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田园城市绿色和谐家园

 布袋和尚说得 2012-03-15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特色新农村建设课题组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探索和总结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成功实践,形成可供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的科学模式,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四川省蒲江县是成都市的西南门户,是距离成都市最远的郊县,属成都经济圈第三圈层。县域面积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3.1%;地貌以浅丘为主,耕地面积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5%,空气质量优于国家Ⅱ级标准;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享有“成都花园·绿色蒲江”之美誉。

  蒲江县在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政策和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从处于西部丘陵山区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联动二三产业,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以农为本、绿色发展,城乡统筹、‘三化’同步”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初步实现了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开展“蒲江县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研究,总结蒲江县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模式,对引导中西部地区树立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对全面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蒲江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蒲江模式的基本内涵

  蒲江县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城乡统筹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联动三次产业内生发展,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蒲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该模式可概括为:以农为本、绿色发展,城乡统筹、“三化”同步。

  (二)蒲江模式的主要特征

  1.以农为本,联动发展,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共进。蒲江县以生态为依托,以农业为基础,联动二三产业发展,构建了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低碳生态工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业为新增长点的生态经济体系。一是以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为导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挥自然资源与生态优势,突出科技支撑,优化基地建设,加强市场培育,推进品牌认证管理和创新互动发展,整体构建纵向一体、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兼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了覆盖县域的茶叶、水果、生猪3大农业产业带。二是以园区化、集群化、低碳化为模式,联动提升现代生态工业。依托绿色农业提供的原料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实施低碳生态化和园区集聚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一产与二产的互动发展,带动休闲食品、包装印务、生物医药等关联产业向园区集聚,初步构建了以绿色食品加工业为基础的现代生态工业体系。三是以生态化、个性化、品牌化为特色,融合发展绿色休闲产业。以绿色农业提供的优良环境为本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服务和引领中高端、个性化消费为目标,打造蒲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域品牌,推动休闲农业特色化发展。

  2.环境为根,绿色发展,推进城乡生态化。蒲江县实施绿色发展,着力建设宜居城乡,有力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完善生态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立足秀美的生态资源,加大保护与建设力度,完善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发展和优化,为蒲江生态文明建设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优化县域布局,建设秀美城乡。立足绿色农业本底,着力优化县域空间布局,深入推进“产城一体”建设,形成由1个中心城市、1个小城市、10个特色城镇、100余个新型社区构成的新型城镇体系。依托城乡系统互动互促,构建了“山、水、田、林、城”有机融合的新型城乡生态。

  3.城乡统筹,“三化”同步,推动全域城市化。蒲江县坚持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目标,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的“六个一体化”,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一是依托现代农业,推进工业高端化。依托绿色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关联工业,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了食品加工上下游企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的态势,走上了适合蒲江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农村社区化,开创特色城镇化道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分析农村就业和收入结构,坚持顶层设计和高位引领,坚持农村社区化、社区田园化的发展道路,着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生态产业发展互动协调,促进社区建设与公共服务齐头并进,形成了以统筹城乡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社区化推进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全域城市化的基础。三是强化产业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着眼于农业高端化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基础,横向拓展农业功能,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贸易、会展和休闲农业等高附加值环节和新兴业态,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涌现出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品牌,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二、蒲江模式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蒲江县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全面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现代食品及轻工制造业基地、成都休闲旅游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三基地一轴心”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形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科技支撑,市场驱动,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蒲江县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依靠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三大动力,重点培育优质茶叶、水果、生猪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了现代农业高端发展。一是坚持规模化发展,做大优势农产品产能。全县优质茶叶、柑橘、猕猴桃标准化种植面积分别达20万亩、23万亩、8.4万亩,年出栏优质生猪100万头以上,建成全国名优绿茶、高端猕猴桃和优质生猪产业基地。二是强化科技化支撑,提升农产品品质。先后出台16个地方特色农业标准,全力打造标准化农业产业基地;积极申报和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不断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开展“院县合作”、引进与培育现代农业人才,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人才基础。三是突出市场化导向,提高农产品效益。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专合组织联动、专业市场拉动和品牌培育促动,推进市场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大幅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

  在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的推动下,蒲江县实现了多种经营主体利益共享和协调发展,保障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目前蒲江县已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农业公共品牌3个,成功申报获得了“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和“蒲江杂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批准为茶叶、猕猴桃“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突出主业,完善服务,提升发展现代食品工业

  蒲江县坚持“以农引工、以工促农”,实施一产与二产融合,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带动关联工业快速集聚,有力促进了新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一是科学规划新型工业体系,放大现代农业综合效益。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科学规划并持续推进食品工业和印务包装等关联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型低碳生态工业体系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最大限度地放大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产品效益。二是抓好园区建设,壮大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及关联企业,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工业生态化与园区集聚化发展。三是强化政府服务,促进产城融合。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通过强化政府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引入市场主体办园区、吸引社会资本建城市,创新开展了寿安新城、成佳茶城“产城一体”建设,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

  蒲江县现代食品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先后引进了中央猪肉储备冷库、七环优质生猪产业链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和中食、光明、日本伊藤忠、德国博世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成了县城绿色食品工业园和轻工制造业基地、寿安川西畜产品加工和包装印务基地、成佳绿茶加工企业集群。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生态工业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三)明确定位,注重配套,加快发展绿色休闲服务业

  蒲江县围绕“成都休闲旅游基地”和“成都休闲宜居城市”定位,大力发展绿色休闲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向现代服务业跃升。一是完善设施,提升服务接待能力。不断完善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持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二是项目带动,打造高端休闲品牌。高起点、高标准开发休闲旅游资源,先后引进了花样年大溪谷、保利石象湖国际乡村俱乐部、西来古镇开发建设等重大旅游项目,打造了一批高端休闲度假与乡村旅游景区。三是融合拓展,发展创意休闲农业。以文化润色产业、以景观改造农村,打造了光明樱桃山、成佳茶文化观光区、复兴猕猴桃观光区等精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四是产业联动,举办系列节庆活动。推出了“中国采茶节”、“国际猕猴桃高峰论坛”、“中国·成都柑橘采购商年会”、“中国成都国际樱桃节”等大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会活动,精心打造成都最佳乡村旅游品牌。

  蒲江县依靠现代农业,联动二三产业,推进协调发展,形成了令人瞩目的3个70%: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休闲旅游业贡献了约70%的GDP,解决了70%的劳动力就业,贡献了70%的农民纯收入。2010年,蒲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3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增幅比城镇居民收入高1.9%,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86∶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2%。蒲江县整体打造区域产业链条,推动了县域产业的立体式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绿茶之乡”、“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等称号。

  (四)城乡一体,统筹推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

  蒲江县以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为轴心,着力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乡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一是坚持规划的龙头地位。完善城乡规划体系,重点开展城乡发展的顶层设计,推进乡村社区建设与农村产业发展互动,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互动。二是深入推进城镇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县城品质化开发、重点镇建设和一般场镇改造,不断完善城乡功能配套,建成寿安、成佳、西来等一批产业支撑有力、设施配套完善、城镇特色鲜明的生态田园城镇。三是全力打造现代文明乡村社区。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示范建设,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产业培育和综合服务配套,加强民主自治引导,形成了和谐向上的乡村新貌。四是全面推进农村配套设施和服务完善。扎实推进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农村配套设施与服务不断完善,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五是重视城乡生态环境的共建共治。提高城乡居民的环境意识,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

  通过建设和谐城乡形态,蒲江县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生态特色持续彰显,基本建成完备的生态环境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和发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村镇饮水合格率均达到100%,绿化美化覆盖全域;形成了以绿色农业为生态本底,以河流道路为景观走廊,城市绿地与乡村农地渗透融合的优美城乡形态,实现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覆盖;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县、中国最佳生态养生地等荣誉称号。

  (五)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增强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

  蒲江县始终坚持以改革为发展动力,稳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激发新农村建设活力。一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经营权、集体林权等确权颁证,健全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组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机构,提升了农村资源与资产的利用率。二是深入开展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构建了基层组织工作承诺、便民服务代理和信访代理的“一承诺两代理”工作机制,形成了“以党组织为中心,党员之家、便民服务站、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为平台”的农村新型社区“一中心四平台”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了“村(社区)两委+议事会”的“2+1”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基层组织民主自治能力全面提高。三是不断深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制定了分类供给、经费保障、统筹建设、民主管理、人才保障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套制度和操作办法。近3年共投入专项资金1.24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亿元,实施建设项目3000余个,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四是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主体,拓宽社会融资渠道,累计引进各类资金25.6亿元,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55个,惠及群众11.92万人。五是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了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小额农贷整县试点,组建现代农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等投资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新引进金融机构3家,城乡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蒲江县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善了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城乡劳动力就业更加充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率达98%;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基本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建立了从学前3年到高中阶段城乡均衡的15年教育机制,荣获“全国教育改革示范县”称号;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明显加快。在全国首创市级医院全面托管县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一站式城乡医疗救助机制,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延伸。

  (六)夯实基础,完善网络,推动新农村文化发展

  蒲江县将文化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的重要支撑,走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之路。一是强力推进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围绕“建好一批阵地、抓好一批队伍、组织一批活动”的“三个一”文化发展思路,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文化网络,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文化管理人员配置,不断巩固农村文化发展阵地。二是重视发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潜在价值,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发展书院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古镇文化、佛教文化、休闲文化,推进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产业融合,建设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三是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以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为抓手,加快文化品牌创建及产业化推广,重点发展传媒、文博旅游、演艺娱乐、创意设计及礼仪服务、出版发行及印务包装、工艺美术品制作营销6大行业。四是推动农耕文化与农村文化发展。以产业特色为核心,以区域文化为内涵,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组建了100多支基层特色文艺队伍,积极开展各种农耕文化与农村文化活动,实现民俗文化与农业产业的有机整合。

  蒲江县文化事业发展实现了以点带面,重心下移,形成了乡镇“十五分钟文化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文化产业发展日益繁荣,呈现出多种主体共同经营,各级市场规范发展,经营和发展环境活跃有序的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以生态田园为核心,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6大行业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了特色品牌,提升了蒲江整体形象,蒲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更加广泛。

  三、蒲江模式的主要经验

  蒲江县坚持顶层设计,推进体制创新和科学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跨越发展的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农、绿、实、统、福”5个字。

  (一)坚守一个“农”字,拓展了农业农村功能

  蒲江县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定地选择了以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为依托,发展绿色农业,联动二三产业的科学发展道路。一是全面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纵深发展。蒲江县拓展农业生产功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农业;拓展农业的生态功能,着力发展景观农业;拓展农业的体验功能,精心打造休闲农业;拓展农业的交易功能,大力发展会展农业;拓展农业的示范功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拓展农业的文化功能,传承弘扬农耕文化。二是深度拓展村庄功能,树立和谐新农村典范。在农业功能拓展的同时,拓展村庄居住功能,使之成为农民宜居宜业的家园;拓展村庄文化功能,使之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拓展村庄的养生功能,使之成为幸福生活的乐园;拓展村庄的休闲功能,使之成为观光休闲的公园;拓展村庄的经营功能,使之成为致富兴业的平台。通过深入拓展农业农村功能,蒲江县建成了一大批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二)突出一个“绿”字,推动了绿色生态发展

  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虽然可以带来短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但长远看来是不可持续的。蒲江县县域经济从起步开始,就立足生态资源,坚持绿色发展。一是悉心保护生态环境。蒲江县将生态环境作为赖以发展的根本,将绿色作为县域发展的起点和核心,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拓展农业农村功能、壮大县域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二是精心培育产业特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构建的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和协调共进的生态经济格局、协调发展的绿色产业成为蒲江县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根本特质,成为蒲江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三是全心建设绿色家园。紧密围绕和谐人居环境建设,实现生态产业发展与绿色人居环境的融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发展,在绿水青山、清新自然的生态中,建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管理有序的绿色家园。

  (三)坚持一个

  “实”字,形成了三次产业联动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蒲江县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一是科学规划,务求实际。科学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宏观统筹和脚踏实地的统一,从宏观层面上保障了产业的联动发展必须立足于县域实际。二是兴业富民,力求实惠。立足农业,联动发展,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战略,以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发展和完善振兴县域经济,使农民在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三是创新发展,务求实效。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转变发展机制和发展方式,各种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得以竞相迸发,切实转化为新农村建设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强调一个“统”字,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

  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蒲江县全面协调城乡发展,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统筹了城乡资源利用。坚持盘活现有资源、激发内生动力,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产权制度改革撬动新农村建设,鼓励城镇资源支持农村发展,加速农村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的转变。二是统筹了城乡建设投入。坚持城乡建设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近几年的城乡建设资金投入比一直保持在3∶7左右,逐步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城乡发展日益均衡。三是统筹了城乡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相协调,实施产城融合发展,形成了“生态立县、农业强县、工业富县、旅游兴县”的城乡产业统筹发展之路。四是统筹了城乡社保事业。全面落实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和提升社保服务等举措,城乡社保服务更加完善。

  (五)追求一个“福”字,实现了社会全面和谐

  幸福生活不单指较高的经济收入,还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愉悦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的基本社会保障、充分的民主权利等要素。蒲江县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一是特别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着力改善农村民主管理、保护农民根本利益和保障民主权利,使农民不仅得到物质上的实惠,也能参与民主管理。二是特别重视农民的就业增收。不仅通过产业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收入问题,还通过统筹城乡就业服务,实现了城乡充分就业。三是特别重视和谐家园建设。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了社会和谐风气,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让农民生活得舒适安逸。四是特别重视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不断增强农村文化的活力,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让农民得到全面发展。五是特别重视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了农民养老、医疗、救助的全覆盖,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

  四、蒲江模式的重要启示

  (一)现代农业也能成为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蒲江县紧密围绕培育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价值链,支撑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致富增收,最大限度地放大了现代农业综合效益,使现代农业成为蒲江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奠定了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同时,蒲江县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条构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轴心,成为蒲江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和竞争力所在,成为未来蒲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蒲江实践启示我们,绿色发展也能够成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内在动力,现代农业也能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二)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城乡形态的重要途径

  蒲江县结合“最美生态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保存农村特点、保障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将建设重心瞄向农村,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延伸到所有乡村,推进农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构建了有序的城乡体系与和谐的城乡形态。蒲江县以新农村建设推进和谐城乡发展的实践启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要合理构建城镇与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城乡体系,加速农村社区化发展,改善社区治理结构,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生活方式与公共服务的城市化。

  (三)新农村建设要符合生态文明发展要求

  蒲江县始终坚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生态为轴心,规划生态产业链条,设计生态宜居家园,谋划县域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蒲江实施生态立县、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启示我们,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农村人居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作为重要目标,顺应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推广生态理念,持续注入生态元素,必须坚持以保护利用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生态关联产业为核心、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为目标,注重规划引领,实施统筹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四)新农村建设要依靠科学规划与机制创新

  蒲江县坚持重点做好顶层设计,以规划为龙头,合理安排、整体联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在规划实施中,紧密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社会参与,盘活现有资源,创新形成了以土地综合整治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和新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思路,解决了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持续投入的问题。蒲江县科学规划,创新发展的道路启示我们,新农村建设要注重规划科学制定、刚性执行和机制创新的统一,夯实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要实现科学规划与机制创新联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确保新农村建设有规划作指导、有机制作保证、有产业作支撑。

  (五)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三化”同步协调推进

  蒲江县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以绿色农业为基础,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协调发展。蒲江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经验启示我们,农业现代化能够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夯实基础,工业化与城镇化也能促进农业向高端迈进,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推进“三化”同步、协调和联动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依赖工业化、城镇化的带动和反哺,相反,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田园乡村,同样可以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

  (六)新农村建设要协同推进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

  蒲江县新农村建设将拓展农业功能与拓展农村功能有机结合,协同推进社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坚持建好一片社区、发展一片产业、富裕一方农民,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蒲江协同推进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我们,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农民上楼,不是整齐划一的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缩小城乡差别,但不是要消除城乡差异。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对产业提档升级、环境全面改善、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迫切要求,协同推进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农业蓬勃发展,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富裕和谐。

  结束语

  蒲江县新农村建设模式为西部丘陵山区发展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西部丘陵山区要勇于跳出传统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的思维定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兴农强县、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的发展道路,形成绿色产业引领县域经济内生发展的机制,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互促与同步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