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的文物与蟊贼”

 昵称9185826 2012-03-20

请以“故宫的文物与蟊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见闻,你的体验,也可以写你的思考,你的想象;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要求:(1)所写内容要与话题有关;(2)文体不限;(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一、从见闻方面分析,首先全面把握材料内容。

 

材料内容展示:

 

故宫三错:

 

  ●失盗:展品失窃有“京城第一保卫处”之称的故宫轻而易举被一个很不“专业”的小贼得手。怕就怕,失守的不仅是若干安保防线,还有发自内心的对守护国家级博物院那种如履薄冰的敬畏感。

 

  ●失“语”:赠锦旗现错字故宫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粹所在,百姓心中,里面的工作人员,不说人人精通三坟五典,起码不会是白字先生,不曾想,一个“撼”字把大家此前的观念都撼了,而且撼得相当厚重。

 

  ●失“明”:被指在建福宫建会所敛财假如真是缘于下属公司作乱,故宫方面是否可以“太监作乱”撇开责任?“太监作乱”,也有皇帝失察之责。相比故宫惊天“窃案”,建福宫成会所,其实是更为隐蔽,也更加惊人的监守自盗。

 

 

 

二、体验,思考和想象则要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1,从故宫文物失窃的角度

 

故宫失窃案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失窃文物的价值,更因为故宫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故宫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标志性综合博物馆,在国人心中,它已成为一种历史符号和精神象征,它是厚重、纯洁的,不可被亵渎,容不得半点闪失。此次文物被盗,让很多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2,从蝥贼的角度

 

随着事态的发展,人们发现闯入故宫的并非什么本领高超的“国际大盗”或高科技犯罪团伙,而不过是一个身材瘦小的毛头小伙儿。据其交代,他本是游客,听到导游介绍有关展览后,“临时起的盗窃念头”。这样的小蟊贼都能轻松潜入故宫偷窃,国宝的安全怎能不叫人担忧?

 

3,从管理者的角度

 

 管理出了如此大的纰漏,故宫本应向公众诚恳致歉。但遗憾的是,故宫似乎并未太在意公众的感受,而只是在第一时间向抓住窃贼的北京市公安局送上了一面锦旗。

 

4、从文化的角度

 

一个最不该写错别字的单位整出了一面有错别字的锦旗,面对专家意见也不肯承认错误,如此一错再错,实在有辱斯文,更伤害了“文化”二字。

 

 

 

三、从文体和表达方式上分析

 

“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这一要求告诉我们,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和抒情散文。因为记叙文可以夹叙夹议,还可抒情;议论文和抒情散文则可以描写议论抒情记叙都可以用。但要注意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不要写成文体四不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