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恐龙之乡的诱惑

 书中淘乐 2012-03-15

  文/林青彪

  水是草原的灵魂,没有水的草原只能叫荒原。车出呼和浩特沿着104-208省道翻越古老的阴山山脉,过武川四子王赛汉一路下去,便是二连浩特,这里便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典型的荒漠型漠北高原,也就是古代人所讲的“塞外苦寒”和“黄沙白草”之地。

  汽车在离开呼和浩特380公里的地方进入二连浩特。远远望去,两个硕大无比的长颈龙的雕塑,相对而立,头颅高昂,相互耳鬓厮磨,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亚洲最大的市容景观——恐龙门。

  驱车渐近,恐龙门的背后,沿公路两侧渐次排开不同地质年代不同类型的各色恐龙模型。有的抬头远望,有的交颈求偶,有的漫步逡巡,有的在空中展翅翱翔;有的在低头啃食着植物,有的在血腥中猎杀。数以百计的各类恐龙各具情态,在半干旱半沙化的二连浩特盆地,却有这么多生龙活虎的形似生物,真是令人称奇。

  二连浩特有一个恐龙地质公园,据资料介绍:二连浩特恐龙遗址公园位于市区东北9公里处的额仁诺尔盐池一带,是内蒙古最早载入国际古生物史册的恐龙化石产地。早在7000万年前,这里遍布湖泊沼泽,气候湿热,林木茂密,是恐龙生息繁衍的乐园。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有俄、美、加拿大等国外和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在这里进行过6次大型考察和挖掘,陆续发现盘足龙、欧氏阿莱龙、鸭嘴龙、似鸟龙、甲龙、角龙化石十余种,有大量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骼化石出土,其中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在世界上尚属首次,从而证实了恐龙是卵生的爬行动物,为恐龙的研究写下了精彩的一笔。一个世纪以来各国科考团体纷纷前来此地进行考察研究,考古挖掘和发现成果不断地震惊世界。2007年发现的具有世界研究价值的二连浩特巨盗龙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似鸟龙类化石。专家推测,二连浩特巨盗龙活体长近8米,高5.5米,体重约1400公斤。这一化石的发现,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科学发现之一,2008年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因此二连浩特被世界古生物学界誉为“恐龙墓地”和“恐龙之乡”,被称之为科研宝库。

  当你步入二连浩特博物馆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恐龙,恐龙生长之时在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由于体型巨大,物种丰富,所以它们自然成为当时地质时期内的生物界独一无二的霸主。当你走进这座古生物博物馆,许多不同种类大大小小的恐龙,包括平常相与为敌的肉食龙和草食龙都聚集在一起,共同埋葬在这块二连浩特盆地其中的一个湖盆当中,经过大约在6500万年之后的今天,这些史前巨兽以化石的形态得以重见天日。

  遥想数千万年前,蒙古高原原是一片低湿的浅海,壮阔的二连浩特盆地一年四季并不分明,大量的降雨让各色植物竞相生长,平均20~30度的气温让整个二连浩特盆地暖融融的。这类气候极其类似于现代的热带雨林式的环境。在这适宜的气候环境下,大量高大的被子类植物和裸子类植物遮天蔽日,大量蕨类植物等低等植物密密地覆盖着地表,自然所养育的大型恐龙和其他动物千姿百态,有体长一二米的体重几十公斤的小型恐龙,也有高达二三十米体重二三十吨的食草恐龙。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达27米的长颈龙,就是从二连浩特盆地的盐湖挖掘出来的。然而,白垩纪晚期大约距今6500万年前,一次不知是什么样的地质灾难,让这个兴盛一时的动物王国一下子归于沉寂,厚厚的泥沙岩石将整个动物群覆盖起来,随着地质的变迁形成了化石,也有一大部分则与植物在密闭和高压状态下,经过千万年的化学反应形成了如今二连浩特油田汩汩的石油。

  那么杀戮或者毁灭这些生灵的凶手是谁呢?是火山喷发,是大地震,还是外星球的碰撞?成了这一生物群落灾难之谜。曾经有专家推测,在侏罗纪晚期,可能有外太阳星系的其他行星飞越大气层撞击地球的西伯利亚地区。我们可以想象,撞击后天空形成漫天的飞尘遮天蔽日,地表形成了强烈的地震、海啸,碰撞点上的地壳不稳,大量的沉积物在地底下熔岩浆的冲击下,顺着地壳薄弱处,喷涌而出,到处都是奇热无比,霹雳闪电伴随着天崩地裂巨响,滚滚熔岩向四方倾泻而下,进而将各个种类的恐龙及其所有的生物一下子吞没,当遇到海水骤然冷却后形成了各类岩石和泥土,永远地定格了下来。这些古生代的霸主们在地下一呆就是千万年,直到上世纪才陆续与世人见面。

  随着地壳的变化,蒙古高原渐渐隆起,气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低湿的浅海不见了,代之以高高的蒙古高原;热带雨林式的气候消失了,代之以相对寒冷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规模巨大的动植物种群不见了,代之以荒漠化草原的相对荒凉稀疏植被和并不丰富的动物种群。

  当你站在漠北高原,面对着狂傲不羁的蒙古高原四季的烈风劲吹,体会其朔方苦寒和黄沙白草的时候,有谁想到过这里曾经是满目绿色植物丛生,暖暖的雾气笼罩着的水乡泽国;当漫漫黄沙遮天蔽日之时,有谁会想到这里曾是草木葱茏,四季如春的热带雨林呢。古老的二连浩特,曾经兴盛不已的土地,历史的巨手是如此地伟岸,数千万年弹指一挥间,让世事、环境、气候、生命在他的指挥棒下任意周转,也让许多人迷茫惊诧于大自然的神工伟力。

  现在,所有的一切都为草原所覆盖,一年又一年春去秋来,一载又一载的草绿草枯。当地同行的友人告诉我:“人们将这块埋葬有大量恐龙遗骸的地方形象地叫恐龙墓地。有人说,叫墓地有些骇人,应该改成另外一个文雅一点名字,改叫什么好呢?”我当时亦无法回答,这么多鲜活的生命骤然间同时毁灭。叫墓地太冷太硬,叫坟茔更是阴森可怖。忽然一个词闪入脑际,这是鲜活生命的舞台,这是庞大生物群的盛宴,这是一块永恒的生命丰碑,叫成“生命的乐园”不知是否贴切。正是这些不息的生命创造了现在欣欣向荣的地球,也正是这些生命的种属变迁演化,才有了人类这种高智能生物在地球上的产生、生存和发展。这些永恒定格在地下的动植物先祖们的活动,不正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生命赞歌吗?这场景自然而然是一个生命的乐园。

  当我们盛赞生命的宝贵时,可曾想到过这些地球生物曾经于我们生命之初演化中的贡献,当我们能够眉目传情手舞足蹈的时候,可曾知道自然演化的残酷,恐龙统治地球长达数百万年,而人类历史仅仅是地质历史长河中苍海一粟,恍若昙花一现。

  离开博物馆后,脑际还是萦绕着这片生命的乐园,如此硕大无比的恐龙巨兽游弋在浅海大泽边缘,啃食着苏铁蕨类等大量植物。天空飞翔着带翅的翼龙,水中游动着巨大的蛇颈龙和鱼龙,各类霸主齐聚脑际,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它们,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的圈子,一幅绝美的生命赞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