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后手死说明了什么? 推荐
xyjiang#mit( 506487943)发表于 12-03-14 18:07:23
本帖地址 http://club.weiqi.tom.com/item_111_2127217_0_0.html 复制链接转发给朋友
崔哲瀚、朴永训都是本赛第一轮走出后手死的棋,大概都要悲歌:“天啊!你怎么不开`眼"啊思密达。”
围棋的激励程度经过十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战斗力大致5年一个台阶的走。。。
常昊、王磊一辈鄙视日本六超的战斗力。。。大李、老曹和大刘鄙视常昊、王磊的战斗力。。。古力、李世石、催着喊鄙视大李、大刘的战斗力。。。而现在,江维杰、小范们目前更是过分,看着感觉“下的”不是棋,简直是刀子!
目前生死是绝对的话题,我一直强调这是围棋的复古。全盘关联的超级复杂战斗比比皆是,大龙横尸成为高手交战的常态。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走的如此激烈?那种不战屈人不是最理想的吗?
可惜,围棋超级自由度决定了它是最容易挑起战斗的棋种,也决定了棋手必须面对战斗。不像象棋,别人的子力比你大很多,你想挑起战斗就几乎不可能。而在围棋,别人可以在任何地方投入子力,包括你认为是自己的“地”的地方。是的,对方可以走的过分 你可以在某个局部或棋局某个时刻占“绝对优势”,但是,你有力量保持这种优势吗?那么就只有“练练”再说了。
围棋的胜负定义也决定了围棋是战斗的棋种。围棋以“地”多(子多)为胜,而什么叫“地”?其实道理很简单:围棋的“地”的观念背后,就暗含了死活的绝对性。只有能杀死打入的棋,才叫“地”,否则就不好说是什么了。。。
战斗力强,通常会得到极其大的优势。因为“补不补”、“杀不杀”,判断错误经常就是一块棋的生死,大则几十目的出入,少则一步棋(不用补的情况下,而补了)。
这种剧烈的搏杀,算路是根本,你能算70步,我就要算80步。这自然会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这不是现代棋谱不完美,而是现代棋局太残酷的体现。我甚至认为,当代中韩一线棋手在快棋中的计算量都远远大于日本棋手在两日制的计算量。
从这看,曾经认为“后手死”是严重耻辱的观念,似乎应当改一改了。后手死,不就是死活算错了嘛。更何况,后手死的崔、朴还有“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既然要输,打入试试,陈摇曳和十月也太拽,杀完了还脱先。。。没办法,谁叫人家算的准呢。
我甚至认为,当代中韩一线棋手在快棋中的计算量都远远大于日本棋手在两日制的计算量。 ----- 这个甚至有点过了。
小李快餐围棋能算80步,如果去下2日制,那还不算个100,120步的。 当然,二日制计算量大。
啤酒一如既往的not very clear啊,明显不知道算路的本质。。。
算路不是说给时间就能算得多的。。。时间多,只能检验检验,避免一些漏算。。。而计算的量是由平时的训练决定的。。。当你算路到了极限,即使再多时间也没有用。。。
如果你的算路极限是20步,给你100年,你也算不到40步的变化。
日本棋手的算路现在明显落后,中韩一线在读秒下出的棋同样赢他们。。。其实,很多“平时下棋很慢”的棋手的读秒功夫都是一流,几乎与慢慢下没有本质区别。。。
古棋中,徐星友虽然提倡"不战屈人",他描述自己的棋“冲和平淡”,但他的棋谱的棋可是很少看见冲和平淡的。他的老师黄龙士倒是“不战屈人”,但那是因为同时期没什么特别给力的对手,他的棋不能全部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