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论说文集 1、人最直接理解的是自己的观念、感觉以及意志,外部世界只能够在与生活有关的那些方面对人们产生影响,人们是按照自己所看到的方式于其中的世界来塑造生活的。 2、任何人都被幽禁在他自己的意识范围之内,人不能超越自己,更不能直接走出上述界限之外。 3、地位和财富的悬殊使每个人扮演着适合自己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内在的幸福和快乐有所不同。 4、幸福与人们必须扮演的角色。地位的浮沉以及财富的得失毫无关联。对人来说,一切存在或发生的事情都只存在于自己的知觉之中,只是相对知觉而发生。 5、人不能超越自己。一个动物被安置在某环境里,它就得局限在自然给它安排的这个狭小转圈子里;人也是这样。 6、人最为高尚最丰富多彩的永恒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 7、对每个时代来说,无论是地位卑下的民众或奴仆,还是生活中公认的胜利者,他们作为尘世间的凡人,其最高的幸福仅仅是人格。—歌德《西东胡床集》 8、宁做健康的乞丐,不做多病的国王。 ——格言 9、对个人来说,他的人格乃是当他孤独时与他形影相随的东西,乃是任何人也无法夺走或给予别人的东西,人格要比他所拥有的一切财富都更本质些,也比所有人对他的评价更实在些。 10、一个理智的人,即使处在完全孤独的状况下,也能以他的思想、他的幻想来获取极大的娱乐;即使没有任何变化,没有惬意的社交,没有剧场、远足和消遣,他敢能避免愚人的烦恼。一个生性善良而且性格温和的人,即使贫困也会感到幸福。 11、人们刚一降世,便被某种不可改变的命运支配着,所以,人只能在为他所设计的范围内求得发展,如同星星之间只能通过相互关联而在轨道中运行一样。所以西比尔和预言家们断言,人绝不可能逃过自己的命运,即使时间的力量也不可能改变人们将耗费一生的人生道路。 ——歌德 12、人应当选择最适合于个人品质发展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13、始终不渝者并非是财富而是品格。 ——亚里士多德 14、你若笑口常开,便幸福;你若悲哀不已,你便不幸。 ——格言 15、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的真正本质。 ——亚里士多德 16、人们一旦无法运动了,就会变得像无数被安置在不能活动的场景中的人一样,由于外部无法活动,而内心又在进行着激烈的骚动,这就会产生一种令人眩目的致命的不平衡,因为连续不断的内部运动需要在外部有相应的运动。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压抑一些情绪。甚至树木,只要枝叶茂盛,也一定会在风中摇曳不定。 17、幸福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精神,而精神又是何等地依轶于我们的健康状况。这并非在客观上事物是什么,以及事物自身是什么,而是对于我们来说,以我们观察事物的方式,使得我们幸福或不幸的事物是什么。 18、人不会为事物怕左右,但会被他们对于事物的思想所左右。 ——爱比克泰德 19、在哲学、政治学、诗学或艺术方面有着杰出才能的人似乎全是些多愁善感的人。 ——亚里士多德 20、聪明的人把追求自由,避免痛苦和忧伤放在首位,他追求宁静而又充满闲情逸致的质朴适度的闲暇生活,尽量避免各种遭遇。在和所谓的同仁有了一些交往后,他宁愿过着隐居式的生活,如若他极富理智,他甚至愿意离群索居。 21、人自身所固有的东西愈丰富,他便愈少求人。 22、虚度时光的无知者是多少悲哀啊!凡夫俗子所想到的仅只是如何打发他们的时光,而天才则力图利用它。智力有局限的人之所以容易烦恼,其原因就在此,他们的智力不过就是意志的原动力借此得以发生作用的中介而已。 23、愚蠢自身即是负担。 ——塞涅卡 24、打牌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径,因为它的整个目的就在于用各种诡计和机巧来赢得本来属于别人的东西,在牌桌上所学会的这种习性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 25、人们在一切事情上最终都不得不求助于自己。 ——歌德《诗和真》 26、无论何地,我们把自己托付给自己。自己的运气要靠自己创造或发现。——哥尔德斯密斯《旅客》 27、“自我”是人们所能获取最美好事物的最伟大的源泉。愈是这亲,即人们从自身发现其快乐的源泉愈多,他便愈幸福。 28、自足者常乐。 ——亚里士多德 29、因为幸福的所有别的源泉,在其本性上都是不可靠的,不确定的,转瞬即逝的和偶然巧合的。所以,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它们也容易耗尽一空,而且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并不总是能轻易达到他们。 30、在老年,这些产生幸福的源泉必然会枯竭干涸——爱情、才智、旅行的渴望、马背上的欢乐以及社交的能力都会远离我们,连亲戚朋友都会被死神从我们身边夺走。 31、只有内在的东西都会长久地伴随着他,只有这种内在的东西才是终身相依的幸福的真正持久的来源。 32、我们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得到更多的东西了。世界充满了悲哀和痛苦如果有人逃得脱悲哀和痛苦,无处不有的烦恼则在等待着他,别无选择。 33、智慧加上遗产是美好的,对活着的人是有用的。 ——《传道书》 34、在天性和命运中已被赋予了智慧的人,最为关注和渴望的是维护他固有的幸福的基础。为此,必需能够独立自主并享有闲暇,他才会甘心情愿地克制自己的欲望,限制自己的娱乐消遣。 35、舍弃其内而求诸于外,为着荣华富贵而放弃心灵的平静以及闲暇和独立,不啻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 ——贺拉斯 36、人的幸福主要来自于内在的因素。 37、人的幸福就在于自由地发挥他的最高能力。 ——亚里士多德 38、一切快乐皆以某种活动,某种能力的作用为先决条件,离开了这种活动或作用,就不可能有快乐。 ——亚里士多德 39、幸福,意味着在所从事的一切事情上,行动具有魄力且富于成果。 ——斯托伯乌斯 40、自然所赋予人的那些力量的最初的目的,就是使他有能力去和那些所有困扰他的难题进行抗争,抗争一旦停止,那些没有被运用发挥的力量便成为他的负担,他必须依靠这些力量来工作和娱乐。 41、那厌倦于呆在自己家里的人,常常离开他堂皇的大厦到外面去了。但是他立刻就又转回来,因为在外面也不见得有什么好。他驱着他高尔种的马匹疾驰而去,疯狂地奔往他的别墅,急急忙忙,好像赶去帮忙救一座燃烧着的房子。当他双脚一踏上门槛的时候,他中途立刻打起呵欠来,或者昏昏沉沉地就睡觉,寻求着把一切都忘却,或者急急忙忙地再赶回城里。 ——卢克莱修 42、发挥的能力愈杰出,那么它所产生的快乐便愈多,因为快乐总是包含着使用自己的能力,经常不断的快乐,才能构成幸福。 43、神生活在那里,无比地安详。 43、芸芸众生的生活,漫长难熬,晦暗单调的经历,为着个人的康乐,专事于微不足道的福利,而且为此苦苦奋斗,摩顶放踵,其实是十足的痛苦,那些目的一旦得到满足,人一旦必须依靠自己,生活便会为无尽的烦恼所困扰,因而唯有疯狂的热情才会鼓励他再去从事某种活动。 43、精神力极大的人富于思想,生活充实多彩,意味无穷。一旦他自由自在地去从事这些工作,那些客观的对象便获得了价值,而且变得趣味横生,从他自身便会产生出最为惬意的愉快来,他所必需的外在激励来自于大自然的作品,产生于对人生,对伟大的时代和所有伟大国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沉思,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完全欣赏到这一切,就仿佛唯有他才真正理解和感知到了这些。 44、没有现实的需要,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 ——伏尔泰 45、日常生活里,一旦没有激情来刺激,便会令人感到沉闷厌烦,枯燥乏味;有了激情,生活又很快变得痛苦不堪。唯有那些因自然赋予了超凡理智的人因自然赋予了除必须听从其意志之命令的东西以外的某些事物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因为这能够使他们过理智的生活,过无痛苦的趣味横生的生活。 46、无知者的闲暇莫过于死亡,等于生存的坟墓。 ——塞涅卡 47、对科学的业余研究容易流于浅疏,而且不可能触及问题的实质。人不应当完全把自己投身到这样的追求上来,或者让这些追求完全充满了整个的生活,以至于对其他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唯有最高的理智能力,即我们称其为天资的东西,无论它把生活看作是诗的主题,还是看作为哲学的主题,它要研究所有的时代和一切存在,并力图表达它关于世界的独特的概念。所以,对天才来说,最为急需的乃是无任何干扰的职业,他自己的思想及其作品;他乐于孤寂,闲暇给他愉快,而其余一切都是不必要的,甚至那不啻是一些负担而已。唯有这样的人,才可以说他的重心完全存在于他自身之中。 48、灵魂富有才是唯一真正的富有,其他所有的财宝甚至会导致极大的毁灭,内心丰富的人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但需要与之相反的宁静和闲暇,发展和锻炼其理智的能力。 49、自然赋予他以理智财富的人乃是最幸福的人,主观世界要比客观世界和我们的关系紧密得多:因为无论客观事物是什么,也只能间接地起作用,而且还必须以主观的东西为媒介。 50、一切时代里的最有才智的人都赋予无干扰的闲暇以无限的价值,就仿佛它同人本身一样地重要。 51、幸福由闲暇构成。 ——亚里士多德 52、闲暇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 ——苏格拉底 53、献身于哲学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 54、无论什么能力,只要得到自由发挥,就是幸福。 ——亚里士多德 55、生而有天才并且要利用这种天才的人,在利用其天赋时会得到最大的幸福。 56、普通人的命运注定难得有无干扰的闲暇,而且它并不属于人的本性,因为一般人命中注定要终生为着他自己和他的家人谋求生活必需品,他为求得生存而艰难相捕,不可能有过多的智力活动。所以,一般人很快就会对无干扰的闲暇感到厌倦,如若没有一些不真实不自然的目的来占有它,如玩乐、消遣,以及所有癖好,人生便会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57、一旦无所事事,最难的莫过于保持平静。 58、一旦缺少了闲暇,他便会成为套上缰绳的柏伽索斯。便会不幸。(柏伽索斯:希腊神话中有双翼的飞马,被它踩踏过的地方有泉水涌出,诗人饮了便会产生灵感,所以柏伽索斯乃是诗人灵感的象征) 59、世界上产生痛苦的事情比引起快乐的事情多。 60、一个人自身愈丰富,他在其他人那里能得到的便愈少。 61、思想乃是幸福至关重要的因素。 ——索福克勒斯 62、没有思想的生活是最快乐的生活。 ——索福克勒斯 63、愚昧无敌的生活比死亡还要可怕。 ——圣经外传 64、有多少智慧便有多少不幸,创造了知识就等于创造了悲哀。 ——旧约·传道书 65、“凡夫俗子”这个词来指那些为着并不真实而自以为实在的现实而忙碌的人。 66、从凡夫俗子的本性来看,由于他没有理智的需要,而只有物质的需求,因而他会与那些能够满足他的物质需要而非精神需要的人进行交往。 67、伊壁鸠鲁把人的需要分作三类: 第一种需要:是自然必需的需要。如衣食以及一些极容易得到满足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痛苦; 第二种需要:是自然的,但并非必需的需要,如某些感官的满足。 第三种需要:是既非自然而又非必需的需要,它们是阔绰豪华、奢侈挥霍的需要,身居津要,光宗耀祖的需要。这种需要永无止境,要满足这种需要难上加难。 68、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水准,而我们希望在可能的范围内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如若在这一水准内的事物,我们有信心指望得到它,我们便会幸福;否则,便会痛苦。在这一水准以外的东西,对我们根本不起作用。 69、富人们的万贯家财并不会使穷人激动不安。相反,腰缠万贯的富人,其希望破灭时,并不能依靠财富而告慰自己。 70、财富如海水,愈喝愈渴。名声也是如此。 71、丧失财富,除了最初的痛苦外,到以后并不会改变他从前的习性。 72、一旦命中注定要减少财富的数量,那么人们自己便会即刻降低自己所要求的数量。但不幸一旦降临到我们头上,要降低我们的要求乃是最为痛苦的事情了。如若我们一旦这样做了,痛苦便会愈来愈少,甚至不再存在,这就像已经愈合了的旧伤口。相反,一旦吉星高照,我们的口味便会愈来愈高,直至无所约束。喜悦便来自这种急速膨胀的感觉。但这种感觉膨胀的过程一旦结束,快乐的心情,也就烟消云散,两者同生死,共存亡。 73、我们愤于愈来愈多的欲求,因而对于能达到这些需求的财产会不以为然。 74、人们静思尘世的思想,如同人神之父所予的白昼。 ——《奥德赛》 75、当我们无力增加能满足各种欲求的钱数,我们便会因不断努力地为增加印数的欲望而倍受折磨。 76、对商人来说,钱仅仅只是为获取更多利益的媒介,就像工人手中的工具。所以,即使他们利用手中的资本完全达到了他们为之努力的目的,他们还会用它来保存这笔财产并使资本增值。 77、生而富有的人把财富看作是没有便无法生存的东西,而生而贫困的人则会把贫穷看得十分自然。 78、被迫的劳作是自然予以凡夫俗子们的命运,而资财能使我们从艰难的劳作中解脱出来。 79、自由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能在每天早晨说“今天属于我自己。” 80、抱怨卑贱的目的毫无用处,因为无论人们说什么,都是它们支配了整个世界。 81、如若期望受人尊重是源于人性的这种特性,那么它便会取代德行,对芸芸众生的康乐产生积极的效果。但是对人们的幸福,特别是对于和幸福水乳交融的心灵的宁静与独立,与其说有益,倒不如说更多的是扰乱了我们内心的平静,损害了我们的幸福。 82、我们看到:人们不遗余力,历尽千辛万苦,遭遇到无数陷阱与危险,毕生所求的几乎所有的东西,在别人看来,终究不如提高他们自己来得深远;当我们看到:仅仅为了更多地得到同伴们的尊敬,不仅把官职、头衔、勋章,而且把财产,甚至知识和艺术,作为全部努力的最高目的来追求,这不正是人类愚蠢之至的一个令人可悲的证据吗? 83、过高地估计他人的看法,乃是人类共有的痼疾,它也许根源于人类的本性自身,或者是由于文明以及一般而论的社会安排所带来的后果,但无论其根源是什么,它对我们所做的一切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且对于我们的幸福十分有害。 84、绝大多数人对他人所思所想给予极度的重视,他们更为关注他人的意见,忽视了在他们自己意识中的思想,忽视了他们最为直截了当的东西。他们颠倒了自然的秩序,把别人的看法当作真实的存在,把他们自己的意识当作某种模糊晦涩的东西,他们本末倒置,舍本求末,把别人为他们所作的画像看得比他们本人还要重要,他们试图从那并不真正直接存在的东西里得到直接的结果,这样就会使他们陷入所谓“虚荣心”的愚蠢状况之中。 85、幸福主要乃是心灵的平静及其满足,要获得幸福,不能依靠别人,而只能靠这种人的本性冲动限制在理性的范围。 86、对名声的欲望是智者最难以摆脱的。 87、他人的尊重并无直接的价值,只有相对的价值。如若人们能够超脱这种愚蠢的行径,便会促进我们心灵的平静和欢乐,这个结果在现在看来是难以想像的,这样的话,人们便会更加坚定而自信地生活,所作所为便会更加自由自在而少于烦闷窘迫。 88、冲动乃是人自然的天生堕落的本性。 89、幽静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内心的宁静大有裨益。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不再经常照别人的眼色生活,不再对他人的漫不经心的意见纠缠不清;一主以蔽之曰,我们能够返朴归真,回到我们自己。 90、荣誉乃是外在的意识,意识则是内在的荣誉。 91、荣誉,就其客观方面来看,乃是他人对我们的评判;从主观方面看,乃是我们对他人评判的关注。 92、只有没有完全堕落,便有廉耻之心,在任何地方,人们都认为荣誉具有特别的价值。 93、人很难依靠个人自己达到目的,这样,他就像孤岛上的鲁滨逊,他很快就会认识到,一旦他的良知得到发展,他内心便会产生一种欲望,希望人们把他当作一名有用的社会成员,把他当作一位作为人而发挥作用的人,以此而获得享受社会生活之恩惠的权利。 94、要作为一名有用的社会成员,一个人必须做两件事:第一,无论在什么地方要肩负起社会对个人所要求的责任;第二,要肩负起社会对每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特殊地位所要求的责任。 95、一切事情对于他都是有用的,这个有用不是在他自己看来,而是在他人看来有用;所以他极尽可能给世人一个美好的印象,他极其在乎这一美好印象的建立。这是人类基本的内在的本性,即所谓的荣誉感。只要想到被人菲薄,便顿感羞愧耻辱,甚至即使他知道自己是无辜的,即使他自己并没有完全忽视自己的责任,而只是在他自己的自由意志的范围内没有尽心尽力,他也会赧颜。即所谓的“耻辱感”。 96、确信他人的敬重要比任何东西给人的勇气都多得多;因为这意味着所有的人都给他帮助和保护,这是防范生活不幸的坚不可摧的堡垒,与他自己所作的一切努力比较起来,这要有效得多。 97、侮辱便是诽谤。 98、如若一个人辱骂他人,这正表明他控诉别人却没有真正合适的理由,否则,他就应当把这些作为前提,并让听众自己作出结论,但他并不是这样,他并不理会前提,直接得出了结论,他企图让人相信,他这样做只是因为要求得简便。 99、荣誉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坚定不移地确信:道德品性是不可改变的。 100、名声是必须要赢得的东西,而荣誉则只是不可失去的东西,没有名声,只不过默默无闻而已,这只是一种不实在的东西,而失去了荣誉则会令人羞愧,它具有实实在在的性质。 101、诽谤乃是无中生有攻击荣誉的唯一武器,抵制诽谤的唯一办法,就是公开地驳倒它,并使它的恶语中伤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102、别人的看法,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虽然这种看法并无直接的当下的价值。 103、我完全赞成克里希波斯和第欧根尼曾说过的话,即如若声望美名果真一无是处,那么声望美名也就毫不值得我们去追求了。 ——西塞罗 104、我们乐于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尊敬自身之故,而只是因为尊敬所带来的好处。——爱尔维修 105、事实上,担任一些特别职务的人仍然要比普通公民能享有更高的荣誉,对于普通公民来说,他们的荣誉就在于不断地清除耻辱。 106、所有的荣誉都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基础之上的。 107、愈是寡廉鲜耻、荒谬不经之徒,便愈是伶牙俐齿,巧舌如簧。 ——塞涅卡 108、控诉你的敌人徒劳无益,因为他们永不会成为你的朋友,即使你整个儿不停地去责备他们,也是徒然。 ——歌德《西东胡床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