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媒介观
人的一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和看法形成了“观”这个词,从而又了人生观、价值观。而今天我想谈谈我的媒体观。 媒体这个词在一年前,对于本科学习法律的我来说,是陌生又熟悉的,它总是出现在我爱看的杂志,总是在广告中露脸,总是在新闻中频频曝光。而媒体真正是什么,其实是陌生的。 什么叫媒体? 何为媒体,媒体的概念是指能够传播信息的介质和平台就能称之为媒体了,这应该是通俗的说法。纵观媒体的发展史,又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的作用似乎在慢慢弱化,而新媒体这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彰显着自己的变革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正在融合,而这个融合点人们似乎也正在探寻。 我的媒体观 媒体与媒介的区分从来都不明确,把media这个词翻译为媒体还是媒介似乎定论也并不多,吴东权在《中国传播媒介发源史》(1988)一书中认为,将“media”,翻译成“媒介”不太稳妥,不如译成“媒体”。因为“体”字本身含有身体、本体、形质、形状的意思。多少是有实体的感觉,并且作为一种“媒”之“体”,也应该含有一种实体的意义,即它是有形状存在而构成传播功能的实体。因此,“媒体是一个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或通讯卫星地面接收台……能够发挥传播功能者。”但是,吴东权最终还是向“约定俗成”屈服了,仍采用了“媒介”一词。我的观点其实和吴老师的相同,称之为“媒体”的东西,应该觉有实物的意思,而“媒介”更像是一种桥梁,一种有形的或者无形的介质。所以媒体与媒介应该是有区分的,从性质,状态,和含义上都是不同的。如果说媒体表达的是谁来发布信息的话,那么媒介则表达了通过什么方式来发布信息,一个是点状,而一个是发散状的散播,至少我的理解看来是这样的。 如今,随着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人们通过网络衍生的各种交流方式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形成舆论点。传统媒体的传播中,受众自然而然的担任了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对媒体给予的信息全盘接受,同时自己对自己是接受者这一事实有充分的认知,没有想过参与或者发布信息。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受众不单是接受的主体,而是在获得信息后做出反馈和信息判断给出价值效果,而这种反馈和判断也能给他人带去影响,他人接受到的正是信息反馈者传播出的信息和也许带有某种价值观和情绪化的认知。这里的受众者也成了传播者,从以往的单渠道传播变为了多渠道传播。 多渠道传播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人们对个性化的探求和好奇,在纷繁的消息当中,哪个个体传播的消息更加有趣更为人们所接受,我想这个个体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意见领袖”,而这种“意见领袖”存在的时间非常短,也许几个小时之后就会被其他人代替。而人们对"微信息”的需求也强过冗长信息的叙述。人们着重在通过浅阅读便能够获取自己想获取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再经过自己的加工和改变成为了新的内容形式。所以,我们看到的整个信息世界时活跃的,甚至整个世界都是相通的。 有一天世界的融合也许会超越你我所能想象的样子,而那个时候精通各国语言也许会成为常态,因为上一秒中传递信息给你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下一秒接收信息的则是在非洲山区里咧着大白牙的黑人,而中国人正在以及其聪明的头脑反观这个世界,中国的媒体步伐现在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