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幸运草wrh 2012-03-20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概 要 介 绍
        小儿肌性斜颈又名“先天性斜颈”,俗称“歪脖”,以小儿头向患侧(患病的一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点。临床上,小儿斜颈一般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 本病属中医“筋结”、“筋肿”范畴。
       小儿肌性斜颈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的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过程中头位不正,长期侧向一侧,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纤维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临床上表现为整条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变粗、变硬,多见于条索型或条索性的混合型肌性斜颈.后天性的是由于产钳引产挤压或难产助产中牵拉损伤,引起局部软组织血肿,肌肉内片状性血管栓塞,血肿肌化,以后逐渐形成一个棱形或卵圆形状肿块物.临床上多见于肿块型或肿块性混合型肌性斜颈.
      推拿治疗的原则是舒筋活血、软坚消肿。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是目前临床最为有效的保守疗法。绝大多数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按摩,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推拿越早,效果越好,疗程越短。

临 床 表 现
       肌性斜颈患儿在出生后,颈部一侧可发现有梭形肿物(有的经半年后,肿物可自行消退),以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如条索状。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而颜面部旋向健侧。少数患儿仅见患侧胸锁乳突肌在锁骨的附着点周围有骨疣(yóu)样改变的硬块物。颈项活动障碍,向患侧旋转和向健侧侧弯有困难。若不及时治疗,患侧的颜面部发育会受影响,健侧一半的颜面部也会发生适应性的改变,使颜面部不对称。在晚期病例,一般伴有代偿性的胸椎侧凸。
主 要 选 穴
桥弓、颈项等。
治疗方法    

  (一)肿块型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通络,软坚消肿散结。推拿方法: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先以指揉法施治肿块处,然后以拿法治疗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及肿块处,再用指揉法治疗患侧的胸锁乳突肌,捏拿患侧胸锁乳突肌往返3~5分钟,用力宜轻柔。  

  1.       牵拉扳颈法: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牵拉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幅度由小渐大,在生理范围内反复数次,再于患侧胸锁乳突肌施推揉法3~5分钟。 最后配合轻拿肩井3~5次结束。 

(二)非肿块型:治疗原则:舒筋缓拘,牵张患肌治之。医者及患儿的体位同上,医者先以拿法治疗患侧的胸锁乳突肌,然后被动牵拉患侧的胸锁乳突肌,最后再以摩揉法治疗患处。      

       以上治疗隔日1次,每次15分钟左右,治疗时医者须使用滑石粉等推拿附加剂,以保护患儿皮肤。也可嘱家长适当佐以热敷患处,同时应指导家长平时如何对患儿做护理。

养 护 小 贴 士

1、推拿治疗小儿斜颈,轻者只需1~2个疗程,重者长达一年半载,家长应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2、平时要注意矫正小儿头位。家长在日常喂奶、怀抱、睡眠垫枕时,应采用与斜颈相反的方向,以矫正斜颈。小儿不宜过早直抱,防止发生姿势性斜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