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家有学子 2012-03-18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64)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

地貌景观图(如图)回答12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甲图中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中是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中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据此回答36题。

3.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喷出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岩浆侵入作用

4.在中国,石灰岩形成的地貌广布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5.下列岩石中,与石灰岩成因类似的是(  )

A.石英砂岩                       B.板岩

C.花岗岩                         D.大理岩

6.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读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78题。

7.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①③⑤                            B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⑤⑥⑦⑧

8.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

A.沉积物变成变质岩的过程

B.变质岩变成火成岩的过程

C.沉积岩变成岩浆的过程

D.火成岩变成沉积岩的过程

9.下图表示某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排序是(  )

A.ac                       Bbca

Ccab                       Dabc

2009929日,萨摩亚地区当地时间648分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在(15.5°S,172.2°W),震源深度约为33千米。读图回答1011题。

10.根据震源深度推断萨摩亚群岛地震发生在(  )

A.莫霍面附近                          B.岩石圈内

C.地壳深处                            D.软流层内

11.上述地震与该地区板块运动活跃密切相关,该地震发生的地点主要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B.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双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对于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

A.图中山地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

B.该山地地下一定有石油蕴藏

C.通常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D.阿尔卑斯山的形成符合图中示意

13.若京沪高铁从上述地区穿过,工程人员必须考虑(  )

A.高速铁路施工过程防止诱发地震

B.保护植被,避免引发山洪或泥石流

C.为减小工程量,铁路尽量从背斜部位穿越

D.修高架桥以降低冻土的不良影响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415题。

14.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A.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溶蚀作用                           D.堆积作用

15.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         B           C               D

二、综合题(36)

16.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6)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17.为了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下面设计了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探究学习过程,请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20)

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4cm×30cm的竹片2(也可以用木片替代)

实验步骤:

(1)两手握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3)竹片折断瞬间,两手虎口处有震感。

(4)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似。

实验结论: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1)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在下面的方框内分别画出相对应的地质构造。

 (2)褶皱、断层和火山活动都可以形成高山,将下列世界名山与对应的地质构造相连。

A喜马拉雅山        断层

B泰山                      火山

C富士山                    褶皱

(3)分析说明背斜成谷的原因。

 (4)判断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

答案  1D 2.C 3.C 4.D 5.A 6.A 7.A  8C 9.D 10.B 11.D 12.CD 13.BC

14AD 15.AC

16(1)B

(2)C 冰川侵蚀作用

(3)AE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17(1)

 (2)A— B— C—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侵蚀而成谷地。

(4)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的断层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