学先做作业,其余的事情和时间,他都可以自由处理。从教学的角度看,小学一个学期的知识点很少,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只要认真听了、练了,完全就可以掌握,何必强迫他去做那么多他认为毫无意思的重复练习呢?学习是一种知识积累过程,放弃平时的功夫,靠考试前突击复习是不能获得牢固的知识的。所以从上小学起,我就努力使他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路要由他自己走;不突击复习也能考得好,那才是真学好了。
 
  我对儿子的学习,一是从不过问“什么时候考试”、“复习了没有”等问题,让他觉得“考试”这件事挺平常;二是从来不根据分数对他进行奖励或训斥,无论考试或作业都允许有错,但要明白错在哪儿,要努力做到不再出重复的错;三是除老师指定外,从不管给他检查作业,让他自己面对老师的对钩或叉子,自己决定该怎么办,十分注意不培养他在学习上的虚荣心。
 
  这样做的结果,儿子的成绩并不是班里最好的,因为淡化了考试这件事,儿子经常是今天考了一门课回家才说“考试了”,基本没有考前复习;他的作业也不是最好的,因为“叉子”多了点儿。但儿子考试得到的每一分,都是很真实、很牢固的。同时他已学会了听讲,学习的效率比较高;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易受环境影响;而且由于负担不重,他很喜欢学习,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
 
  当然,这种能力第一,分数第二的教育,与当时的应试教育有不小的差距,尤其升学的时候就看分。儿子考初中时,以3分之差没上成区重点,去了一所当时所谓“兜底”的学校,班上2/3的人只求初中毕业就去工作,虽然老师很好,但无奈只能照顾大多数。这对一个已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然而,这又是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和一次磨练。
 
  儿子面对这种局面,一是深切感到“分很重要”,二是立志要考一个好高中。儿子在小学时打下的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时发挥了作用,老师说他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抗干扰的能力也很强。他在老师的帮助下,选购了教学辅导书,选择了习题集,并且自己制定了每天5道题的学习计划,一直坚持到初三毕业,以较好的成绩考入北大附中。这种自主的学习方法,一直贯穿在他高中、大学的学习中。
 
  除了学习,我也很注重他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但也是以他为主,从不代他决定什么。他有兴趣的事,只要正当并有能力,我都会支持他,因此他的爱好广泛并且有长性,有些爱好还有一定的深度:他是工科学生,但喜爱文学,中学时曾获得首届华夏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奖赛二等奖,大学生时成了班里“秀才”;他酷爱音乐,对西方音乐史及世界名曲、著名音乐家有很丰富的知识,而且自己报名学会了拉手风琴。文学和音乐还带他走进了英语的世界,从读英文小说和原版音乐资料中,产生了对英语的兴趣,于是英语又成了他的爱好,大学二年级时便通过了国家英语6级考试。
 
  在很多人看来,儿子成长非常顺利,我们对儿子的教育很成功,但我却始终在心中有一种忧虑:儿子是否能成为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呢?
 
  我的这种忧虑并不是空穴来风。
 
  儿子从小在北京和奶奶、外婆及众多的姨们一起生活,对讲究卫生,照料自己等细腻的东西学了不少,是一个乖乖的孩子。他不太喜欢在外面玩,喜欢在家玩汽车、看图书,做橡皮泥的造型。同时因为我与丈夫在哈尔滨上了4年学,而寒暑假又常因各自学校不同安排不能同时放假,所以儿子总奇怪为什么别的小孩总是一手牵爸爸一手牵妈妈,而他总是只有一个人领着。以至于有一次暑假我与丈夫恰好有两天同时在家,他激动地将院里的好几个小朋友硬拉进屋里说:你们看!我也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我当时听了直心酸,以后每想起儿子当时的神情也总是眼睛湿润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分离已经对他幼小的心灵有了一些影响,他显得易于伤感,感情变得比较脆弱。
 
  高中时一次家长会,会上老师讲了学习方面的情况,儿子自然属于好的一类,但会后老师对我说了几句话,却令我吃惊,老师说你的儿子怎么那么没有男孩子的冲劲,我们都议论你的家是个什么家呀?回来后我与儿子聊起这个事,儿子憋红了脸说:老师说我是不是太监的后代。说完他流出了眼泪。我知道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但一时却想不出什么话来。以后我发现儿子总是问我:妈妈,你说我的声音是太细吗?妈妈,你说别的人也认为我不象男孩子吗?是不是因为我胖别人就说我不象男孩子呢?再长大一些,他不再这样傻傻地问了,而是一听别人说他胖,或说他声音好听等等,他就愤怒,认为是又在戏弄他不象男人。
 
  因此,他在与其他人交往时有些不自信,尤其与他不认识的人交往,他很局促,并变得不愿与人多来往。
 
  从知识,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及个人素质等方面,儿子其实是很自信的,但他因为一种心理上的障碍,变得常常想从别人那里来求证对自己的评价,这种心态严重地阻碍了他能力的发挥与进步。
 
  10岁到20岁,正是一个男孩子性别意识觉醒的时期,也是来自父亲的教育起重要作用的时期。不少男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学习父亲待人处事的态度,模仿父亲说话,从父亲那里明白男人的责任,崇拜父亲身上一种属于男人的风度等等,但我的儿子在这个期间所见到的是一个生病的爸爸,是一个小心翼翼保护自己,认为环境对他的生命充满了危险的爸爸,一个时刻要别人来关怀照顾的爸爸。爸爸的仔细,周密的思考习惯对儿子有很深的影响,但男子汉的刚毅与豁达,极强的责任感等品格,他感受得太少了。我的忧虑正是来自这里。
 
  我的坚强与自立精神,对儿子是一种教育。他曾对别人说:我妈妈特别了不起,他不是一个小女人。有时他的同学家里遇到了烦恼,他会对人说:去跟我妈妈聊聊吧!保证有收获。我一方面为他理解我而欣慰,另一方面又总觉得,我再强也是一个女人,他不能拿我来当模子,他需要有一个男子汉的偶像。
 
  大学4年级的时候,儿子与同学一道外出打工,一起吃住。回来后他说:妈妈,平时你总说我乱放东西不收拾,这次一出去,我就变成你了,我总是一有空就收拾屋子,打扫卫生间,同学都说一看就知道你在家挺能干的。儿子说得不无得意,但其中一句话使我再次警觉:我不能让儿子变成我,我要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最开始,我想通过给儿子树立一个“偶像”的方法来塑造他。我和他常常谈电影、小说中的“硬汉”形象,常常称赞某某人物的男子汉气概,同时对他的每一个软弱或不自信的表现,我都会一针见血,常让他感到被揭示得“体无完肤”,但这些作法几乎没有收效,反倒让他加重了对自己这方面弱点的负担。
 
  我决定停止这种强加给他一个偶像的作法,采取一方面行动上对他少加管束,让他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一方面常与他聊天,并抓住他常嫌我对他太不放心这一点,让他明白我不放心什么,由此引发出儿子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讨论。
记得那年报纸上报导了中日青年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遇难的消息。其中一个21岁的日本青年也倒在了雪山上,连他的遗骨都没有找回。当他的姐姐前来认领他的遗物时,姐姐对着弟弟的遗物说:弟弟,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斗了,虽然你倒下了,但你是英雄。爸爸妈妈让我为你唱一首歌。说完,她唱起了弟弟生前最喜欢的一支歌。整个报道中没写一滴眼泪,但却让我热泪盈眶,并久久不能平静。我向儿子讲了这个故事,我说,他的妈妈一定知道登山是有很大危险的,但妈妈仍然送他出发了。当他牺牲在登山途上的时候,妈妈不是后悔当初不该让他来登山,而是怀着敬意,认为儿子为自己的理想献身是英雄。失去儿子妈妈是悲伤的,但她知道儿子是在做自己最想做的一件事,因此就会有一份坦然。我对儿子说,我应该向这位妈妈学习,但你也必须让我感到你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你知道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你知道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随着儿子五年大学生活的结束,他走上了工作岗位,进入社会,儿子也迅速地成熟起来,他在一家设计公司工作,由于他的设计方案多次中标,得到公司同仁们的好评,同时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有了极大的提高。在与甲方的接触中,在与同事的合作中,他了解了更多的人,也更看清了自己。那段时间我们讨论的话题常是责任感和事业心方面的内容,而我和儿子都认为这是做人,更是做一个男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儿子不肯轻易浪费晚上的时间,他用第一个月的工资报名参加了3DMAX学习,学成后在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以后又参加了一个英语学习班,最终以GRE考试2160的成绩结束。
 
  在工作中,与各方面人的接触交往是必须的、经常的。因此与儿子还有一个话题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已记不清议论过多少个事例,但我们已越来越总结出了为人的要点;一要豁达宽容;二是正直。儿子在这方面的领悟,明显表现出男性思维的特点;他关注实质性的东西或结果,而不太在意一些细节;他善良的本性更使他对人尊重、宽容,因此很受同事们的喜爱,他也因此一步步破除了早年心中的那份障碍,与人的交往更加自信,自如。
 
  几年的这种讨论与对话,无形中在儿子心中树起了一个偶像,他心目中的自己是一个有智慧的、有创造力的、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一个胸怀宽广又风趣幽默的人,我想,这也正是我心中的男子汉。
 
(三)
  自从儿子GRE考了一个好分后,他萌生起出国学习的念头。我立刻意识到,一个极好的促使儿子成长的机会到来了。我在一番思索之后,决定从一开始,就将此事的一切抉择交由他自己处理:出去还是不出去?走得成走不成?怎样申请?怎样处理与工作的矛盾?怎样预计申请的后果等等。我的态度是:如果你想好了,你就去干,走得成与走不成我认为都大有前途。
 
  早在两年前儿子刚工作时,我总想给儿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但由于住房的局促,儿子只能与我共同生活在一套二居室里。我希望他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生活;但儿子怕打扰了我,始终不能放开。我曾想让儿子出去租房子住,但无奈租金太贵,一时无法实现。现在,申请出国这件事将历时一年,他将会遇到各种问题,正好可以让他闯一闯,同时又在我身边,不时还可鼓励一番,我也放心。
 
  首先的一件事,是做为建筑学专业,申请时必须向每一个申请的学校交一份《作品集》。整理自己作品,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用专用纸打印出来,既要省钱,又要力求装订美观,由于全是自己做,是一件很费力的事。而且儿子为给自己进退留有余地,他决定采取出国申请与工作业绩两不耽误的方针,因此工作也很紧张。搞了一段时间,他确实感到精疲力竭,每天都很繁忙,却每天都还有一大堆没干完的事。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开始说泄气话了,他说:人家说你工资也不低,干什么费这个劲非出去不可呀?他问我:妈妈你说我是非出去不可吗?我对他说:出去不出去不是问题的关键,你应该想一下当初你为什么提出要出国呢?儿子说:我想将来的竞争肯定越来越历害,如果我就吃本科这一点老本,肯定不够用,所以觉得出去学学,资历长了,本事长了,竞争有力。我说:那现在你怎么想呢?儿子说我觉得我如果就给人画画图,打打工,生活也过得可以,我可以挺轻松的,可以有时间听音乐,出去旅游,那也是一种过日子的方式。
 
  我对儿子说:看来现在的关键,是你为自己今后设计一下,到底你准备过那种生活。
 
  经过一番议论和思考,儿子很坚定地说:妈妈,我想好了。我不愿过那种随波逐流的生活,我希望我能在咱们国家进入WTO之后,能在众多外国建筑设计公司涌入中国时,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地位,我想做一个有成就的人。因此不是现在读硕士就是将来读,不是国外读就是国内读,总之我不甘安逸,就必须奋斗一下子。
 
  我很高兴,但仍然以我的平和说:那就由你定了,我做为妈妈,只要你认为过得挺满意就行,我不在乎你怎么过。
 
  从那以后,儿子在为自己撰写个人材料,请教授推荐及与学校,教授的联系上,以及办理各种手续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挫折,但他始终顽强地坚持往前走,没再抱怨过。同时在这申请的一年中,他的设计方案也屡受好评,中标的方案已经开始施工。
 
  儿子给14所美国建筑学专业的学校发了申请,有9所学校回函表示愿意录取他,但儿子对学校说:我没有钱,只有给我足够的财政资助我才能读书。有三个学校肯提供奖学金,其中一个学校对他免除全部学费并无偿提供2500美金的生活费,到校注册后还可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儿子决定去这所学校读书。
 
  为了办理签证,儿子做了一些准备。但当他真正站在签证官面前时,还是有些紧张,第一次申请被拒签了。他回到家后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消息,然后说:“妈妈,你是不是挺高兴呀?”我说:“为什么呢?”他说:“这下我走不了,你就不会一个人在家了呀!哈哈……。”可见他心中也反复掂量过他在我心中的份量,他惦念着我的生活。
 
  儿子与我商量,要不要去试第二次。我仍然是让他决定。直到该去二签的前一天,他说:妈妈,我决定再去一次,只当是实习了,我把希望寄托在明年,我会以更强的实力申请更好的学校。
 
  二签那天直到中午快一点了,儿子才回来。他一脸平静地说:又给我盖了一个章(拒签才盖章)。我说是吗?让我看看。他这时才笑嘻嘻地说:是一个大章。我一看,是一张签证。
 
  儿子说,今天他一点都不紧张,心说不就是今年不去嘛!所以对签证官的问题,他回答得理直气壮,非常自信。尤其是当签证官问他你为什么要去这个学校时,他非常自豪地说:这所学校把最高的奖学金给了我,我为什么不去呢!签证官难得地对他赞许地点了头。
 
  拿到签证,儿子立即打听机票,比较几家航空公司的时间、价钱,一切搞定才回家来,我很欣慰地听着儿子的叙述,暗暗肯定他现在的办事能力。
 
  为了及时赶到,儿子从签证到飞往美国,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在这5天里,我们忙得几乎没功夫说话。他用了三天的时间,有条不紊地清理单位及家里计算机中的有用文件,分别拷贝。抓紧在家里收拾的时间,为自己的MD录制最喜欢的音乐,并分别为我从他百余盘CD中挑选适合我听的作品。到装箱那天,儿子的桌上、地下已没有一片乱扔的纸片,一切都已秩序井然。
 
  在这收拾东西的5天里,我们都忙得不可开交,偶有时间儿子会说:“妈妈,这回你不用跟你的单位要房子了,这地方多大呀!”我说“当然了,我早就想占领你的桌子,这下你终于让位了!”我们和往常一样,象朋友似地开着玩笑,我祝福他开始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儿子到了学校后,先是忙于注册、安排生活;然后开始打工,认识同学;三周后,他打电话说一切基本就绪,现在正式进入角色。
 
  年轻人适应快,但问题也是明摆着的。一开始听力较差,在课堂上难与同学讨论,而且不象在国内,对方一说,他就明白他想要什么,在那里他常一时搞不清老师的意图;同学来自各个国家,各种习惯等等完全陌生;人生地不熟,买电话卡等等也会吃亏。有一天,儿子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因为与同室同学口角而心中不快,并说希望我教导他,他说他已经习惯了我的教导。但这次我没有就此教导什么,而是给他发去一封信,在信中我说:
 
  “小路:
  当你在首都机场挥手向我说再见的那一瞬间,我就已经欣慰地意识到,一个男子汉已经长成了。
 
  我曾经在一个充满路口的迷宫里,领着幼小的你,走这条路,走那路;然后是我告诉你走这条路,不要走那条路;再以后,我只是建议你走哪条路,或和你商量走哪条路好;到了现在,就是由你来认定自己该走哪条路了。今天,你象一只长成的小鸟,认准了一条适合于你的路,坚定地起飞了。
 
  我感到,我将一个男子汉送到了他人生的起点,我很欣慰。
  你一定知道,我和爸爸在一生中曾遇到很多的挫折,当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的时候,是靠自己的意志和信念,闯了过来。我相信在你的身上也完全具备这样的特质,只要你回想一下这次你完全独立进行的申请出国的经过,你就会确认这一点。只是由于你长期与我在一起,你可能不曾看到自己的这一特质,但现在的处境,将激发你的这一点。
 
  我唯一要告诫你的,就是一定要有朋友。交好朋友,同时也要交一些一般的朋友,有时一个不太亲近的人一句尖刻的话,会让你立刻看到自己曾经忽略的一面,这对你是有益的。
 
  另外,就是遇事一定要用大脑来思考,不要单凭感情和意气。生活需要智慧,需要清醒。
 
  我已经不用再教导你了,我觉得你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吧!”
 
  儿子收到这封信后,语气轻松地打了一个电话给我。在电话中我说:“你变化真大。”他说:“怎么变了呢?”我说:“以往你打电话总是以问题开头的,而现在,你很轻松。”他在那边笑起来说:“哪有那么多问题呀!”接着他兴致勃勃地讲他现在已和老师、同学能自由交流,他们很赞赏他的设计思想,他请德国同学吃他与室友做的中国菜,在教授家开Party,他说他正溶入那个社会的生活里。
 
  儿子已经长成了,我真的很放心了。
 
                              (四)
 
  回想刚才所写的与儿子一起走过的这个经过,是什么力量改变了儿子的脆弱?如何克服缺少父亲的单亲家庭中,男孩的性格缺陷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妈妈自尊、自立、自重、自强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儿子、教育儿子,是最有力的。
 
  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夫妻双方各自的优势可以互补,同时由于对孩子的教育各有侧重,常常可以避开各方的弱点。而单亲家庭缺少这种调剂与平衡,因此也就对单亲妈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儿子与我一起经历了丈夫生病的十年中的种种遭遇,我们对疾病的态度,对亲人的态度,在厄运打击面前的勇气,处理生活中各种矛盾、问题以至挫折所表现出的智慧,尤其是在历经磨难后的平和与对生活的热爱,都对儿子是无言的教育。这样当我要求儿子正视别人的议论,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弱点,拿出勇气战胜自己的时候,就不是空洞的说教,因为他认为在这些方面妈妈是他的榜样。
 
  一个原来完整的家庭解体,其中的母亲变成单亲妈妈时,无论是什么原因(丧偶或离异),在这个妈妈的心里都会有创伤,都会出现情感的真空。很多妈妈此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倾洒到儿子身上,甚至认为儿子是自己活下去的唯一理由。这是单亲妈妈情感的一个误区。这种心态的妈妈越来越不自信,把自己对生活的所有期待都加在了儿子的身上,尽管不断地对儿子说你要有出息,你要给妈妈争口气,但自己却是那样自卑,对生活总是抱怨,那又怎么能激发起儿子的进取之心呢
 
  第二点就是对孩子要有客观和清醒的分析。孩子是可塑的,这一点好象每一个妈妈都相信,但具体到自己的孩子到底要塑造成什么样子,孩子身上的最大优点是什么,最大弱点是什么,就不一定能说得清楚。对孩子的情况搞不清,教育就变成盲目的、无的放矢的、或不切实际的了。另外一些妈妈总爱用别人家孩子的成长模式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些妈妈爱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儿子的作为,常因此而扼杀了不少孩子闪光的东西;当然还有的妈妈把满足自己一些虚荣心的期望也加给孩子,那就不单是无法取得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结果,而是会把孩子引入歧途。
 
  第三点就是要有恰当的教育方式。要尊重孩子,采取与孩子交谈的沟通方式,而不要居高临下,威严施压,使孩子无所适从。我也和许多妈妈一样,对儿子曾总是爱管束或训斥,总觉得儿子听我的话就一定没错。实际上无论儿子多么年轻,他都有自尊心,有属于他的性格特点,有他的世界观,有他的思想方法。妈妈一味要求儿子服从,总想把儿子改造得和自己一样,其实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为了管教训斥孩子,常常是妈妈着急、生气,儿子逆反心理反而加重,原有的弱点被强调、放大,结果于事无补。所以与儿子象朋友一样交流就非常重要。为此妈妈必须提高自己。要想让儿子“有出息”,“有能耐”,妈妈首先应该是自尊、自重、自强的人。如果妈妈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升华为对自己、对儿子、对人生的一种认识,确立起今后的生活理念,并把这个信念用自己的行动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交流传达给儿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是妈妈教育儿子方式的“最高境界”。我深感在这一过程中,我和儿子是相互提携的,我们在这种交流中都有收益,共同成长。
 
  第四点,就是一定要给儿子成长的空间。人们常用“相依为命”来形容单亲母子,但我认为那只是从感情上说的,实际上如果想让儿子成才,就绝对不能总把儿子栓在自己身边,要让他有充分的自由来自己决定自己的事,鼓励他独立实践。更鼓励他在自己独立的实践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对自己的自信。
提起笔来写教子这个题目,并且是着重在单亲家庭中的子女教育,我感到自己真的还很肤浅。除了经历中一些有些印象的事例外,觉得有很多更深层的东西无法表述清楚,该总结和提炼的东西很多。希望能与更多的为人父母者交流、探讨,让我们的孩子都茁壮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