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中医机理作用 心主神、心行血。中医指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活动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1.心气足心静神安 心气足者两眼炯炯有神,信心十足,给人以美感; 心气虚者,心悸,二目无光,兴致索然,重则厌世。 2.心气足面有光华 心气足者脸色白里透红,皮肤光滑柔软、细嫩;心气虚者面白无光,毛孔见粗,因气锁不住毛孔而汗水自出;重者大汗亡阳。 3.心气足声圆音亮 心气足的人声如响铃,乐于言表,喜形于色;心气虚者声音低沉,长嘘短叹,少言寡语,抑郁不欢。有些演艺人员声音欠佳的原因是心气虚所致。凡注意保养心气的演员,到七、八十岁仍然音色圆润、浑厚,不减当年。 4.心之失调 心气虚者病因各异:或劳累过度;或心情抑郁而暗耗心阴;或受刺激郁郁不欢;或步人中年及老年气已虚;或大病初愈气已伤矣。 调心也有阴阳之分。心阳不足,耗阴生热;心阴不足,久热伤气。阳虚或阴虚的特点分别如下: (1)“舌为心之苗”,舌嫩胖而苔白者为阳虚;舌瘦而苔燥红者为阴虚。 (2)舌尖有溃疡者为湿热,舌白为阳虚,舌红为阴虚。 (3)长嘘短叹自汗者为阳虚,面红躁热自汗者为阴虚。 (4)心区憋闷,透不过气,心里怯懦者为阳虚;心区躁热,烦闷易发火者为阴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