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工作理念 打造特色街道

 静波图书馆 2012-03-15
创新工作理念 打造特色街道
发布时间:2006/2/12 信息来源:瑶海区人民政府 点击:3842
文字大小
 
中共瑶海区和平路街道工作委员会
 
   去年以来,和平路街道按照省、市、区关于加快社区建设的要求,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先后投入资金近290万元,新建了街道4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办公服务用房4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达到1822平方米,平均面积为455平方米。社区用房的规模、质量、布局均达到了较高水平,被授予合肥市社区建设先进集体、瑶海区社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我们在完成社区硬件建设的同时,考虑社区的发展应该从构筑“小社区、大社会”的格局出发,要坚持软件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坚持不断创新社区工作的思路与方式,努力打造特色街道和特色社区。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高起点谋划社区建设。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推进社区建设对于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我们街道来说,辖区内老工业企业较多,下岗失业及困难群体较多,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显。街道在没有土地,经费又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星光计划”和市、区基础设施达标建设的政策、资金,虽然在协调土地和建设过程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压力和矛盾,但是通过党工委一班人不畏艰难、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使新建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在建筑规模、资金投入和档次质量方面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街道党工委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能把这些社区基础设施真正利用起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群众不会答应,街道也无法向上级党委、政府交待。因此,街道党工委下决心排除干扰,集中力量,全力以赴,真正发挥社区阵地的作用,全面加强各项建设,务求取得实效,让群众满意。有鉴于此,街道党工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对照创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的标准,努力查找自身不足,围绕完善和发挥社区功能,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吃透街情,通过调研、梳理、总结,发现街道和社区在建设上还有五个方面的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一些街居干部认为现在环境不错,可以喘口气了。还有的有畏难情绪、消极情绪、“等一等”情绪等;二是硬件建设上的不到位。虽然去年以来社区基础设施较之以往有了跨越式发展,但仍然还存在活动场地小,活动器材少等问题;三是软件建设上的不到位。主要是各种活动组织、队伍尚不太健全,活动开展影响面不大,尤其是“特色”活动偏少,多数活动都是沿袭多年的“老三样”,党员活动也大多是“学雷锋式”的,现代气息不浓,特色不明显;四是队伍建设上的不到位。社区及街道机关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五是推动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不到位。辖区老旧小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群体多,许多居民思想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居民的文明意识不强,管理难度大,活动推广难。针对五个不到位的问题,街道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和座谈会,就如何解决这五个不到位提出很多设想和思路,同时在各个层面广泛展开大讨论,最后形成决议,统一了大家思想,理清了思路,也提高了认识:社区建设要争先进位必须创新理念,突破常规,高起点谋划,高品味定位,高水平发展。我们提出全面打造特色街道、特色社区,整体进入省级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示范社区行列的奋斗目标。
   二、因地制宜,高品味定位社区。
   按照创建省级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的标准,结合街道当前现实状况及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了“一街一特,一居一品”的建设思路。年初,党工委多次组织人员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4个社区的建设重新、重点进行了定位。针对肥东路社区困难群体多、失业人员多、老人多等特点,定位创建“服务型”社区:根据“空巢老人”多设立了“爱心110”开展陪护、救助等活动;根据失业人员设立了服务中心,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及就业推荐;根据困难群体成立了多支志愿者队伍开展帮贫扶困活动。针对茂林路社区居民文化素质较高、追求健康等特点,定位创建“文化型”社区、学习型社区:建立了文艺团队,设立读书角,定期开展文化活动、健身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针对裕溪路社区退管人员及党员多的特点,定位创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建立了党员之家,开展了公益岗位认领活动,先设岗、认岗、再定岗、履岗。开展了“双重关爱”工程,对退管人员进行双重管理。同时,当涂路社区继续围绕建设学习型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强化措施,高水平发展社区。
   社区各项建设要超常规、高水平发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街道党工委按照打造特色街道、特色社区的总体目标,创建一流的硬件设施,创建一流的软件环境,创建一流的服务机制,创建一流的干部队伍,高标准整体推进社区建设。具体工作中主要按照:明确一个宗旨,构筑两级网络,坚持三个原则,打造四个特色的思路,强化各项措施。
   明确一个宗旨,就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做到为民、育民、安民、乐民、便民、富民。
   构筑两级网络 就是构筑街道与社区两级服务网络。成立了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主要功能是为居民提供再就业、社保等服务。在4个社居委建立了社区服务站,提供服务、咨询并具体组织活动,接受居民投诉。
   坚持三个原则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群众所愿、所盼作为我们制定措施的出发点、开展工作的切入点、服务居民的侧重点。坚持社区自治的原则:进一步加社区党的建设,健全各类参事、议事、民主、公开等制度,使社区居委会真正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坚持重心下移的原则:简化办事程序,使居民能在社区办的事不用到街道,能在街道办的事不用到区政府。
   打造四个特色 就是全力打造“学习型”、“文化型”、“服务型”、“和谐型”街道和社区:
   1、全力打造“学习型”街道和社区。4个社居委均建立了基层宣传文化活动中心,设置了图书室、电教室等“五室一站一栏”,购置了彩电、VCD等学教用品,全面开展了“文化、法律、卫生、科普、公民道德纲要”五进社区活动。有效整合辖区内单位、学校等可利用资源作为学教阵地。构筑了学习型社区网链平台,从胎儿教育(计生)—零岁教育(计生)—家庭教育(妇联)—青少年教育(团委)—老年教育(民政)到再就业培训(社保)—流动人口教育(政工)—市民素质教育(政工),为全面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全力打造“文化型”街道和社区。整合与投入相结合,不断加强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将辖区内省建二公司、华源国际城、华联超市、驻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微机房、广场、操场、多功能厅作为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的阵地,打响文化牌,唱响主旋律。建立了各类特色文艺团队,如歌咏队、腰鼓队、健身队等,这些队伍经常在社区开展排练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文化活动,极大调动了居民参与热情。
   3、全力打造“服务型”街道和社区。设立了街道公共服务中心、4个社区设立了4个服务站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有的社区还设立热线电话开展家政服务、老人陪护、儿童接送等服务。
   4、全力打造“和谐型”街道和社区。创建“平安社区”,全面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网络,设置治安公益岗位,开展群防群治。创建“绿色社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设立植绿护绿公益岗,开展志愿者活动。创建“文明社区”,发挥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及文明学校等的作用,加强社区居民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创建“健康社区”,努力构筑十分钟社区医疗服务圈。
   总之,通过进一步加强社区的创建工作,努力使社区居民娱有所乐,居有所安,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