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强新形势下社区建设

 城市行者 2011-11-23

加强新形势下社区建设

——访市社会工作党委书记、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施南昌
日期:2011-11-18 作者:徐晶卉 来源:文汇报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编者按
    
    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共同体,上海社会管理工作的重心就在社区。在市社区工作会议召开之时,本期专刊聚焦上海近年来在社区工作方面涌现出的实践亮点——
    
    嘉定区真新街道通过建立“一元化统筹领导、常态化综合管理、现代化技术支撑、社会化力量参与”的城市社区综合管理“大联勤”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宝山区顾村镇着力推动大型居住区的社区服务,从优化公建配套、改善民生等方面,促进区域公共服务资源向大型居住区转移,帮助市区导入人口在顾村实现安居乐业。
    
    虹口区曲阳社区林云居委会广泛动员居民参与小区管理,注重扶持和发展群众团队,加强居民区党的建设,初步形成居委会自治运行机制。
    
    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人为本,全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功能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共同体,是群众生活的家园,上海的社会管理工作重心在社区,力量源泉在社区,成效体现也应该在社区。当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点,基层社区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在市社区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本报记者专访了市社会工作党委书记、市社建办主任施南昌,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做了深度访谈。
    
    记者:11月18日,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市社区工作会议,能否介绍一下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
    
    施南昌:今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7月份,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1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本市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2004年12月,市委八届六次全会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要通过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2006年底,全市街道党工委统一调整为社区(街道)党工委,创新社区党建1+3领导体制;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成课题组,专门调查研究本市社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确定加强社区工作的政策意见,并研究决定召开市社区工作会议。
    
    上次市社区工作会议是2000年举行的,10年来,本市社区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广大基层从事社区一线工作的干部期盼市委市政府对“十二五”期间加强社区工作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便于更好地做好社区工作,为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夯实基础,提供支撑。
    
    记者:近年来,上海社区工作有何成效,您能盘点一下吗?
    
    施南昌:进入新世纪来,本市社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首先,创新了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系,上海把社区建设定位在两个层面——在街道层面突出“共治”,进行资源的综合统筹;在居委会层面突出“自治”能力的建设。其次,着力打造方便群众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普惠、均衡、可及、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全市社区(街道)普遍设立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社会治安综治中心。三是引导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比如大力推广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三会”制度;探索了居民自治管理小组、“睦邻点”、“弄堂管理委员会”等民主载体等等。四是创新城市管理新机制,特别在街道层面,实行“大联勤”,社区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协调公安、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等联合执法,落实在沪人员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基础工作,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探索“镇管社区”模式。
    
    同时,本市还加快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建立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使有志奉献于公益事业、想建立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人士在孵化基地得到指导和支持,扶持公益性组织茁壮发展。街道则通过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作用,体现了社会协同。
    
    记者:上海的社区工作存在哪些有待加强的环节?
    
    施南昌:本市社区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社区的形态,社区服务和管理的对象和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社区规模和居民构成看,原来是比较单一的本地户籍居民,现在出现了数千户的超大居民区,高档商品房社区,以外国人居住为主的国际社区,还有农民或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的社区等,服务和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从服务对象来看,原来社区服务的对象主要以离退休老年人、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为主,现在社区服务的对象还有常年生活在社区内的10多万外国居民和大量的常驻港澳台居民、近900万的来沪人员,还有各类特殊人群,情况更加复杂;另一方面,社区工作的运作推进机制还有待改进和完善。社区(街道)实行“以块为主”统筹协调职能没能得到充分施展,条块合力有待加强,财力保障有待均衡到位,管理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还急需培养大批社区人才队伍;另外,居委会成员的工作动力和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社区形态的变化和居民群众民主意识增强的要求。
    
    记者:本市社区工作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化?
    
    施南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在4个层面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把上海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群众满意、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在街道层面,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四个中心建设。突出实现统筹协调,综合管理,健全双重管理制度,落实好“以块为主”的社区管理体制。
    
    在居委会层面,要“减负增能”。通过推进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建设,减轻居委会行政事务过重的负担。另外,还要理顺居委会与物业公司、业委会等社区各类组织的关系,完善社区治理结构。
    
    在城乡结合部和大型居住区层面,在大型居住区建设的同时,以实有人口为基数,及时建立社区党委、居委会,做到建设与管理同步,逐步增加城乡结合部地区和大型居住社区的公共服务投入,不断推进医院、学校、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在农村社区方面,要做好传统农村地区的社区公共服务延伸,缩小城乡社区建设差距,同时探索创新“镇管社区”新机制,鼓励郊区部分镇大胆探索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社区管理模式。
    
    本报记者  徐晶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