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积液40例临床观察

 江西小毛驴 2012-03-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积液4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11-3 10:52:14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王天能1 邵 桦2

  756200宁夏西吉县新营乡中心卫生院1

  756200 宁夏西吉县妇幼保健所2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西药治疗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分析。结果:两组结果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慢性盆腔炎及盆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偏僻落后的农村妇女效果显著,在西医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的同时配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对治疗盆腔积液有疗程短,治愈率高,患者容易接受,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盆腔积液 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2005~2009年收治盆腔积液患者40例,本人应用中草药内服配西药静滴,效果显著,现具体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例,总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28~58岁,病程为2~6年。本组病例均经西医检查,血象均正常,尿常规检查均正常,B超检查确诊为盆腔积液,积液量最多为3.0cm×2.4cm,最少为1.4cm×1.8cm。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用西药甲硝唑液100ml,静滴每日2次,头孢曲松钠4.0g静滴每日1次,疗程7~18天;②治疗组:在采用上述同样方法的基础上加服中草药。基本方组成:乌药9g,延胡索9g,川楝子9g,陈皮9g,丹皮12g,当归9g,赤芍12g,丹参15g,香附9g,炙甘草3g。在上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药物组成,如小腹冷痛,畏寒肢冷,带下清稀,小便清长,色淡白者加炒小茴香9g,桂枝6g。小腹隐痛下坠,乏力倦怠,纳差加焦白术15g,云茯苓20g,黄芪15g加减。带下量多色黄质黏腻,味腥,难闻,尿黄者加土茯苓15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黄柏9g,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2次,疗程7~18天。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疗程结束后主要症状(小腹胀痛,下坠,腰困重)消失,盆腔积液全部吸收者;②有效:主要症状缓解,积液量仍有但较前减少者;③无效:主要症状缓解不明显,盆腔积液未减。

  结 果

  对照组显效26例(65%),治愈13例(32.5%),无效1例。治疗组显效32例(80%),治愈19例(47.5%),无效2例,自动放弃。

  讨 论

  盆腔积液主要是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或及时治疗而发展成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主要与性生活、分娩、流产、刮宫、盆腔手术及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有关。多伴有下腹痛(双侧或单侧),腰骶部疼痛,腰酸下坠,下腹涨痛,坠痛,腰酸等症,或因长时间站立,过劳,性交,或经前期加重,重者影响工作。或下腹痛,或有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经血量多痛经,性感不快;患者感到很不舒服,应该马上积极治疗,直到积液吸收、消散为止。从西医角度讲,病原体是以厌氧菌为主的多种病原体,传播途径大多数是以生殖道黏膜上行性感染,也可经血液,淋巴传播或直接蔓延等多种方式进入盆腔。绝经后,生殖器萎缩,炎症渗出物引流不畅,长时间积聚,而形成盆腔积液。从中医角度讲为盆腔长期的血瘀形成,血瘀往往由于月经期,不注意卫生及时调摄,感受邪气,以致邪气与瘀血相接,瘀阻胞中,或因内伤七情,气机郁结,血腥不畅,或寒凝血滞或瘀热壅积所致。其病机各异,而机理都属瘀阻胞脉,冲任,以致经遂不通或血不归经所致。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慢性盆腔炎及盆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特别对偏僻落后的农村妇女效果显著,在西医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的同时配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对治疗盆腔积液有疗程短,治愈率高,患者容易接受,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