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精摘

 西吧 2012-03-18

[转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精摘

注:括号内的点评文字仅作参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虽毋友不如己者,但我心常见人之胜己,故友之。)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温、良、恭、俭、让。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和而不同,坚持原则)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过犹不及,信恭适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方能得知己)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心无邪念即心正,心正则身正、言正、行正)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德服人则心服口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把握人生)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教学合一)
君子不器。(君子要不断进取,不断突破)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身教重于言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事求是即大智慧)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阙:去除人。尤:犯错。殆:危险。)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悲喜有度)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叶落而知秋至)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观过知仁,人的极端表现可以反映其品格)
朝闻道,夕死可矣!(大道难闻,道重于命)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闻一以知十。(闻此知彼,触类旁通)
听其言而观其行。(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无伐善,无施劳。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不迁怒,不贰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过则勿惮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习要自动自发。  悱: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能进能退,有勇有谋)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快乐俯拾即是,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刻不忘:一失足成千古恨)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矣!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谦虚善教,循循善诱)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乐居其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不待人,及时当努力)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君子的意志坚不可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食不言,寝不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则天下大乱矣!)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学问深时意气平)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须先正己)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刚、毅、木、讷,近仁。(当然,近仁≠仁)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爱护子女最怕溺爱;忠于长上最忌一味逢迎。)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君子安贫乐道)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可以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以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智者知人亦知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君子严以律己,宽以责人)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不要卖弄小聪明)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不为虚名,为实名也)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所求无非道德学问,道德学问要靠自己;小人所求无非富贵名利,富贵名利要求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有言未必有德,无德亦可有言。)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委屈所以求全)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外无道,道外无人;道由人兴,亦由人行)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君子知错改错)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当仁不让于师。(见义勇为,当仁不让)
有教无类。(接受教育的机会一律平等)
道不同,不相为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辞,达而已矣!(表达意思,只要能通顺就够了,不必过分咬文嚼字,以免喧宾夺主)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智不必移,下愚不愿移、不能移。 中下等根性者,皆可改变,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矣!)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不在口耳之间)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与其无所事事,不如用心做事)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子与小人:侍妾与仆人)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君子日知所无,月思所能,德学并进)
小人之过也,必文。(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文:掩饰)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