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打造移动互联网企业创新机制?

 蜗牛之窝 2012-03-18
发布时间:2012-01-04 17:57:19
  2012年,对于有志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国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战国时代”,因为竞争将进一步激烈。以2011年底中国联通发布“Wo+开放体系”战略为标志,2012年三大运营商将在打造移动互联网平台和繁荣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积极进取。

  2011年小米手机、阿里云手机等成为热点,预计2012年将有更多互联网公司进入终端市场。2011年底,高通公司宣布将推出第三代高通参考设计生态系统计划,有助于2012年国产2G手机厂商向3G转型。此外,iPhone、Android系手机等在2012年将继续在国内市场上攻城略地。

  形势所迫,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2012年继续进行简单模仿或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风向进行“炒作”等已不能作为经营重点,必须从更深层次来思考如何打造公司的创新机制以塑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苹果和谷歌两大移动互联网巨头可给我们巨大启示。

  苹果公司的成功不仅是依靠其强大的硬件方面的设计能力和拥有iOS操作系统,还依靠其超过50万个的应用程序以及同唱片业、媒体等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苹果对开发者在程序运营中挣的钱不分成或只拿很低比例的分成,应用程序可在苹果的几乎所有终端产品中使用,从而保证了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和开发效率。苹果公司通过在iTunes商店出售音乐单曲、制定99美分的单首歌曲价格、推行从iTunes商店到iPod的端到端的一体化服务等,有效打击了盗版和网上免费下载,从而与唱片公司和歌手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与推行封闭系统的苹果不同,谷歌以免费、开放、开源的Android平台为支点,将电子邮件、即时通信、位置服务、视频服务嵌入进软件核心系统中,开发者在Android平台上进行开发时可直接调用谷歌服务,应用开发者进入的门槛更低和更为方便。在硬件合作方面,谷歌通过Android开放源代码,使得所有硬件厂商都能针对Android自行开发驱动程序,发挥了硬件厂商与终端厂商的主动性。

  因此,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需要思考的是已不仅是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更要关注如何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或者说是如何同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苹果着力在公司内部营造出一种合作的文化。苹果公司每周一是高管会议,每周三下午开营销战略会议,还有无数的产品评估会。开会时,参会者不需正式讲话,所有参会者一起参与问题讨论,不同部门可发表意见。在苹果公司,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不是像流水线一样先从工程到设计,再到营销,最后分销。这些部门是同时工作的,这称之为部门间的“深度合作”或并行工程,各部门充分的头脑风暴和平等的参与可保证创新观点层出不穷和开发出高度整合的产品。苹果公司内部流程中最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将设计的重要性置于工程之上,设计师设计出完美的外壳之后,工程师再依此制造内部元件,设计师主导工程师保证了苹果产品外形的卓尔不群和用户吸引力。

  谷歌推行扁平组织,公司没有中层主管,不太强调管理者的作用,更突出所有人自由平等的地位,让所有感兴趣的人一起参与企业的决策制定。谷歌推崇像研究所一样工作,鼓励公开、全面、透明的横向交流,坚持个人到个人的信息反馈。

  在公司内部合作方面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索尼公司,索尼能制造出世界上最时髦的消费电子产品,且内容资源丰富,可为什么没有创造出自己的iPod?因为它由很多部门组成,硬件、软件、内容等部门又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他们不会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而协同工作,也就无法为顾客推出端到端的精美服务。

  因此,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大型互联网企业需关注如何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如何形成不同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内部流程。

  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资源投入向技术创新倾斜明显,研发人员比例高,研发资金投入占收入比例较大。谷歌的研发人员占全部人员的比重达到了37%,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9%。谷歌成立Google Ventures投资基金,聚焦软件、医疗及其他新兴领域业进行早期投资。为了创新,为设计出完美的产品,为了良好的用户体验,苹果公司在产品初创阶段,会不厌其烦地频繁修改,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甚至可以不计成本和利润

  因此,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企业需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人才和资金以加大人员和资金方面的创新投入,为公司长远发展考虑而不惜牺牲短期和暂时的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苹果的成功及创新机制的形成和乔布斯发挥的企业家作用密不可分:是乔布斯建立了苹果公司同其他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是乔布斯鼓励员工内部沟通并突出了设计师的重要作用,是乔布斯追求完美并能够天才式地判断什么样的产品能够最终打动消费者进而不遗余力地研发和改进。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能不能产生一位乔布斯式的创新领袖?或者说需要什么样的土壤和环境才能产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